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世翔人文地理札记:干盐池与固原内边

 银川史记 2021-01-11

    干盐池,原属会州,1952年划归宁夏海原。自汉唐以来,为丝绸之路北道重要驿站和重镇,店铺林立,商贾云集。宋夏因盐湖而争战百年,西夏筑寨碱隈川,宋改定戎寨。盐湖及周边亦为优良牧场,自明设监牧同知,为韩王牧地。

        悠悠千年岁月,给干盐池留下许多历史文化遗址,盆地四周军事设施遍布,其中有烽燧十二座,城堡兵营七座,石窟一处,环盐湖城墙一道。北侧固原内边环绕,南侧丝绸古道痕迹遗存。围绕盐湖而辐射的盐茶古道横纵。明有诗人题诗:定戎古寨几千秋,四壁青山遮古州,东海碧波水倒流,西湖吐玉无价宝,南山石沟卧金牛,北寺神黄泉滴绿水,四时不断八街景,好似百鸟朝凤楼。足见干盐池当年的辉煌与繁华。

        而今,干盐池变了,变得萧条了,陌生了,残破了,四周青山依旧,只是林立的是风力发电桩,西湖不在吐玉,而是大片的太阳能板,南山的石沟,金牛远去,代而是众多的石料厂!东海的碧波,荡然无存!哀哉,曾经美丽的干盐池!你的原貌消失,就是一种文化的损失,时代的悲哀!

        固原内边,在中国长城网上并没有完全标示或有些地方走向标示不正确,是因为当时这条边墙主要是以斩坡构成,黄土没有经过夯筑,风吹雨打和人为因素,经过几百年的岁月,绝大部分塌陷,和原来地貌混为一体,若不仔细观察,就以为是一个普通的土坡。

        《皇明九边考》记载:“弘治十五年,总制尚书秦纮奏筑固原边墙,自徐斌水起,迤西至靖虏花儿岔,长六百余里,迤东至绕阳,长三百余里,即今固原以北内墙也”,是大明王朝的防御北方套虏的二道防线。如果把边墙比喻成一条线,那么沿途的烽火台就是一颗颗珠子。如今,这条线上除了排列有序的烽火台,还有屯兵的兵营和军民共用的城堡,以及冠以边墙名字的村落“边墙子”、“边墙湾”等,供对长城感兴趣的人前去考察。

        沿着黄家洼山脊一路向西,牧羊人和他的羊群悠然自得,固原内边的高大斩坡弯弯曲曲清晰可见。各种形制的烽燧比较密集,可以判断自汉唐以来,这就是一条连接西域的重要火线。其中有两座烽燧,相距不足800米,东侧的烽燧应该是汉唐时代的,一道坞墙,烽燧已经成一座平缓的土堆。西侧的烽燧保存较为完整,两道坞墙,烽燧外侧石块砌成,内侧夯土。从夯土层尺寸和形制来看,内侧为宋夏时期的烽燧,到了明代,外侧加包石块继续使用。

作者李世翔,网名林漫,男,农民,现为中卫民协副主席。70后海原人。多年来, 李世翔出于对文物的热爱,积极投身于文物保护之中,记录下各类古遗址图片十几万张,考察笔记数百篇,并积极报告和呼吁有关部门对文物进行保护,及时制止文物遭受破坏。他除了在县城经营装璜小本生意,几乎所有空闲时间都用来做一件事——寻找和整理宁夏以及周边省市所有和丝绸之路、古堡和长城有关的遗迹和史料。2016年7月,“2016中国十大古道”评选揭晓,宁夏的海原古道入选,被评为最具潜质古道,李世翔获“中国古道保护奖”。

2020年6月,获国家文物局“最美文物安全守护人”称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