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殿波|你读懂《麦田里的守望者》了吗?

 三乐四为书屋 2022-03-12

刘殿波

(本文发表于《河北教育》综合版2022年1月上旬,公众号文字略有增加)

图片

有些青少年读物,孩子们超喜欢,可是成人却不认可,甚至很多老师读都读不明白。最典型的一本莫过于美国作家塞林格的长篇小说杰作《麦田里的守望者》,这部首次出版于1951年的作品自问世以来,全球发行量已超过6000万册,被全世界众多高校和中学列为课外必读书目,引起了全世界一代又一代青少年的强烈共鸣。

然而就是这样一部作品,不但出版之初不被很多成人认可,甚至至今仍然有很多老师觉得这部小说不应该进入中小学校园,孩子们读这部作品可能会“学坏”!

《麦田里的守望者》以第一人称的形式,讲述了出身纽约富裕家庭的16岁初中生霍尔顿·考尔菲德因为在圣诞节前的期末考试中四门功课不及格,被“在教育界声誉挺高”的潘西中学开除,然后不敢提前回家,在纽约城里无聊地闲逛了三天的故事。在这三天里,霍尔顿去拜访老师、跟同学打架、逛公园、住小旅馆、去夜店、约女朋友,后来甚至还招来一名妓女……全书充满了骂人的脏话,难怪很多老师不让学生看这本书!

霍尔顿是个问题少年吗?很显然是的。你看他一学期五门功课竟然四门不及格,吊儿郎当,说话玩世不恭、愤世嫉俗,被学校开除后满大街游荡,这不是一个典型的问题少年是什么?但是霍尔顿真的是一个坏孩子吗?

我们看小说开头,霍尔顿被开除后无所事事,先是去见自己的历史老师老斯宾塞先生,被斯宾塞先生看似一番关心的教育之后,悻悻然地回到宿舍看书。如果你是一个爱读书的人,会发现这一段描写特别精彩。

“我看的这本书是我从图书馆里误借来的……《非洲见闻》,伊萨克·迪纳逊著。我本以为这是本臭书,其实不是。写得还挺不错。我这人文化程度不高,不过看书倒不少。我最喜爱的作家是我哥哥D.B.,其次是林·拉德纳。……真正有意思的是那样一种书,你读完后,很希望写这书的作家是你极要好的朋友,你只要高兴,随时都可以打电话给他。可惜这样的书并不多。我倒不在乎打电话给这位伊萨克·迪纳逊。还有林·拉德纳,不过D.B.告诉我说他已经死了。就拿萨默赛特·毛姆的《人生的枷锁》说吧。我去年夏天看了这本书。这是本挺不错的书,可你看了以后绝不想打电话给萨默赛特·毛姆。我说不出道理来。只是像他这样的人,我就是不愿打电话找他。我倒宁可打电话找托马斯·哈代。我喜欢那个游苔莎·斐伊。”

图片

这段短短的文字一共提到了四位著名作家,其中不乏我们中国读者也非常熟悉的英国作家毛姆和哈代。主人公霍尔顿不但对每一名作家作品进行了言简意赅的描述,甚至还做出了非常独到的点评,甚至说出“真正有意思的是那样一种书,你读完后,很希望写这书的作家是你极要好的朋友”这样深刻的语言。这说明霍尔顿不但是一个很爱看书的学生,英语成绩相当不错,而且有着自己的思考。只可惜老师和学校只看到了他那不及格的四门课,而且还因为这四门课不及格被“非常优秀”的潘西中学开除了。现实生活中,我们很多中小学老师往往不也是这样么?很多时候我们总是认为成绩差就是“差生”,忽略了学生别的长处,成绩好就是“好学生”,而忽略了学生更重要的身体素质和品德。

图片

很多青少年喜欢《麦田里的守望者》,喜欢霍尔顿这个人物,是因为他们从书中看到了自己和自己身边同学的影子,进而产生强烈的共鸣。在我们成人眼里非常叛逆的坏孩子,在孩子眼里却是敢于反抗因循守旧、敢爱敢恨、个性张扬的孩子,霍尔顿大概就是这样的孩子。

事实上,这个爱读书的霍尔顿确实也不是个坏孩子。他被学校开除后无所事事,只能满大街闲逛。但在这三天当中,他虽然去了酒吧,但看到那些“不三不四的人”感到十分恶心和惊讶;他约了妓女,却只是觉得无聊想跟她聊聊天,结果聊天不成,反被敲诈勒索并被暴揍一顿;他约女朋友看戏,两人却大吵一顿,郁郁寡欢的他只能借酒浇愁,冷风一吹,以为自己要死了,于是赶紧回家决定跟自己的妹妹菲苾见上一面。

随着这个问题少年经历的展开,学校、家庭甚至社会的问题逐渐显现,人性虚伪的假面也被一点点撕开。这让我想到了日本绘本画家五味太郎的一句话:“孩子没问题,大人有问题”。其实,每一个孩子身上的问题都是社会和家庭问题的表现。作者塞林格创作这本小说的年代,正是美国二战后青少年人生观和道德观比较混乱的年代,主人公霍尔顿那种似乎没有任何人生目标的反抗,代表了当时很多青少年的典型问题。而我们透过主人公娓娓道来,似乎进入到他的内心世界,倾听青春期成长的烦恼和苦闷。所以,读懂了《麦田里的守望者》,其实你就读懂了青少年成长的奥秘,你就会明白,人性有多复杂,教育就有多复杂,教育难就难在每一个人都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思想的独立个体。

其实不仅这部小说,所有优秀的童书包括青少年读物只要我们细心去读,都会发现其中饱含的深刻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一个优秀的教师只有和孩子一起多读童书,才能让自己拥有一颗童心,从而逐渐走进孩子心灵深处的世界,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做一个乐学乐教的教育真人。

有意思的是,作者塞林格写完这部小说成了名人以后,自己反而带着妻子到森林里隐居了起来,而且晚年的时候留下遗嘱,绝不允许这部小说被拍成电影。所以,我们看到了无数名著改编成了电影,唯独没有《麦田里的守望者》。不过,有人还是把塞林格的故事拍成了传记电影,叫《麦田里的反叛者》,如果你还是读不懂原著,倒是可以先看看这部电影,或许你就理解了书里的很多内容。

图片

读完《麦田里的守望者》,你一定会感到每一个孩子其实都渴望成长,渴望关爱,渴望成为一个有用的人。霍尔顿回到家里,坐在他最亲爱的妹妹身边,她告诉妹妹:我老是在想象,有那么一群小孩子在一大块麦田里做游戏。几千几万个小孩子,附近没有一个人——没有一个大人,我是说——除了我。我呢,就站在那混账的悬崖边。我的职务是在哪儿守望,要是有哪个孩子往悬崖边奔来,我就把他捉住……我只想当一个麦田里的守望者。从这里我们可以感受到,霍尔顿何尝不想做一个有用的人?他想象着自己做一个孩子们的守护者,其实也是渴望着有一个人在悬崖边拉他一把——可是这个人在哪里呢?

你要是在麦田里遇到了我/我要是在麦田里遇到了你/我们要是看到很多孩子/在麦田里做游戏/请微笑,请对视/态度都浮在生活的措辞里/我们都活在彼此的文字里”

罗伯特·彭斯的这首诗读起来真的很晦涩很难懂,但是如果你读了《麦田里的守望者》,一定会理解这首诗的深意。

本文照片来源于宣传海报和网络,版权归电影制片方或图书出版人所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