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流水账9月19日|日常

 老朱煮酒 2021-01-11

公号老朱煮酒发了大学何为|嚼白句

这是针对近期浙大相关新闻翻出的一篇旧作。

今天继续在靖江,照例晚上没睡好,咳喘厉害,而且左肩受凉,酸疼难解。我回想,此次咳喘重犯,或许跟热伤风和在湖塘吃的那次海鲜都有关系——那次海鲜啤酒的后果是,我腿上起了好多小红疙瘩,随后咳喘迅速加重。

早上下起了淅沥小雨。去孤山,靖江唯一山。山下有做狗型泥哨的,想起了小时候用乌金泥做的鸟型泥哨,过三月半,庙桥节场上也都是。

“对此长江,左蠡烟波今宛在;位当绝顶,西湖风物定何如。”游靖江孤山。孤山本为长江中岛屿,古称高百仞,今海拔50余米,在平原地区也算是鹤立鸡群了。先有孤山,后有靖江,孤山原本孤悬江中,后江沙淤积,孤山遂与陆地相连。沧海桑田之说,孤山是好例证。

因为气喘,那么一点高的山包,我爬得浑身大汗,气喘吁吁。在寺庙,听知客僧介绍山寺及住寺僧侣流派,倒也是收获了不少,比如,看韦陀塑像,如何判断是可以挂单还是长期挂男女挂等,知客僧很能说,恰逢地藏王菩萨生日,寺里正做道场。

从庙里出来,前往靖江做竹制工艺品的企业和家庭,我还是很感慨的,不仅见到了许多自己熟悉的器物,还现场看到了正在忘却的作业场景,勾起了我诸多回忆。

篾匠师傅觉得我说得很清楚,在我要求下,特意给我演示了手工劈篾青和二黄的过程,师傅说,他能劈出六片来。

2016年,在安徽滁州,我的旧同事蒋晨明问我,要是哪一天离开媒体,朱老师你想做什么?我跟晨明说,厨师之外,做个民间工匠,比如篾匠,比如用麦秸编织工艺品,做朱学东牌的工艺产品。回家跟父母聊,母亲说,现在的麦子麦秸太短了,而村上有名的篾匠师傅,我赤卵兄弟观山楼主的祖父死了多年,而他伯父也死了几年了,手艺断了。

一行人在房后的稻田拍照,同行的多是城里的年轻人,很少见这样成片的稻田,很兴奋。这场景于我,太过熟悉。不过,我和朱毅老师也在田埂上拍了合影。

从竹器制作家庭作坊出来,去往季市镇吃饭,老板是希望留住老味道的人,其中那道猪肝大肠,我很感兴趣。老板说年三十要吃的,寓意官做得又大又长。哈哈。

吃饭这个企业的企业文化也挺有特色,中午休息时,员工在排练舞蹈,迎国庆呢。

下午到靖江的一家肉脯厂参观,我听说过,但从未吃过,今天第一次品尝。不知为何,今天下午大困,坐在那儿睡着了,还浑身冒汗。朱毅说这说明睡眠质量高。

傍晚到市政府与靖江文物文化史料研究者座谈,问了几个问题。审了篇旧稿。

晚上在靖江吃饭,应该是靖江行最奢华的一顿了,老板是餐饮协会主席。因为我今天咳喘得比较厉害,酒只喝了一壶。

雨中回宾馆,志红和他的同学已在大堂等我,一起在茶室聊了会天。

与志红他们作别,回到房间,先泡了澡,意图让肩膀疼缓解,然后整理公号和流水账,发或转发了几条微信,接着写了篇季市的老肝大肠,1100余字。

需要检讨的是,这几日不仅书没怎么翻读,诗也没抄。惭愧得很。


关于老朱煮酒

更多分享,敬请期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