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忆说南京路东段:新生事物的摇篮(作者:景智宇)

 贺兰山民图书馆 2021-01-12

上海老底子每天呈送精彩文章一组

打开尘封的记忆,寻觅往昔的岁月

叙上海老底子事  忆上海老底子人

诉上海老底子情

忆说南京路东段:

新生事物的摇篮

景智宇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上海被辟为通商口岸。1845年11月29日,上海道台宫慕久颁布《土地章程》,规定南起洋泾浜(今延安东路),北至李家厂(今北京东路外滩),沿黄浦滩约830亩土地为英国侨民居留地。此时南京路一带还是“溪涧纵横”的“卑湿之地”。为满足外国人日益增长的娱乐需求,英国麟瑞洋行大班霍克于1848年组织跑马总会,并越出英租界,圈占五圣庙(今河南中路西、南京东路北)附近80亩地建造花园,环绕花园辟筑赛马跑道。从花园通往黄浦滩的小道名为“花园弄”,又称“派克弄(Park Lane)”,这就是南京路东段的前身。

南京路东段是上海“十里洋场”的起点。它由一条阡陌小径嬗变为“街市广阔房屋高敞”的繁华商业街,见证了上海近代文明发展进程,积淀了深厚的历史内涵。这里是上海向世界开放的前沿,紧随第二次工业革命浪潮,映射出先进文化和科学技术的光芒。许多石破天惊的新生事物在这里培育、成长,继而推广到全市乃至全国。

1893年外滩南京路口西望,左侧中央饭店(1903年改为汇中饭店),右侧沙逊洋行

作者注:南京路东段指中山东一路至河南中路一段。2020年9月,南京路步行街延伸至外滩,这一段又称为“南京路步行街东拓段”。

中国最早的电灯

1809年,英国化学家戴维试制出电弧光灯,人类步入了电灯时代。1879年10月21日,美国发明家爱迪生经过艰辛探索,制成了碳化纤维白炽灯,把光明带进了千家万户。

1879年5月28日,英国电气工程师毕晓浦在上海乍浦路一座仓库内,用一台蒸汽直流发电机产生的电流点燃了碳极弧光灯。但这只是一次实验,并未应用于生活照明。

1882年,英国人立德尔等合伙筹集5万两银发起成立上海电气公司,在南京路、江西路西北转角创办了中国第一家发电厂,安装一台16马力(11.93千瓦)单缸蒸汽机和800转/分、电压100伏的直流发电机。在电厂围墙内竖起一根电灯杆,并沿南京路经外滩到虹口招商局码头立杆,架设6.4公里电线,串接15盏弧光灯,每盏2000支烛光。7月26日晚上7时,电厂开始供电,弧光灯齐放光明,成百上千市民怀着激动又新奇的心情聚集围观。《淞南梦影录》中诗云:“电气化作琉璃灯,银海光摇目为眩。一枝火树高烛云,照灼不用蚖膏焚。”这不仅是中国最早的照明电灯,而且在亚洲也数第一。

改良后的弧光灯,上海最早出现的就是这种灯

2002年7月26日,中国电气公司和电力企业联合会在上海电气公司旧址立碑,纪念这一划时代的事件。

国家电力公司、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在南京东路、江西中路口立碑

摄影:陈子羽

2020年9月12日,南京路步行街东拓开街之际,位于南京东路大丸百货门前1882广场上的“中国第一盏电灯”复制模型吸引众多游客留影

摄影:王溶江

对于用电流点燃弧光灯发光,当时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反应:有识之士对之赞美有加,称“光可夺月”,“如坐水晶宫殿”,“不特上海可行,即别处亦可用之”;而一些守旧的市民则忧心忡忡,认为电光会焚屋伤人,谣传使用电灯“将遭雷殛”。1882年11月,上海道台邵友濂通知租界里的中国商户不准用电灯,“以免不测”。

弧光灯光线刺目,散发异味,使用寿命短,加之费用昂贵,每盏灯年金高达250两银,故而在上海发展缓慢。1890年4月,上海从英国引入交流100伏白炽灯,逐步替代弧光灯,因安全耐用,得以迅速推广。至1893年,公共租界内已有6325盏白炽灯。

20世纪初南京路上的电灯,上为即将淘汰的弧光灯,下为正准备安装新式白炽灯

电灯的优越性被越来越多中外人士认识,法租界和华界也先后兴建电厂,发电照明。电灯照亮了马路,照亮了戏院、茶楼、酒店……“四达通衢同白昼,红男绿女逐宵行”,从此上海以“不夜城”闻名天下。

20世纪30年代的南京路夜景,灯火通明

中国最早的电报

1837年,英国人惠斯通、库克发明了五针式电报机。由于制造工艺复杂,而且只能表达20个字母,未能普及应用。美国画家莫尔斯用电子脉冲信号“点、划、停顿”三种状态组合代表字母和数字,创造了简单实用的电报机,还编制了最早的电码表。1844年5月24日,莫尔斯成功发出史上第一份电报:“What hath God Wrought”(上帝创造了什么)。电报海缆于1851年穿越英吉利海峡,1866年横跨大西洋,一个全球化电报网络正在形成。

1870年1月,丹麦大北电报公司在上海南京路5号(沙逊洋行位置,今和平饭店北楼)成立分公司,设立报房,这是中国第一个电报局。

设在南京路5号的大北电报公司

随后,大北电报公司敷设了从香港至长江口外大戢山海缆,长916海里。根据清总理衙门与英国公使威妥玛签订的协议,外国公司可以在中国沿海敷设海缆,但终端不能登陆。1870年12月8日,大北电报公司在茫茫夜色中悄然将海缆从吴淞口登陆,沿黄浦江架设至南京路,1871年4月17日连通。次日(4月18日)是载入史册的一天,南京路5号报房对外收发沪港(香港)及国际电报,电报就此在中国诞生。有竹枝词云:“自开电报地球通,千里遥传一刻中。更可暗排机密码,人工直欲夺天工。”8月12日,从日本长崎敷设的海缆也登陆上海。贯通亚欧美的南北两条电报干线在南京路5号汇合,这里成为中国唯一的国际电报出入口局。

1880年10月,清政府在天津设立津沪电报总局。1881年3月成立上海分局,郑观应任总办,报房设在南京路5号。同年建设津沪电报线,全长3075华里,共竖2万余根电杆,7月5日在南京路5号门前竖立第一根电杆。12月28日,天津和上海电报房正式对外营业,开启了中国人自己的电报事业,这一天曾被定为“中国电信节”。上海电报房用莫尔斯机收发报,每分钟发25个中文明码。每字资费标准:上海至苏州1角,至镇江1角1分,至天津1角5分。

1930年,沙逊大厦设立国际无线电台中央收发室和营业处,成为国际电报主要收发地。1957年1月,成立上海市电报局,设在和平饭店北楼,经营国内、国际电报通信业务。

1957年,上海市电报局设在南京东路34号和平饭店北楼

中国百货业的先驱

1852年法国巴黎开设第一家现代意义的百货公司以后,世界各大城市竞相效仿。上海作为中国最早开放的城市之一,环球百货业率先在这里兴起。随着外国货物和经营理念大举进入,现金支付、明码标价和开放式营业格局,柜台陈列和广告宣传方式使上海人耳目一新。临街大面积橱窗无形中把商店的地盘扩张到马路上,营造了一个购物与观光合一的空间。当时南京路东段是享誉全国的黄金地段,这里汇集了被称为“前四大公司”的福利、泰兴、汇司、惠罗四家环球百货公司,其中福利、惠罗两家尤为著名。

1897年福利公司

19世纪90年代泰兴公司

19世纪90年代汇司公司

初期惠罗公司

福利

1848年,英国商人霍尔在福州路2号开设洋行。初期经营面包、洋酒等西式食品,兼营寄售。1855年霍茨入股,这家洋行取名Hall & Haltz,中文名“福利”,此后又代理药膏、药丸。

19世纪60年代,福利洋行迁至南京路、四川路东南转角。1883年,福利洋行改制为公司,转型环球百货业,成为亚洲第一家百货公司。

20世纪初福利公司柜台

福利公司主要经营食品、香皂、床上用品、灯具、文具、玻璃器皿等。公司内设服装部、家具部,经销世界新潮服饰,代客裁剪、定制各式时装;进口各类家具,做工精致,款式时尚,堪与伦敦大型家具店媲美。1892年,福利公司改组为股份制公司,发行股票6000份,每份50两银。1898年11月26日,福利公司遭遇一场大火,房屋和全部设施焚毁殆尽。重建的新楼于1901年初落成。1934年5月,福利公司将房产出售给哈同洋行,原址建造迦陵大楼。福利公司随即在静安寺路(今南京西路)、派克路(今黄河路)西北转角建造新楼,1936年2月租赁南京路、四川路西北转角慈安里大楼沿街铺面开设分店。

惠罗

1882年,英商惠威、雷罗在印度加尔各答开设惠罗公司。1904年,租赁南京路临近外滩三间店面,设立上海分公司。1906年,在南京路、四川路东北转角兴建5层楼房,1908年竣工。

大楼一、二层为商铺,经营百货,均为舶来品,主要有洋纱、帽子、蚊帐、绒衫、盥洗具、热水瓶、雨衣、留声机、儿童玩具、家具等,品种之多,居上海各商店首位。这是近代上海外商开办最大的百货公司。惠罗公司秉持大众化和“薄利多销”的营销方针,首创“一元货”模式,将若干小商品捆扎一起,每扎1元。顾客趋之若鹜,日营业额由三四千元骤增至万元左右。

惠罗公司广告

 惠罗公司很注重商业宣传,不但在报纸上刊登大量广告,而且把“Quality(质地)、Value(价值)、Service(服务)”口号做成店招悬置在大楼正面,以招徕顾客;还在橱窗内安置电灯,打烊后继续向路人展示商品。1917年、1918年、1930年惠罗公司三次遭遇火灾,财产损失惨重。

上海人来自全国和世界各地,租界的居民是相对优渥的阶层,集大成式的百货展示销售模式不仅迎合了部分居民的欲求,而且开阔了上海人的眼界。前四大公司中,除了惠罗以外规模都不大,但它们为我国大城市的百货业作出了示范。

1930年南京路、四川路口东望,左惠罗公司,右福利公司

1910年代以来,我国民族工商业蓬勃发展,南京路中段和西段日趋繁荣,尤其是华人创办的先施、永安、新新、大新四大公司崛起后,前四大公司的影响逐渐式微。

1928年的先施公司

20世纪20年代的永安公司

1928年的新新公司

1936年开业的大新公司

中国钢琴和唱片的发祥地

1709年,意大利人克里斯托弗利制造出第一架现代钢琴。钢琴以洪亮华丽的音质、恢弘宽广的音域和丰富细腻的表现力而风靡世界乐坛,演绎出许多撼人心魂的不朽名曲。

1870年,英商谋得利在南京路3号(沙逊洋行位置)开设洋行,主要销售钢琴、风琴、口琴等各类乐器以及音乐图书,修理、校准并出租钢琴,制作并安装管风琴。谋得利洋行从英国进口整架钢琴,使中国人第一次见识了“乐器之王”的风采。1886年,谋得利洋行从宁波招募木工和油漆工在宝山路开厂组装钢琴,零件来自英国、加拿大、德国等地。一些天资聪颖的能工巧匠揣摩到了钢琴制作的核心技术,便开始自立门户。至1923年,上海已有华人创办的3家钢琴厂、8家风琴厂,并缔造了“施特劳斯”等民族品牌,打破了乐器市场外商独大的局面。

代谋得利洋行广告上的钢琴

1877年,爱迪生发明了锡箔筒留声机,1885年改进为蜡筒留声机。1889年,上海丰泰洋行引进了这种留声机,谋得利洋行也有销售。但蜡筒留声机音量小且无法大量复制,一种碟片式的录音、播音介质——唱片和新式唱机应运而生。1887年,德国人贝利纳创造了圆片形唱片和平面式留声机,1893年又合伙创办了美国留声机公司,新型唱片和唱机很快风行欧美一些国家。

1903年3月18-27日,英国留声机公司与谋得利洋行合作在上海录了325支曲子,这是中国第一次灌录唱片。是年7月起,谋得利洋行开始代理销售英国、美国唱机和唱片。谋得利洋行在广告中称这种新式唱机为“唱戏机器”,标榜“比戏台上唱更响,永远不坏”,激起上海人的浓厚兴趣和好奇心,并成为一些摩登家庭的显摆。

谋得利洋行在广告中称这种新式唱机为“唱戏机器”

次年,谋得利洋行在上海大量灌录中国戏曲和民乐,内容广泛,包括京剧、徽戏、粤调、昆曲、梆子腔、各地小调等。为了扩大影响、降低成本,谋得利洋行曾以草台班子冒充伶界明星灌录唱片。这种鱼目混珠的行径不仅蒙骗了听众,而且败坏了演员的声誉,受到梅兰芳等社会名流严厉谴责。这或许是我国文化商品造假之嚆矢,也是谋得利洋行一段不光彩的历史。谋得利洋行经营的唱片曾垄断中国市场,以致于唱片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被统称为“谋得利唱片”。

钢琴和唱片使上海人的休闲生活增添了高雅和浪漫的气息。上世纪20年代,谋得利洋行迁至南京路37号(近河南路)。

20世纪20年代的谋得利洋行

中国最早的电梯和屋顶花园

1889年,美国奥的斯公司研制出世界上第一部电梯。1900年,奥的斯公司在上海签订两份销售电梯的合同,开辟了中国市场。电梯最早出现在上海哪幢楼宇内?学界说法不一:一般认为是汇中饭店(今和平饭店南楼),也有人认为是华俄道胜银行(位于今中山东一路15号)。

1908年甫落成的汇中饭店(今和平饭店南楼)。此处最早为1854年建成的3层中央饭店。1903年,英商汇中洋行买下饭店产权,改名为汇中饭店。1906年拆除旧楼,翻建6层

华俄道胜银行新楼1902年落成。楼内安装一部奥的斯液压电梯,是中国第二部电梯

据英文《字林西报》记载,1901年1月,火灾后重建的福利公司新楼落成,安装了一部简便的奥的斯液压式电梯。这种电梯用一台电动泵压送油(早期曾以水为介质)到液压缸,带动柱塞,操纵轿厢升降,适合5层以下楼房。虽然它占用空间少,乘坐也很舒适,但行速缓慢,每秒仅0.3米,并且承重量小,不能载运大件货物。然而它是中华大地出现的第一部电梯,开创了我国楼宇交通垂直升降的新时代。天有不测风云,1904年2月11日火神再次降临,福利公司“杰阁崇楼悉化劫灰”,这部电梯也从人们记忆中烟消云散了。

火灾后重建的福利公司安装了中国第一部电梯

1908年,汇中饭店建成。大楼共6层,高30米,为外滩众楼宇之冠。饭店装饰富丽堂皇,设施一流。饭店内安装了两部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奥的斯电梯。电梯采用交流电感应电动机,槽轮式牵引,升降迅速,每秒可达1.5米;不仅轿厢宽敞、载重量大,而且运行平稳、无噪音;电梯门为栅栏式,内外一览无遗,乘客悠然自得,尽显权贵身份。

奥的斯液压式电梯结构图

不久后,礼查饭店(今黄浦路15号)、上海总会(今中山东一路2号)等楼宇也纷纷安装电梯,而汇中饭店的电梯则被认为是上海管理最好的。

汇中饭店楼顶种植花木,铺设大片草坪,四周栏杆上攀附着藤蔓植物,还建有两座覆钟式塔亭和一座巴洛克风格塔亭,整体呈西式园林格局,别致而优雅。绅士淑女在此社交聚会,情趣盎然;俯瞰外滩、黄浦江风光和南京路街市,心旷神怡。1912年8月15日,突如其来一场大火从汇中饭店屋顶西北向东延烧,塔亭和所有摆设瞬间被烈焰吞噬。因资金匮乏,无力修缮,中国第一座屋顶花园就此湮灭。

1909年汇中饭店屋顶花园

受汇中饭店电梯和屋顶花园的启迪,1912年华商黄楚九在新新舞台(今七重天位置)开设楼外楼屋顶游乐场,并设置一部拉门电梯,游客只要花两角钱就能乘电梯上楼顶饱览沪城风景。

世界第一次禁毒大会

20世纪初,东南亚一带鸦片泛滥成灾。1906年,清光绪皇帝颁发禁烟诏令,“限十年以内将洋土药之害一律革除净尽”。全国各地掀起了声势浩大的禁烟运动,取得显著成效。

 为调查远东的鸦片情况,讨论禁烟事宜,由美国发起、中国承办的“万国禁烟大会”于1909年2月1-26日在上海汇中饭店5楼会议厅举行。这是世界上第一次禁止鸦片毒品的国际多边会议。来自中国、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荷兰、俄国、意大利、葡萄牙、奥匈帝国、暹罗(泰国)、波斯(伊朗)13个国家的41名代表齐聚一堂,共商禁烟大计。

万国禁烟大会会场

开幕式上,美国代表勃伦脱和中国首席代表、两江总督端方先后致辞。端方通报了中国禁烟的请况,表明禁烟诚意,声称完全能在不到10年期限内彻底禁绝鸦片,同时要求各国不要阻碍中国政府实行禁烟。端方呼吁“禁种、禁卖、禁食”,“早日禁绝,为世界之幸福”。大会期间共召开14次会议,代表们进行了广泛交流,并就各国报告和议案展开了讨论。

大会最后一天,中国禁烟专员唐国安作了总结发言,从经济、政治、精神层面阐释了毒品的危害性和禁毒的必要性。唐国安慷慨陈词,有理有据,并以孔子的名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圣经》里的“你应该爱你的邻人象爱你自己一样”作为结束语。这篇精彩纷呈发言被新闻界誉为“杰出的、逻辑性很强的报告”。

端方(左),唐国安(右)

大会公通过了9款决议案,主要内容是:赞同中国政府在禁烟方面所作的努力和取得的进步,各国在本境或属地内逐渐推行禁吸鸦片的法令,将作医用以外的鸦片视为禁品,防止鸦片运往禁烟之国,禁止制售吗啡,在中国外侨居留地和租界内禁烟等。这些决议案彰显了各国政府和人民消灭鸦片毒品的共识和决心。

1909年2月出席第一届世界禁烟大会代表在汇中饭店合影

这次大会促进了国际禁烟禁毒运动发展壮大,为1912年全球首部国际禁毒公约(《海牙鸦片公约》)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上海市人民政府于1996年11月25日在和平饭店南楼立牌以志纪念。2009年2月26、27日,联合国禁毒署和中国外交部、公安部在上海隆重举办“万国禁烟会”一百周年纪念活动。当年13个与会国加上越南、缅甸、柬埔寨、老挝代表以及联合国毒品和犯罪问题办公室、国际麻醉品管制局代表参加活动,并一致通过了《上海宣言》,高度评价了万国禁烟会在世界禁毒史上“里程碑式的的重要意义”。

上海市人民政府于1996年11月25日在和平饭店南楼立牌以志纪念

摄影:陈子羽

除上述事例外,南京路东段还有不少“第一”。

上海最早的煤气灯  1865年12月18日晚上,大英自来火房在南京路从浙江路口以东到外滩装接的10盏广告性质的煤气路灯点亮,游人有“终宵如在月中行”的梦幻感觉。

上海最早、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外文书店 别发印书馆创办于1870年,主要发售西文教科书、工具书及中国典籍英译本,曾经设在南京路12号和66号。

别发印书馆还印刷发行了不少反映江浙沪一带的风景明信片,这些片以水乡景色为主。图为无锡小桥流水和临水而居的人。右下角可见别发印书馆英文名(Kelly & Walsh Limited)的缩写“K & W Ltd.”

上海最早实行人车分流的道路 1861年在南京路一带开辟人行道,后来又规定租界内净宽22英尺的道路须留4英尺人行道。

上海第一条硬木路面  1906年南京路外滩至江西路段铺设澳洲铁藜木,1910年延伸至浙江路,成为上海最华贵的道路。

工人在南京路上铺设铁藜木

南京路新铺设的铁藜木路

中国第一批自来水用户  1883年8月1日,南京路及周边接通杨树浦水厂供水;同年12月23日,老德记药房(南京路2C号,汇中饭店位置)出具了中国第一份自来水质化验报告,表明水质优良,适宜饮用,从此自来水供应区域不断扩大。

老德记药房旧影

上海最早的有轨电车  1908年3月5日,英商1路有轨电车从静安寺经过南京路驶往外滩上海总会,上海城市交通掀开了新的一页。

1908年南京路上开始行驶有轨电车

END

  • 作者单位:上海市黄浦区档案馆

编辑:石梦洁

审校:戴静怡

签发:吴一峻

来源:“上海通志馆”公众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