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提高对委屈的消化力

 快乐者生存 2021-01-12


导读:现实生活从来就是制造各种委屈的高手,它所能提供的委屈品目繁杂、款式众多:比如努力被否定,辛苦得不到认可,隐忍之后换不来理解,一片真心不被接纳,默默付出没有成果……面对委屈的姿态,就是一个人行走世界的基本步态;对委屈的消化能力,决定了一个人“看世界”的襟度。

前些天,一位年轻人在他的父亲陪同下,专程来找我,让我帮助他在找工作上想想办法。这位年轻人是名牌大学的高材生,且又到外国深造过,条件相当不错。原先都是工作找他,先是在国企一个单位工作,觉得不理想就跳槽到百度工作。这些单位的工作其实都不错,薪金也丰厚。在一家国企工作时,到京外出差多一些,新婚燕尔,他有点受不了,就辞了。很快在百度找到了新的工作,但是在这里工作又遇到了新的问题,顶头上司要求严厉,批评人不留情面,他感觉到委屈,头脑一热,又辞了。

他再辞职到现在一年多了,还没有找到新的称心工作,突然感到无着无落,无所适从,对自己当初的莽撞行为后悔不已。这真是应了那句话:现在社会最大的问题,不是我们越来越浮躁了,而是我们越来越不愿意受委屈了。我告诉他,我的“鸡鸣书屋”刚发了一篇“委屈求全”的文章,你要早看到就好了。他答应说,回去一定认真看看。

当我们拿起现实的放大镜,去仔细观察那些具体的“不珍惜已有的”,就会发现不少年轻人的离职,只因受不了一时的小委屈。面对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委屈,有的人选择的不是面对,而是逃避,不愿意忍受一点委屈。然而,现实生活从来就是制造各种委屈的高手,它所能提供的委屈品目繁杂、款式众多:比如努力被否定,辛苦得不到认可,隐忍之后换不来理解,一片真心不被接纳,默默付出没有成果……

人生好多礼物都是以灾难的形式呈现在你的面前的。一旦你能忍受这些别人忍受不了的东西,就会得到别人得不到的东西。你含辛茹苦的将这些委屈都吞下,你不仅撑大了格局,你还看穿了人性,你的智慧,你的心态,你的眼光,都会得到根本性的提升。面对委屈的姿态,就是一个人行走世界的基本步态;对委屈的消化能力,决定了一个人“看世界”的襟度。

现在还有很多年轻人总是奢望能过上这样的生活:钱多事少离家近,位高权重责任轻;睡觉睡到自然醒,数钱数到手抽筋;逢年过节拿奖金,别人加班我加薪;喝茶看报好开心,副业兼差薪照领。然而,这不是理想,而是懒惰;是不劳而获,甚至是妄想。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就我个人的体会,这个世界没有不委屈的工作,那些表面光鲜的人,背后受了多少委屈,造了多少罪,只有他自己知道。一个人只有能忍受别人忍受不了的,遭别人遭不了的罪,才能得到别人得不到的。成大事者,必须忍常人所不能忍。受得了多大的委屈,才能配得上多大的成功。你现在咽下的苦水,总有一天能为你灌溉出一片森林。不管是哪行哪业,不论是老板还是员工,想要有属于自己的宝藏,必须要先磨炼自己承受委屈的意志,“珍惜已有的”素质,最终才能享受金钱带来的舒适!

珍惜已有的,前提是要有一种积极的心态。在这里,我想与大家回顾一下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曾说过的几段话:

我初进商界时,时常听见有人说,一个人想要爬到高峰,需要很多牺牲。然而,岁月流逝,我开始了解到很多正爬向高峰的人,并不是在“付出代价”。他们努力工作是因为他们真正地喜爱工作。任何行业中往上爬的人都是完全投入正在做的事情,且专心致志的人。中心喜爱从事的工作,自然也就成功了。

热爱工作是一种信念。怀着这种信念,我们能够把绝望的大山凿成一块希望的磐石。一位伟大的画家说的好,痛苦终将过去,但是美丽永存。

不管一个人的野心有多大,他至少要先起步,才能到达高峰。一旦起步,继续前进就不困难了。工作越是困难或越是不愉快,越要立刻去做。如果他等的时间越久,就变得越困难,越可怕,这有点像打枪一样,你瞄得时间越长,击中的机会就越渺茫。

收入只是你工作的副产品,做好你该做的事,出色完成你该做的事,理想的薪金必然会来。而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劳苦的最高报酬,不在于我们所获得的,而在于我们因此成为什么。那些头脑活跃的人,拼命劳作决不是为了赚钱,使他们工作热情得以持续下去的东西要比只知道敛财的欲望更为高尚——他们是在从事一项迷人的事业。

我对勒克菲勒这些话深有体会,我从参加工作到退休,先后在13个单位工过,从未遇到失业的危机。这并非是我的运气好,而在于我从不把工作视为毫无乐趣的苦役,能从工作中找到无限的快乐。文字工作是艰苦的脑力劳动,这是人生所共知的,在我工作近四十年的光景里,基本上是“以爬格子”为主业,我觉得 “爬格子”累是累点,但累得挺有意思。我不仅从未动过 “改行跳槽”的念头,而且心情愉悦地坚持到走了下来,还总结出了办文的“四不怕”精神:一不怕吃苦,二不怕返工,三不怕批评,四不怕无名。退休后还把它写进了我的《实用机关学》一书中,不少读者看了后深以为然。

工作是一种特权,它带来比维持生活更多的东西。工作是所有生意的基础,所有繁荣的来源,也是天才的塑造者;工作使年轻人奋发有为,比他的父母做得更多,不管他们多么有钱;工作是增添生命味道的食盐,但是人们必须先爱它,工作才能给予更大的恩惠,获得更大的结果。珍惜已有的,就是不能轻易放弃和失去手头的工作。失去工作就等于失去快乐。但令人遗憾的是,有些人却要在失业之后,才体会到这一点。

当然,提高对委屈的消化力,珍惜已有的,不是嘴上说说而已,而要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一方面,别怕任务繁重,对年轻人来说:工作就是机会。在单位里有很多工作是分不清职责的,这种事情无论在哪个地区、哪个行业或是哪个级别的单位都存在。还有一种情况是,本来你已经很忙了,而周边的人却很悠闲,可领导就是要让你做一些工作。很多刚进单位的年轻人,对这种现象很有意见,还不时发点小牢骚,觉得自己吃了很大的亏。以我的经验,这是新人必经的考验,一是考察你有没有大局意识,肯不肯干;二是通过工作,看你能力如何,能不能干好。如果你一直不愿干或干不好,就难免进入工作瓶颈期。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领导总是把急难险重的任务交给少数人干,有的年轻人也不满意。殊不知,不管什么样的单位,始终是少数的业务骨干干大部分的活,但进步最快的人往往就是这些人,因为他们贡献大、得到的锻炼也多,能力自然也就比别人要强很多。

再一方面,不要怕领导有偏见,埋头干好你的工作,证明你的能力,切忌破罐子破摔。领导对人有偏见,原因多样,你和他抗争或是破罐子破摔都是错误的做法。

正确的做法是你不要把这些看得太重,一心一意把工作做好,通过工作证明你的能力和为人。做同一件事情,你要比别人做得好;别人也做得同样好时,你要比别人做得快;别人也做得同样快时,你要比别人成本低;别人成本也一样低时,你要比别人附加值高。总之,让人感到你是最棒的:完成重大任务体现高质量,完成应急任务体现高效率,完成交叉任务体现高风格,完成日常事务体现高标准。把非凡的工作干得有声有色,把平凡的工作干得不平凡。

与此同时,你要和他人搞好团结,打好群众基础。假以时日,误会总会解开,开明的领导总会消除偏见。

 另一方面,不要怕加班多,人生的辉煌,都是在八小时之外创造的。现在不少人在讨论“996”,我在工作的近四十年间,都是“5 2”“白加黑”,我觉得这是个人的使命自觉。当然,这样埋头去做额外的工作,必须是以一种热忱而有趣的精神去做,尔后才会有成效。如果是以埋怨的态度去做,或是专门想引起同事或领导的注意,博得他们的同情或称赞,那么工作就不会有什么成就。成功的人并不是希望获得称赞,而是因工作本身有趣才去这么做的。对待工作的态度比工作本身还重要一些。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人的差异在于业余时间”。对业余闲暇时间怎样支配,看起来好像是件小事,但实际上它往往体现了一个人的品质风格,而从它的结果来看,甚至可以影响一个人日后的选择道路和他今后成长的进程。

八小时之外,是一个有丰富弹性的广阔空间,谁把握的好,谁利用的好,就会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增长自己的才干,创造人生辉煌。日本企业家土光敏夫说过:“在上班的时候开动脑子好好干,那是理所当然的,大部分人也是这样做的,在能力上也不会出现多大的差异。然而在下班后人们对业余时间使用上的不同,天长日久就会形成差距。”

我国著名企业家鲁冠球也讲过类似的理念:我曾用心培养过许多人,在相同的条件和环境下,有的人很快就派上用场,而有的人则迟迟排不上用场。我常常想这是为什么?通过多方面的观察,我发现他们最大的差异是对业余时间的利用不同。有的人把业余时间用来学习钻研,有的则认为业余时间就是要好好享受现代生活,如上网聊天、保龄、桑拿、打牌赌博。

我在各级机关工作遇见过各式各样的机关干部,有的机关干部为了长本事,平时总是埋头苦干,多抢重担,多干活,少闲着,很快就出头冒尖,成了业务骨干。然而也有不少机关干部,拈轻怕重,避重就轻,见了类似写材料等重任就躲得远远的,力气是省了,增长能力的机会也就放过了。人的能力强是工作多逼出来的,铁肩膀是压出来的。本来是你职责范围内的工作,你把它推卸给了别人,让人代劳,自以为是占了便宜,实际上是把机会、把能力推出去了。而有的人抢挑重担,便登上了锻炼自己、增强能力、显示自己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他开头的表现可能不会很出色,但随着实践锻炼的增加,他的能力就会越来越强。

因此,我们要想尽快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平时一定抢挑重担,多干工作。如果你的某位同事性情懒惰,遇事不爱动脑,不愿动手,指派你去干这干那,你可以充分利用这种多做事的机会来提高自己。千万不要一心想比别人还要懒些,或是推托抱怨。如果这样,便是让你经受锻炼的机会白白跑掉。有许多成功的人,都是因为除派定的工作之外,还要做许多别的事情,并因此得到不少经验。他们做同事的工作,甘心情愿,不要报酬,所花的时间在办公之外,又常常是别人或领导不知道的。

许多人都羡慕哈佛毕业生流行于世界,却不知道哈佛给学生的告诫是:如果你想进入社会后,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得心应手,并且得到应有的评价,那么你在哈佛学习期间,就没有晒太阳的时间。




声明:“鸡鸣”微信公号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留言提示,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