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来自父母的期待,你最想孩子成为一个怎样的人?

 亲妈学堂 2021-01-11

热点新闻

董卿在采访中讲到:“你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很简单,你自己先成为什么样的人。”

(图片来源网络)

俗话讲:“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所以家长们想着法的给孩子从小上各种特长班,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出类拔萃;也有很多父母把自己未完成的梦想寄托在了孩子身上,希望孩子能帮自己完成……今天,我们想和您聊聊——

你最想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

亲妈说

作为一个妈妈,我最希望我的孩子成为她应该成为的样子。不论她是否符合世俗的好坏标准,做她自己就好。而我的职责,就是帮助孩子发现她自身的特点,愉快地接受自己,平和地与真实的现实共处,做一个内心有爱、有巨大幸福动力的人。

亲妈思考

每个人都有一些与生俱来的“特质”,这些特质来源于父母的遗传,愉快地接纳孩子的特质,就是接纳自己。这个世上本没有什么“成功标准”,各种“标准”的背后蕴含着不同的动机。比如学校教育认为“纪律好”、“听话”是孩子的优点,背后的动机为了节约师资成本、方便管理;培训机构鼓吹孩子应该“兴趣广泛”是希望家长为孩子购买培训课程。在孩子形成完整自我认知体系之前,家长要帮孩子发现他自己本来的样子,而不是被外界的理念绑架,强迫孩子成为一个他并不擅长的样子,给家长造成困扰、给孩子带来痛苦。

(图片来源网络)

一切家庭教育问题归根结底是亲子关系的问题,一切亲子关系的难题都可以用“悦纳”来解决。愉快地接纳孩子本来的样子,不论他活泼好动还是安静内向、不论机灵聪明还是自抑驽钝,一时一刻的样子并不是孩子一生的样子。

“悦纳”不是一味的宠溺和放任自流,而是用成年人相对丰富的生活经验,帮助孩子发现自己的特点,找到和现实世界和平共处的方式。这个过程,需要家长极大的耐心,不武断地“贴标签”(例如说孩子笨、不听话),也不事事代劳(自己出面帮孩子解决掉一切困难)。“悦纳”孩子本该有的样子需要极大的耐心——长时间细心观察孩子行为背后的动机,帮助孩子习得对自己成长负责的能力。

亲妈经历

我对孩子的教育理念有一个基本逻辑——希望她在离开我、脱离开我的照看后,仍然具备幸福生活的能力。要将这个理念变成现实,就需要从小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图片来源网络)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家长应该多“帮忙”——既不要立刻否定孩子也不要代劳,耐心帮孩子分析困难的难点究竟在哪儿,帮孩子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我和女儿有一句口头禅——“办法总比困难多”有一次我们一家三口一起出门吃饭,女儿很想吃沙拉里面的小西红柿。她爸爸说沙拉刚从冰箱里拿出来太凉了、不要吃,女儿有点委屈。我帮孩子把西红柿挑出来,要了杯热水泡了一会儿,问题就解决了。女儿吃着西红柿笑嘻嘻地说:“办法总比困难多。”

亲妈建议

“悦纳”孩子,帮助孩子成长并不是什么深奥的大道理,只要家长多一点点耐心、冷静、持之以恒的毅力,孩子就可以愉快地将他自己本应有的样子活到最好。

(图片来源网络)

本期亲妈学堂就和您聊到这里,期待与您下次相遇。

小贴士

游泳是孩子夏季比较喜欢的一项运动,随着气温逐渐升高,家长们带孩子出来游泳的次数也逐渐增多。亲妈学堂提示您:儿童溺水时是直立安静的,并不是大家想象的上下扑腾呼喊状态。家长在带孩子去游泳时,一定要时刻盯着孩子的动向,切忌一直刷手机。

“亲妈学堂”致力于做好育儿的“最后一米”——将海量的育儿知识转化为每天的“日常行动”。帮您既懂得育儿道理,又能过好带孩子的每一天。让我们一起努力,用更好的自己给孩子更好的现在。

如果觉得有用,请果断收藏和转发给你身边有需求的人哦!

相关文章:

工作太忙,没时间陪孩子读书怎么办?

面对孩子的“十万个为什么”,家长该怎么办?

教育焦虑,您是否扼杀了自己孩子的可能性?

教育孩子时,家长怎样做才能不让自己的焦虑情绪影响到孩子?

父母该不该在孩子面前表现出自己的辛苦?

“父母愿意为了孩子付出一切”是真还是假?

为了孩子不断降低生活质量,这样的人生有意义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