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物特化”是为了适应环境,为何“高度特化”却未必就是好事?

 零壹贰012 2021-01-11

物种的进化,说白了就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就好比大鱼吃小鱼,小鱼为了躲避大鱼捕食而演化的越来越大、越来越硬、或者越来越小、行动越来越快什么的,便可以称之为进化。

“生物特化”是为了适应环境,为何“高度特化”却未必就是好事?

因为也只有这样,才能让大鱼追不上或者咬不动小鱼,保证小鱼种群在大自然中的延续。

但是大鱼为了能够捕食小鱼,也相应的进化出了更为锋利的牙齿,或者更加迅速的行动能力,从而导致小鱼只能在其中的一条进化道路上越走越远。

甚至还为了更硬的外壳而舍弃了灵活性,或者为了更快的速度而舍弃了防御,这些进化过程便是“特化”。

说白了就是为了适应独特的生存环境而形成的局部器官过于发达的特异适应。

“生物特化”是为了适应环境,为何“高度特化”却未必就是好事?

也正是因为这种“特化”行为的出现,才让大自然中的物种在经历了漫长的进化历程以后,能够向我们呈现出多姿百态的生物多样性。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一种生物在特化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也就是奔着高度特化或者极端特化而去的话,对于这种生物的种群是不是好事呢?

“生物特化”是为了适应环境,为何“高度特化”却未必就是好事?

生物特化

就好比“始猫”,也称原猫,作为一种至少在距今3400万年前渐新世就已经出现的物种,其体型不大,成年后也只有9公斤左右的重量,可能也就比现代的家猫要大一点点。

但是在演化到了两千万年前左右之时,始猫种群就已经开始了分化,演化出了豹亚科、猫亚科、以及假猫。

其中的豹亚科以及猫亚科演化到最后,也就是我们如今所能看到的所有猫科动物,就好比老虎、猎豹、美洲狮、家猫等等。

而假猫则是演化成了整个剑齿虎家族。

那么大家说,单论现存猫科动物与剑齿虎家族的特化程度,哪个更高?

毫无疑问,定然是剑齿虎家族。

“生物特化”是为了适应环境,为何“高度特化”却未必就是好事?

就拿美洲狮来说,作为现如今美洲大陆上的动物界霸主,也是为猫亚科中的最大者,虽然其相对于猫科动物的先祖始猫而言,其特化程度确实不算低,无论是体型还是攻击力等方面都有了显著的提升。

但如果以速度、力量等各个属性以及美洲狮的狩猎对象来看的话,其特化程度其实还是相对均衡的,更像是始猫的放大版,并没有针对于某一特定的生存环境而形成局部器官过于发达的特异适应。

所以还是算是属于正常进化的范畴,或者说是单纯的体型特化了。

但是反观剑齿虎,不但体型更大,现如今所发现的剑齿虎最大的甚至能达到2.7米的体长,重量更是能达到400公斤左右,远超普遍在29~100公斤的美洲狮。

“生物特化”是为了适应环境,为何“高度特化”却未必就是好事?

而且光是那一对巨大的犬齿以及发达的前肢肌肉,就完全足以证明剑齿虎的特化程度要远超于其它猫科动物。

因为剑齿虎的进化方向明显就只是奔着更强的攻击力去的,而且是专门为了捕食一些行动相对迟缓的大型厚皮猎物而进化。

诸如美洲野牛、三趾马等等大型食草动物。

也正是因为这独树一帜的超强攻击力,让剑齿虎与恐鹤科的泰坦鸟一同在美洲大陆上称霸了至少300万年。

“生物特化”是为了适应环境,为何“高度特化”却未必就是好事?

即便是有着“印地安魔鬼”之名的美洲狮,也只能老老实实的在剑齿虎之下做了200万年左右的小弟,包括同在美洲大陆生存,且敢跟鳄鱼正面对决的猫科豹属的“美洲豹”,也就是美洲虎。

但话说回来,为了获得这更强的攻击力,剑齿虎也牺牲掉了速度、跳跃能力等其它优势。

那么大家说这样的特化是好事吗?

可能很多人都会觉得肯定是呀,毕竟剑齿虎虽说牺牲掉了速度、跳跃能力等其它方面的优势,但是却换来了数百万年的美洲霸主地位呀。

诚然,这样的理解确实不算错,那为何时至今日,老虎、猎豹等猫科动物依旧存在,但假猫所演化出的整个剑齿虎家族却早在一万多年前就灭绝了呢?

这是不是就意味着高度特化其实并不见得就是好事呢?

“生物特化”是为了适应环境,为何“高度特化”却未必就是好事?

高度特化不见得是好事

还拿剑齿虎来说,这称霸美洲大陆近三百万年的顶级掠食者身份确实可以让其种群数量有了安全上的保障。

最起码天敌少了。

可是同样的,也让剑齿虎家族的进化空间变得更窄,毕竟已经到基本到顶了,大自然当然不会放任一个能严重破坏自然界生态平衡的物种存在。

另外,就是在狩猎对象上面的限制。

“生物特化”是为了适应环境,为何“高度特化”却未必就是好事?

更加高大的体型,也就意味着每一次进食都需要更多的食物来补充能量消耗,所以对于猎物的选择范围也就更小了,只能去选择那些体型更大一点的猎物。

再加上剑齿虎家族在获得更加锋利且巨大的犬齿以及肌肉更为发达的前肢以后,虽然获得了更强的攻击力,可以让它们用前肢将猎物扑倒,然后再用犬齿一击致命。

但是却也损失掉了速度以及灵活性方面的优势,面对奔跑速度更快的猎物之时,只能是远远的落在后面吃灰,根本追不上。

所以也就只能是选择那些奔跑速度更慢的猎物,如此一来,所能让剑齿虎选择的猎物,自然也就没有几种了。

那么一旦美洲大陆上突然没有了大型且行动缓慢的猎物供剑齿虎捕猎,剑齿虎又将面临什么样的地步呢?

无他,只有一种可能,就是因为食物不足而灭绝。

“生物特化”是为了适应环境,为何“高度特化”却未必就是好事?

这点可以参考智人进入美洲大陆的时间,刚好与剑齿虎灭绝的时间相差不远,且史前人类狩猎的对象也主要就是一些跑到慢、且体型还大的,更被提还是以群体狩猎为基本单位。

所以在短时期造成剑齿虎缺乏食物资源的条件还是很容易实现的。

“生物特化”是为了适应环境,为何“高度特化”却未必就是好事?

当然,剑齿虎还可以效仿泰坦鸟那样,在已经退化的双翼上再次进化出一个可以用来抓住和固定猎物的爪子,也就是进行逆向进化。

可这样演化出的新物种还是剑齿虎吗?显然不是,虽然可能还具备着剑齿虎的一些特征,但已经是另一种全新的物种了,归根结底还是灭绝,更别提剑齿虎也压根就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去逆向进化。

“生物特化”是为了适应环境,为何“高度特化”却未必就是好事?

如果大家觉得这个例子不够明确的话,那么我们再来看看如今的国宝“大熊猫”,大家能想到99%的食物都是竹子的大熊猫其实是“食肉目”的物种吗?

不过大熊猫吃的肉多是来自于领地范围内存在于地下的“竹鼠”,而不是去针对性的狩猎,很是佛系。

反观距今至少800万年前的大熊猫的直系先祖“始熊猫”,实打实就是一种以狩猎为主要生存资源的“肉食动物”。

这也就意味着因为栖息环境或者是食物资源的变化,大熊猫其实也是始熊猫的一支进行高度特化后的产物,使其逐渐演化成了一种主要以竹子为生存资源,反而更像食草动物的杂食性物种。

“生物特化”是为了适应环境,为何“高度特化”却未必就是好事?

而竹子等植物对于气候的变化是极为敏感的,一旦发生大的气候变化,导致竹子生长条件被破坏以后,大熊猫还能像始熊猫那样即便抓不到猎物还能抓鱼吗?

显然不能,因为长达上百万年的进化,已经让大熊猫的食性只能适应竹子,而无法消化过多肉食或者其它植物了,也就等同于是进入了一条进化的死胡同,根本无法在短时间内适应竹子突然消失的状况。

剑齿虎虽然与大熊猫的情况有所不同,但是却已经处在了食物链的顶端,从自然界所能获取的能量其实是很少的,这也是现代很多自然界中的顶级掠食者都是单独行动的主要原因。

因为在有限的区域范围之内,根本就无法为群居的顶端掠食者提供足够的能量,从而保证其种群的延续,只能是离群索居。

“生物特化”是为了适应环境,为何“高度特化”却未必就是好事?

结束语

换言之,高度特化后的物种虽然在短期内确实可以凭借特异适应来保证其种群的延续,这个期限可以是一万年,也可以是一亿年、十亿年甚至更久。

但如果它们所适应的这个特定的生存环境发生突变,在很短的时间里就被破坏的一干二净,那么等待这些高度特化物种的,也只能是因为无法短时间适应而灭绝。

就好比我们现在同样熟悉的“马”的“马蹄”,为了跑的更快,马蹄也同样进行了特异进化,从前足有四趾,后足有三趾的始祖马进化成了现代这样的只有第3趾高度发达。就类似于短跑运动员跑起来只有脚尖着地那样。

“生物特化”是为了适应环境,为何“高度特化”却未必就是好事?

顾名思义,就是我们意识中马的小腿,其实是马的“脚掌”,他的大腿才是我们意识里面的“小腿”。

所以就长远来看的话,高度特化明显是弊大于利的,因为到最后往往会有一个类似于吉尼斯世界记录一样的很难突破的上限,反而没有高度特化的物种还存在着一定的回旋余地。

就跟我们的小汽车最高时速能开到300公里每小时,但我们在高速上只开到120公里每小时一样,毕竟这样不但足够高效,而且足够安全。

反之,如果我们把车速提到了300公里每小时,但别人还是120公里每小时,那么出车祸的几率是不是更大呢?想都不用想,肯定更大。

当然,这些高度特化的物种里面不包括人类,虽然人类也属于高度特化的物种,但智慧这个东西在自然界的进化史上就跟一个“bug”一样,让人类可以通过外界工具来弥补自身的缺陷。

否则大家觉得人类这样不抗冻、不抗热、还不抗饿的物种,是怎么爬上食物链顶端的?这些可绝不仅仅只是种群数量所能决定的,而是智慧。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