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世界文学发展史》中国魏晋南北朝文学之三:曹植

 地球生物与人类 2021-01-12

中国魏晋南北朝文学之三:曹植

曹植(公元192-232 年),字子建,曹操之子,曹丕之弟。建安时期最杰出的文学家。曾封为陈王,死后谥曰思,故世称陈思王。他才华出众,深得曹操的赏识与宠爱,曾欲立为太子。曹丕称帝后,他受到猜忌和迫害,屡遭贬爵、改换封地。曾多次上书请求任用,终未如愿,忧郁而死。这种生活悲剧,对他的文学创作有很大的影响。曹植今存诗歌80余首,较完整的词斌、散文40多篇。

  

曹植的文学创作活动,以曹丕即帝位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曹植早年随父南征北战,有着远大的抱负和强烈的建功立业的事业心。他前期的诗歌主要是表现追求政治理想、向往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如《白马篇》:"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宿昔秉良弓,楉矢何参差。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仰手迎飞猱,俯身散马蹄。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诗人以浓墨重彩描绘了一位爱国志士渴望卫国立功不惜壮烈牺牲的英雄形象,抒发了自己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感情炽热,语言华美,风格雄放,乐观豪迈。
  曹植后期的作品,表现了他壮志难酬的愤激不平之情,揭露了封建统治集团的矛盾,控诉了曹丕父子对他的迫害。以《杂诗》和《赠白马王彪》为代表。他曾在《杂诗》第五首中写道:" 仆夫早严驾,吾行将远游。远游欲何之?吴国为我仇。将骋万里途,东路安足游?江介多悲风,淮泗驰急流。愿欲一轻济,惜哉无方舟!闲居非吾志,甘心赴国忧。" 写这首诗的时候,诗人正要辞别洛阳,东归封地鄄城。
  然而他的心向往着南征东吴、实现统一天下的壮志,情愿为国家的忧患而赴汤蹈火,可曹丕对他进行压制,只能在家闲居。全诗情调悲壮,希望有所作为的急切心情溢于言表。曹植当时的处境和心情,正像传说曹丕曾命他七步成诗,不成则被杀一样:"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又如《赠白马王彪》中写道:" 玄黄犹能进,我思郁以纡。郁纡将何念?亲爱在离居。本图相与偕,中更不克俱。鸱枭鸣衡轭,豺狼当路衢。苍蝇间白黑,谗巧令亲疏。欲还绝无蹊,揽辔上蜘蹰。" " 心悲动我神,弃置莫复陈。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恩爱苟不亏,在远分日亲。何必同衾帱,然后展殷勤。忧思成疾疢,无乃儿女仁。仓卒骨肉情,能不怀苦辛。" 这是诗人后期的代表作品。当时诗人和白马王曹彪、任城王曹彰去京师朝会,任城王到京后不久就不明不白地死去了,诗人与白马王返回封地时,曹丕的爪牙又不准他们同行,于是诗人" 愤而成篇" ,写下了这首赠诗。全诗共分七章,表达了诗人对任城王暴亡的深沉悼念和对曹丕迫害兄弟的愤怒斥责,吐露了自己处境险恶、朝不保夕的不安心情,客观上深刻暴露了统治阶级内部萁豆相煎的残酷,有深刻的思想意义。全诗情感悲怆而笔力刚朗,有浓郁的民歌风味,很能代表建安诗歌的特色,是文学史上颇负盛名的长篇抒情诗。


  曹植也有少数反映当时社会现实的诗篇,如《送应氏》描绘了洛阳破败、荒芜的景象:" 步登北邙阪,遥望洛阳山。洛阳何寂寞,宫室尽烧焚。垣墙皆顿擗,荆棘上参天。不见旧耆老,但睹新少年。侧足无行径,荒畴不复田。游子久不归,不识陌与阡。中野何萧条,千里无人烟。念我平常居,气结不能言。" 这首诗是诗人随父西征马超,路过洛阳,送别应瑒、应璩兄弟而作,真实地反映出洛阳残破的社会面貌,满目萧瑟,沉痛悲凉,特具风力。

又如《泰山梁甫吟》,真实地描写了海边人民的困苦生活:" 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野。妻子像禽兽,行止依林阻。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 诗人对人民寄予着一定的同情。
  曹植还写了一些较出色的情诗,如《七哀诗》,借思妇的哀怨,曲折地吐露诗人在政治上遭受打击后的怨愤心情:" 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君怀良不开,贱妾当何依?" 暗吐出思君报国的衷肠,流露出愤慨、凄惶之感。
  又如《美女篇》,是曹植脍炙人口的代表作之一:" 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柔条纷冉冉,叶落何翩翩。攘袖见素手,皓腕约金环。头上金爵钗,腰佩翠琅玕,明珠交玉体,珊瑚间木难。罗衣何飘飘,轻裾随风还。顾盼遗光彩,长啸气若兰。行徒用息驾,休者以忘餐。借问女安居?乃在城南端。青楼临大路,高门结重关。客华耀朝日,谁不希令颜。媒氏何所营,玉帛不时安。佳人慕高义,求贤良独难。众人徒嗷嗷,安知彼所观。盛年处房室,中夜起长叹。"诗人用绚丽的词藻铺写美女的形神风貌,借咏美女盛时不嫁、独处闺中的不幸遭遇来抒发自己不能施展才干的抑郁心情。语言华美,意致委婉,被后人视为" 汉魏压卷" 之作。


  曹植的散文和赋也不乏佳作,他的《与杨祖德书》、《求自试表》,都是后世传诵的名篇。他的《洛神赋》,是赋中的名作。这篇赋受到了宋玉《神女赋》的启发,通过幻想的方式描写了一个人神恋爱的悲剧。赋中先用大量篇幅描写洛神宓妃的容貌、姿态和装束,其中写首:" 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矅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飘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渠出渌波。" 作者把洛神轻盈飘忽的形态描写得栩栩如生,使人仿佛看到她正凌波渡水而来。然后写到诗人的爱慕之情和洛神的感动。最后写洛神含恨赠珰而去,诗人缠绵悱恻,怀着一颗破碎的心踏上了征途:" 浮长川而忘返,思绵绵而增慕。夜耿耿而不寐,霑繁露而至曙。命仆夫而就驾,吾将归乎东路。" 这篇赋抒发了作者在政治上受压抑、壮志难酬的苦闷忧愤,想象丰富,词采流丽,抒情意味很浓,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
  曹植是建安时期创作五言诗最多的作家,对五言古诗的发展贡献突出。他的诗" 骨气奇高,词采华茂"。其作品个性表现之充分、鲜明和强烈,是在屈原以后和陶渊明以前所仅见的。他是建安文学的杰出代表,钟嵘称之为" 建安之杰" ,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