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胃痛难忍,多是这四个原因在“作怪”!中医辨证治疗效果好!

 汉方神农中医馆 2021-01-11

中医认为,胃喜暖恶寒,因此每到冬季,老胃病病人容易复发病症,新胃病病人也不断在增加。

俗话说:十个胃病九个寒。饮食上稍微不注意,肠胃就要翻江倒海,大闹天宫,让人痛苦不堪。

胃为司谷之海,主荣养周身,为后天之本,又为中州之土,四旁有病,必及中州,故胃病极多,最烦恼的莫过于胃痛了。

胃痛发病因素较为复杂,主要有寒邪客胃、饮食不节、情志失调、脾胃虚弱四个方面。

寒邪客胃:外感寒邪,内犯于胃,寒主收引,易使气机郁滞,致胃气不和而暴作胃痛。若平素中阳素虚者,则更易因受寒而发病。

饮食不节:如过食生冷,或偏食辛辣酒浆,或嗜食肥腻炙煿,或过饥过饱等均可导致气机阻滞,发生胃痛。

情志失调:由于肝木性喜条达,有疏胃土而助消化之功用;脾主运化而与胃相为表里,故当情志不调时,肝脾气机郁结,可导致胃气阻滞,发生胃痛。

脾胃虚弱:若脾阳不足,中焦虚寒,脉络失于温养;或者胃阴不足,脉络失于濡养,均可导致胃痛。此外,亦有过服寒凉药物而导致脾胃虚寒而疼痛者。

中医辨证分型

寒邪客胃

症状:胃痛暴作、得温痛减、遇寒加重、口不渴或喜热饮。舌淡苔薄白,脉弦紧。

治法:温胃散寒,行气止痛。

饮食伤胃

症状:胃脘疼痛、胀满、嗳腐吞酸或呕吐不消化食物、吐后痛减、不思饮食、大便不爽、舌苔厚腻。

治法:消食导滞,和胃止痛。

肝气犯胃

症状:胃脘胀痛、遇烦恼时加重或伴胁肋疼痛、胸闷嗳气、长叹气、大便不畅。

治法:疏肝解郁,理气止痛。

脾胃湿热

症状:胃脘满闷疼痛、口干口苦、口渴但不想喝水、身体困重、倦怠、不思饮食、恶心,小便色黄。

治法:清化湿热,理气和胃

瘀血停胃

症状:胃脘部刺痛、疼痛固定、夜间加重、时间持久、食后加剧、舌质发紫。

治法:化瘀通络,理气和胃

胃阴不足

症状:胃脘隐隐灼痛、饥饿却不欲饮食、口燥咽干、大便干结、五心烦热、消瘦乏力。

治法:养阴益胃,和中止痛

脾胃虚寒

症状:胃痛隐隐、反复发作、喜温、空腹痛甚、得食则缓、劳累受凉后发作、手足不温、大便溏薄。

治法:温中健脾,和胃止痛

中医治疗方法

1、方药:根据不同证型,开具针对性中药药物以调理身体根本。

2、针刺疗法:以中脘、足三里为主穴。配穴为胃俞、脾俞、合谷、太冲、三阴交、建里等,并辨证加减治疗。

3、艾灸疗法:取中脘、天枢、足三里等穴以悬艾灸疗法或隔姜灸、隔附子灸,适用于胃脘痛属寒者。

4、推拿治疗:常选取中脘、天枢、足三里、肝俞、三焦俞、上腹部、背部等通过推、按、揉、擦等手法以疏通经络,理气止痛。

5、穴位贴敷:穴位选取中脘、天枢、胃俞等。用延胡索、细辛、肉桂等药物,共研细末,用食醋调成膏状贴敷。

预防调护

本病在预防上要重视情志与饮食的调摄。患者宜舒畅情志,保持有规律的生活与饮食习惯,忌暴饮暴食、饥饱不匀、饮食生冷、肥甘油腻,胃痛较剧,持续不已者,应在一定时期内进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少食多餐,以清淡易消化饮食为宜;避免浓茶、咖啡、烟酒和辛辣食物等诱发因素,进食易细嚼慢咽,慎用对胃有刺激性药物。

同时保持乐观的情绪,避免过度劳累与紧张也是预防本病复发的重要因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