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这不是不喜欢,是舍不得……”|父子谈

 老朱煮酒 2021-01-11

2016春节时父子俩

今年春节回家时,父亲正坐在阳台下,享着午后的太阳,读着书,边上放了个茶杯和热水瓶,母亲则在旁边挑拣着地里割回来的蔬菜。

放下行李,我和太座孩子陪父亲在阳台下坐着,方凳上摆了些桔子瓜子之类的。

父亲看上去精神比我上次回家时好了许多,穿着也整洁了。问父亲术后情况,父亲笑笑说,就那样了吧。

我提醒父母,不要舍不得吃,现在又不缺买点好吃的东西的钱。

我知道父母一辈子操劳,却受穷,尤其年轻时贫穷局促的岁月,拖家带口的痛苦,一直是他们的梦魇。所以,年纪大了,还是处处节俭,舍不得花钱。积谷防饥,重储蓄,以及母亲对灶家菩萨的虔敬,都是苦难生活的印记及余绪。

母亲笑笑,说,你前两天打电话回来,我和你爸正在街上(镇上)的超市里买东西呢,我们现在也是想开了,想吃什么就买什么。

嗯。这就对了。又不是没钱买,都苦了一辈子了,这么大年纪,还有什么舍不得吃的。我点头应承。

其实,我是不喜欢吃这些东西,不是舍不得……父亲看着我跟我说。

过去除了亲朋好友来要买些鱼肉之类的荤菜,父母很少上街买东西,更不必说买那些瓜果零食了。过去只有父母上街卖那些自家种的葡萄李子之类的水果。冬天的时候,他们买些瓜果甘蔗之类,也主要是因着家里的孩子,而不为了自己。自己最多也就是就着尝一下。父母这一辈子,很多东西,其实没有算真正吃过,更不用说享受了。

不对。你这不是不喜欢,而是舍不得。我不同意父亲的说法。

有什么舍不得啊,我真是不喜欢吃,摆在眼前也想不起来吃。父亲指着盘里的桔子回应我。

不,你真不是不喜欢,而是真的舍不得。我固执地反驳父亲。

这点我们爷俩真的一样。知其父莫若其子。

按说我的经济条件比你们比过去不知好多少,买点水果吃,还会有吃不起么?但是,我在北京,除了给佩佩买些,我平素极少为自己买水果。真不喜欢吃么?不是,哪有什么不喜欢吃水果的人?比如买了那大草莓,我除了尝一下,其他都让佩佩她们先吃,吃剩下的归我。买不起么?我现在虽然不再干固定的工作,但吃水果的钱总是绰绰有余吧?不是你儿子我夸海口,地里随便一棵草,现在在你儿子笔下,写出来就能养家糊口,比我们过去采冬青籽半枝莲合欢花晒干卖,不知要晒多少些玩儿才能够上一棵草在你儿子笔下挣到的钱。但我确实也舍不得为自己买水果。比如我喜欢吃柿子,上菜市场买菜时,总是来回在柿子摊前逛,想买啊,又舍不得。去年我只买过一次,4个大柿子,回家佩佩吃了两,我和谷丽影一人一个。柿子多少钱一斤?北京10块钱2斤半。我吃不起么?不是,还是舍不得。

为什么舍不得?过去穷怕了。跟你一样。你年轻时穷,又要养家糊口,一分钱掰成两分花,还不够,种的瓜果都要想着挣钱,连树上的树籽花都想着打了买,哪儿舍得吃瓜果?你想想,我们过去摸甲鱼放甲鱼放黄鳝钓黄鳝,包括你打鱼打到的野鱼,什么时候舍得自己吃过?还不多卖了?是我们不喜欢吃么?显然不是。还是因为穷,舍不得。我记得很晚的时候,家里经济条件大为好转了,你钓的黄鳝还有打的野鱼,才留下过年时等我们回家才吃……

谷丽影曾数落我抠门,铁公鸡。有点。为什么会养成这个习惯?贫寒生活的记忆,总想着积谷防饥,万一哪一天……那些苦难生活的记忆,拼命抑制我们享受的欲望,就像你和我妈,多少年来的习惯,有好吃的,自己都不吃,藏着,留着,要给家里人。这个习惯,早就可以改了。但是,你们内心深处还是有说不出的担心,结果,真的无福消受,只知道自己不喜欢了……

我这个说法不是没有根据。就像母亲每年在每个家人生日那天,她都会敬谢灶家菩萨,用她的话来说,灶家菩萨最灵了,供了全家都能吃饱饭。

还是饥饿岁月的印记。

父亲没再辩驳,只是推了推帽子,咧嘴笑了笑。

真的不是不喜欢,而是舍不得。那真的是苦难岁月永远抹不去的印记。

(作者系网易新闻 网易号 “各有态度”签约作者)

关于老朱煮酒

更多分享,敬请期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