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4月22日银川这座城:散落的2009年的读书札记里我写了什么让自己吃惊的文字

 银川史记 2021-01-11


再过一天就是世界读书日了。

为了书香宁夏。喜欢读书的和不喜欢读书的都在忙碌着庆祝这个属于阅读的节日。

盘点下这几年自己的读书。

读的不是很多。

就这么翻到自己在2009年的读书笔记。

那时的互联网,不像现在这样发达。

那时我们还能多少读些书,现在就读的很少了,屈指可数吧。

2009年6月28日,我这样写道:

                        周末的达摩流浪者

周六在鼓楼书店买了几本书。

凯鲁亚克的《达摩流浪者》,《在路上》的续篇。上海译文出的。很喜欢垮掉派小说家们的语言,简单得无法再简单,几乎都是叙事,就像新闻脱口秀,个人感觉自此以后,垮掉派的语言在美国当代小说比比皆是。在书店信手翻了几本美国甚至澳洲和加拿大的小说,有的甚至是比较新的,感觉确实如此。于是把手中几本要付账的美国新锐作家的小说放回原处,有凯鲁亚克足够了。

北岛的随笔《午夜之门》,江苏社和凤凰传媒出的。不管好不好,老北岛是俺曾经的偶像,出一本肯定就会买一本的。

塞林格的《抬高房梁,木匠们/西摩:小传》,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塞林格隐居后,很少再写什么东西了。《抬高房梁,木匠们>这个小说金瓯早就给我介绍过,还推荐过《九故事》,只要一喝点酒,金同志就不停地唠叨,这也让我对塞林格的《麦田守望者》失去了阅读的兴趣。而对他的其它小说兴趣盎然。不过老塞的这些连他自己都认为是“宝贝”的小说现在才出版,速度够慢的。所以肯定的买下。

约翰多恩的《丧钟为谁而鸣》,新星出版社的。知道“丧钟为谁而鸣”是海明威的小说《丧钟为谁而鸣》,很喜欢,一个美国志愿兵在西班牙内战炸桥的故事,和一个姑娘的爱情故事写得十分细腻生动,也比较悲伤和忧郁。“丧钟为谁而鸣”被引用的太多了,甚至国内都有以此为题的长篇,这次,算是找到孩子他妈了。


2009年10月18日,我用诗歌的形式来写读书笔记:

                     秋风乱翻书

春困秋乏。打盹看书。

曾明了的《百年莞香》读完。

艾特玛托夫的《断头台》读完。

10期的《黄河文学》十分好看。

快要读完。

正在读的有。

2本音乐家的传记。

珍妮乔普林的《活埋蓝调里》。

鲍勃迪伦的《老美国志异》。

还有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小说----

《道德的困境》

三联生活周刊文丛----

《十年》。

还有《图片编辑手册》。

《X人和三个畜生》。

莱辛的《影中漫步》。

秋风乱翻书。

记住了鲍勃迪伦的话。

“你知道有些事情正在发生。

但你不知道是什么样的事情。”


而今,自己读的书比2009年少多了,手机占用了人生中我们很大的一部分时间,但我们又能怎样呢?

手机早已超越了人与人之间联系的功能,成为强大的社交平台,而且已经可以取代电脑,成为一个庞大的工作平台。

所有的事情都在线上进行,哪怕是性,都有了VR。

但不管怎样,我还是喜欢手捧一本书,坐在阳光里,慢悠悠地喝着茶,一页页地读着。

这样的日子,这样的场景,是越来越少了。

不管如何,世界读书日,还是希望自己多读点书为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