分享

古玉鉴定不能如瞎子摸象

 博搜艺术 2021-01-11

  高古玉在经历千年的洗礼后,带着沧桑来到我们身边时,它们像弃儿一样流落街头和地摊,被识宝的港台客商及来自新加坡、日本、韩国、欧美的古董商以低廉的价格认购,流落异乡散失海外,古玉在国内受到冷遇和否定,但被国外学者视为重要文化遗产珍品的现象,是国内收藏界的悲哀,让人痛惜,值得让人深刻反思。

  有的裂缝会明显高出玉表面,形成 交错的现象,用手摸上去会有当手的感觉。这充分说明:裂缝是在后天形成的。如果是老玉新工或是玉裂后再加工成的古玉,不会出现此现象。同时,裂缝中都会伴随沁色产生,沁色从外及里,由深渐浅,过渡自然,变化丰富。伪古玉即使做上裂缝和沁色,沁色也是单一无变化、无过渡。

  古玉的皮壳和包浆也是鉴别古玉的一个重要因素,雕刻的线条槽口表面皮壳,在颜色、包浆等方面一致的是真品,线条槽口两侧边有毛道崩裂现象是现代“机器工”的特点。

  古代制玉技法,源于制作石器。切、磋、琢、磨是玉石器所用的工艺程序。切,即解料,解玉要用无齿的锯加解玉砂,将玉料分开;磋,是用圆锯蘸砂浆修治;琢,是用钻、锥等工具雕琢花纹、钻孔;磨,是最 后一道工序,用精细的木片葫芦皮、牛皮蘸珍珠砂浆,加以抛光,古玉便发出凝脂状的光泽。

  玉器爱好者需要确立好自己的收藏定位和目标,这需要一段时间的基础知识学习,可去博物馆感知真品,多看国家馆藏书册和实物,去认知感受各时期的古玉特征,并充分了解市场的行情,切忌不可闭门造车,一定要多和同好交流,可以参加当地的一些权 威学习机构,如中国文物学会或玉器收藏协会等正规官方组织,系统的学习玉器鉴赏课程,信息时代要多上网查资料,并多关注网上藏友们交流的业内论 坛,尤其是古玉器业内高手们常去的收藏论 坛,多关注业内动态,如新华网收藏频道等专 业收藏门户网站,及各大报刊类收藏版块,自己认真研读在自我感悟中进行提高找准收藏方向。

  借助科学仪器,把玉石的结构放大后观察得知,玉是由晶格(决定玉料的透明度)和金属微量元素(决定玉料颜色的深浅)构成。在埋藏的过程中,晶格中的结构水会被埋藏环境中的酸性(或碱性)物质侵入或置换,从而导致晶格瓦解,玉料的透明度和硬度等物理属性即随之改变。

  松软的玉器,遇到外力,就可能扭曲变形。刚出土的松软古玉,在初盘时期,不要过于用力,以免损伤玉器。经后之后,就会变得坚硬起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