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渭水之盟大唐到底赔了什么,让李世民认为是奇耻大辱?

 柳浪闻莺眺西子 2021-01-12

我们都知道唐朝的国力很强盛,尤其是在唐太宗李世民执政期间,更是引起了“万国来朝”的盛况。就是这样一个国力空前高涨的唐朝,也会被迫签下“不平等条约”吗?

《资治通鉴》中记载:唐太宗杀白马与突厥可汗之结'渭水之盟',突厥兵退去。

一、渭水之盟的前尘往事

渭水之盟又称便桥之盟,指的是唐朝时期玄武门之变之后的唐太宗李世民与入侵的东突厥颉利、突利二可汗的结盟。

这事情发生在公元626年,此时距离唐朝建立也不过是才过了七八年间而已,就相当于唐朝是个七八岁的小孩子。

七八岁的小朋友,面对别人要来抢吃的,咋办呢?反抗啊?但是反抗之前,也得看看自己是不是能打得过,如果同样是个幼龄儿童,那还有胜算。可如果对方是个大人呢,那还是算了吧,等以后来日方长。

此时的突厥就相当于是个成年人。隋朝末年,天下大乱我们都是知道的,内战分裂啊,大家都想做皇帝,突厥也不例外。刚好那时候突厥势力已经得到整合壮大了,东突厥极其强盛,“控弦且百万,戎狄炽强,古未有也”。乱世王者嘛,东突厥可汗有机会当然也想入主中原,一统天下了。

李渊在晋阳起兵的时候,为了避免腹背受敌,出于战略上想需求跟突厥交好。公元618年,唐朝江山初定,消灭了内战的割据势力,也间接削弱了突厥力量,毕竟当时有不少地方武装力量是属于突厥旗下的。

公元628年,玄武门之变,李世民杀了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事后李渊立李世民为太子,两个月后禅让皇位,是为唐太宗。也就是在这一年,内乱初定,外患又来,突厥得知唐朝权力变更,发兵十余万人,一路进攻,直接威胁到唐朝国都长安。

这时候,刚刚初建甚至还不安稳的唐朝怎么能跟鸡蛋碰石头似的,去跟突厥的硬碰硬呢?

没办法,唐太宗李世民摆出了疑兵之计。

两天后,即八月三十日,李世民与颉利可汗在长安城西郊的渭水便桥上,签签署了和平协议,双方立刻斩杀白马立盟。

因此渭水之盟又称之为“便桥之盟”。这次盟约的签订,让李世民腾出时间来发展经济军事实力,也是唐朝与突厥强弱变化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二、李世民付出了什么代价?

《唐语林》记载:唐太宗空府库以求突厥退军,并与之结“渭水之盟”,突厥退兵。

这里有很重要的三个字“空府库”,什么意思呢?府库,我们都知道是国家贮藏财物、兵甲的处所;空嘛,大概率就是搬空了。

《资治通鉴》中记载:“啖以金帛,彼既得所欲,理当自退”。

大概可以得知:双方在二十八日约和,三十日正式签订盟约,期间两天时间是不是可以解释成双方用来讨论具体内容和唐朝“筹资”的时间呢。很有这种可能。

”贞观初……时颉利可汗自势强盛,每有所求,辄遣书称敕,缘边诸州,递相承禀。”

经过这次事件后,唐朝又回到了对突厥俯首称臣的局面了,这个记载也侧面说明了盟约是被迫屈服于突厥的。

都“空府库”了,这次的条约对唐朝来说真的是个屈辱性的条约,但是唐朝赢得了时间,换来了休养生息的机会,算是战略上的退让吧。

忍一时风平浪静,且看来日方长嘛,

其实这个“来日”也没有很久:公元627年,东突厥内部出现分裂;630年,唐灭东突厥。

三、后续如何?

时间呢,是公平的,小孩子也是会长大的。当初被迫签订的渭水之盟,就像是被强抢的糖果一样,应该都记忆深刻吧。作为帝王的李世民更是如此了。

后来的后来,唐太宗励精图治,在外交上也没放弃,挑拨颉利、突利二可汗和突厥与铁勒诸部的关系。公元627年,东突厥内部出现分裂。

最终,在公元630年,灭掉了东突厥汗国。

四、关于这座桥

渭水之盟,也称作便桥之盟。这座桥,就是今天的西渭桥。

这座桥初建于西汉汉武帝时期,因为桥与长安城西南头第一门遥遥相对,所以又称便门。到了唐代,又称它是西渭桥,也是长安通往西域、巴蜀的重要交通要道。

有几首著名的诗词都跟它相关:

杜甫的《兵车行》: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王维的《渭城曲》: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温庭筠《咸阳值雨》:咸阳桥上雨如悬, 万点空蒙隔钓船。还似洞庭春水色, 晚云将入岳阳天。

李白 《忆秦娥》: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