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孔侑拯救金智英?那你低估了其他人的杀伤力

 网视洞察 2021-01-11

网视导读:当芬兰总理内阁19名部长中有12位女性时,中日韩三国的女性还在因为性别问题而在奋力反抗,并且在反抗的过程中遇到了各方面的阻挠,有大环境,有男性,甚至有女性自身。

2019年4月份,日本播出了一部让很多人无法理解甚至觉得这简直是荒唐的悬疑剧——《坡道上的家》。剧集中,一位母亲竟然把自己八个月大的女儿溺死了,更不可思议的是陪审员中的一位妈妈对这位杀掉自己孩子的母亲抱以理解与同情,因为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她发现,作为母亲,自己也出现过相似的情况。而放眼整个社会,很多的妈妈都会有这样的念头。

2019年11月7日,韩国上映了一部口碑两极分化的电影——《82年生的金智英》,所有女性观众都给这部电影打出了高分,而男性纷纷给出了低分。因为影片讲述了女性从出生到生育所遭受到的伤害,有些伤害是男性带来的,也有些伤害是女性同胞带来的,但归根结底还是整个男权社会给女性甚至是男性自身所带来的困扰。

2019年12月12日北大女生自杀案件再次掀起大讨论,12月15日,宇芽在《今日说法》上又一次回忆了自己被家暴的过程。同样也是2019年,在欧洲北部的芬兰,总理内阁19名部长中有12位是女性。

如果说《坡道上的家》抛出了女性困境这一问题,那么《82年生的金智英》则从各个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剖析,但最关键的问题的解决似乎还是一件十分遥远的事情。

因为“剩女”“女强人”“女博士”“女汉子”“衣服太暴露”......这样的言论直到现在都不绝于耳。

让金智英“精神出问题”的到底是谁?

《82年生的金智英》由孔侑和郑有美主演,两位演员在韩国都拥有极高的人气,但即便如此,当他们要主演这部电影的消息出现时,两人都遭到了攻击,尤其是孔侑。因为很多韩国男性觉得一位男演员去主演一部讲述女权的电影无异于背叛全体男性。影片低分多数来自于男性。

同时,也正因为男主角孔侑本身的优秀以及他在影片中所塑造的良好形象,许多人攻击这部电影的一句话是:“有孔侑这样的丈夫你还有什么理由发疯?”

可是现实生活中孔侑这样的丈夫很少,原著小说中丈夫的形象也比影片中的差了十倍。这是因为韩国整个大环境都是如此。

影片中,当金智英因为家务以及带孩子手腕损伤去医院看病时,医生的质疑道:就做些家务带带孩子怎么就能伤到了?当金智英觉得太压抑、劳累想出去工作调节生活的时候,被众人称赞的丈夫认为:带孩子就是休息。这种意识潜藏在很多不怎么关心如何养育孩子的父亲脑中,因为他们被灌输的观念是:赚钱养家就好了,然而,钱绝对不是维持一个家庭幸福和谐的唯一因素。

智英的爸爸在智英童年时期就没有给她应有的关注,因为当弟弟问爸爸姐姐最喜欢吃什么的时候,爸爸给出的”豆沙面包“这一答案,其实是弟弟最喜欢吃的。当智英去离家较远的补习班上课并被男生尾随时,爸爸的话竟然是:”你为什么要去那么远的补习班?“”你为什么要穿这么短的裙子?“

除了男性,一些女性也在把自己的同胞推向深渊。影片中当智英与丈夫一起回到婆婆家过节时,智英与婆婆二人做饭时,丈夫过来帮忙,婆婆却拒绝了,认为自己的儿子不应该做这些家务,甚至还送给了智英一条漂亮的围裙。而在儿子要请育儿假在家看孩子,智英出去上班时,婆婆马上就给智英打电话大声苛责,并向智英妈妈告状还告诉她智英的精神有些问题。

智英的姑姑以及奶奶也是被男权思想侵蚀的女性。小时候因为智英吃了弟弟的奶粉,就被奶奶训斥说:这是弟弟的,你不能吃。姑姑来给妈妈庆祝生日,说点外卖的姐姐不像话,并且觉得弟弟不应该帮忙摆放食物和餐具,甚至说出:”还是弟弟最好“这样的话。

不止亲密的人带来的有意或无意的伤害 ,金智英所处的大环境更让人恐惧。哪怕金智英仅仅是拿杯咖啡坐在公园静静看着孩子,也要被身边人冷嘲热讽说自己是在吸丈夫血。没能第一时间安抚哭闹的孩子,就被人说是”妈虫“。

在公司,生完孩子立马来上班的女上司要被男同事质疑说:没有妈妈带的孩子将来会成为坏孩子。在金智英还未生育前,公司就因为她到了可以生育的年龄,拒绝了她进入要求更高的工作岗位。公司女厕所被安装了针孔摄像头,女职员的隐私暴露,并成为男同事的话题。

完美如孔侑拯救金智英仍爱莫能助

影片中当孔侑饰演的郑大贤与男同事聊到妻子产后抑郁的话题时,男同事说与这样的疯子待在一起实在是太可怕了,虽然郑大贤很生气,但也只能把手中的咖啡装作不小心泼到同事身上。因为很明显,他们不认为妻子遇到的这些问题值得关注。当公司培训人员讲哪些行为是性骚扰、是违法的行为时,这些男性的态度是:为什么要讲这些?并且声称想要回到对女性呼来喝去拳打脚踢的朝鲜时代。

面对这样的同类,一个孔侑的力量怎么可能让他们做出改变。与影片中的人物一样,现实生活中孔侑的社会责任心也极强,几年前《熔炉》的拍摄以及制作就是因为他极力向制片人推荐了原著。

影片最后金智英终于走出了家门开始工作,丈夫也开始陪伴孩子。这个圆满的大结局离不开很多人的努力。比如,金智英的同事对她的鼓励以及女上司对她的接纳;心理医生对她情绪的梳理;以及妈妈对她的帮助和对妈妈对父亲的愤怒。

比起金智英,姐姐恩英的态度是很多人赞赏的,因为她的人生信条是:如果有能力,自己一个人也可以过得很好。并且没有走极端,对辞职在家带孩子的妹妹没有丝毫不屑,还十分理解,甚至曾经也为了弟弟妹妹做出让步去读了自己并不喜欢的专业。而在对待弟弟方面,也丝毫不宠溺,该打打,该骂骂,弟弟能做的事自己绝对不伸手。

面对姑姑们”以后你自己一个人要怎么办啊“的叨叨声,也丝毫不让步,坚定地认为自己过得好不好与他人无关。也许是由于这样一个姐姐的存在,弟弟虽然享受到了许多优待,也没有加入思想传统的父辈们的大军,并且在了解到姐姐智英的遭遇与问题时,积极做出了改变。

姐姐金志恩和弟弟金圣哲是两个没有被封建男权思想洗脑的形象,虽然在拯救金智英方面他们的助力不及其他人,但现实生活中要想避免金智英的悲剧上演,越来越多的金志恩、金圣喆才是良药。

男权思想笼罩下,男性也会面临困扰,比如:评价一个男性成功与否的标志是其财富和社会地位,但在现代社会来看,这简直是太荒谬了,因为衣冠禽兽者数不胜数;又或者,如果一个男性希望小富即贵,感受家庭生活的美好则被打上了”不像个男人“的标签。甚至是有多少被拒绝重返职场的妈妈就有多少一个人要挣三份钱的男性。

所以,女权主义者们摇旗呐喊更多的是在为平权做斗争,承担自己该承担的,享受自己该享受的。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首先要思考的是如何做一个人,但现在的环境显然不是这样。性别仍然是定义一个人的首要尺度。所以,在当下的大环境中,即使影片《82年生的金智英》被指责为”太过夸张“也不能掩盖它给人们带来的启发性意义。

这种将所有悲惨事件集中到一个人身上的表现方式所起到的作用,大概像鲁迅在《无声的中国》中所说的那样:中国人的性情是总喜欢调和,折中的。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须在这里开一个窗,大家一定不允许的。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会来调和,愿意开窗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