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世纪华县全民参与的四次绿化运动

 华州文史荟萃 2021-01-12

邮箱:3125136050@qq.com


古至民国,华县境内平川地区,林木葱郁。民国时,竹、杏、柿、枣等,散布各处,曰“经济林”;北、东各乡杨柳成荫,河渠之畔,广植柳、槐,称“保安林”;于“官道”旁栽杨、柳,为“风景林”。

华县上世纪的平原绿化
    民国时,曾定“清明日”为植树节。是日,机关、学校、农村,广植林木。曾于老城东北隅,置林场18亩,初派林警,久乏护管,林木亦被盗半,致“年年买树植树,年年无树”,时论“植树节”为“死树节”!民国三十年(1941)县长晁广顺于渭河滩地1700亩植树200万株,成活半数,后补栽,设林警,后居民以滩地半为私产,发生田产纠纷,军、民滥伐而毁。是年,时村乡绅武革安,于罗纹河东之西马村近旁,置沙地50余亩,植杨、柳数十万株,名“陕东林园”,不久因田赋纠纷,遂捐兢成中学。

    民国二十九年(1940)后,县府、驻军迭派树捐,层层勒索,军征树苗46万株;民国三十一年(1942),河防总司令征杨柳120万株,又运输河防木料数百万根,致华县林木乏滞。

    建国后,人民政府重视平原绿化,自1951年始,年年广植林果。八十年代后,又以每年阳历3月12日为“植树节”。平原绿化情况如下:

    1.“四旁”绿化:1951年,沿“四旁”广植林木。至1953年,农业合作化后,农民植树,仅限宅旁,其余三旁,均系集体组织分植。机关、学校、厂矿企业,亦于庭院广栽林木。每年春季,参与社会造林。是时,机关停止办公,学校停课,工厂轮班,集中三五日,突击完成。1958—1959年“大跃进”中,“四旁”林木多数被毁,有名的“红杏十里”也未免厄运。1963年“四旁”绿化始复,次年华州乡杨巷行政村,于西关—石堤河桥东畔老西潼公路两侧,栽加拿大杨,株距2米,计数千余株,管护严格,数年成材,后又更新,改杨为桐。1965—1966年,于老西潼公路分段植杨、桐。1970年始,绿化新西潼公路。1975年始,华县人民武装部组织上述两路沿线民兵,管护路林,数年成林,南北两条绿带横穿县境。后管理放松,被大量偷砍滥伐。

    2.兴造密林村:1974年,全民动员,大战一春,大搞“四旁”绿化,村村树成荫,路路树成行,县农牧局长张安邦起名曰“密林村”,达到517个。未几,《陕西日报》报导了华县春季植树造林实现“密林村”的经验,关中各县亦仿效大建,晋、豫等省也来华县参观。毕家北刘村,下庙滨坝村,侯坊王里渡,东赵田杨村,少华南寨村,赤水水城堡,圣山刘堡村等,即当时“密林村”的典型。

渭南华县段防护大坝绿化

    3.渭河滩防浪林大会战:1965年春,农民、干部、学生、职工、驻军3万多人,突击7天,沿渭河植树15万株,又于下庙滨坝村河滩地造林200多亩,栽植林木40万株,建起第一条防浪林带。1974年春,在渭河滩防浪林大会战中,又动员13万人,突击15天,重点绿化2渠(二华排水渠、遇仙河排水渠),3路(新老西潼公路、赤高公路),4库(桥峪、小华山、冀家河、郑老堡水库),5河(方山、构峪、罗纹、石堤、遇仙河),10山(吉支山、多畔岭、清明山、坡坡山、马泉岭、五龙山、陆树坪、杨家山、白崖峪、金斗峪)。计整片造林5032亩;零星植树1100万株,绿化道路632条,长769.5公里,排水渠道164条,长266.5公里,绿化河堤19条,长93.5公里。

    4.营造方田林网:七十年代于县之中部平川农田,沿路渠地畔植树造林,形成网状林带,在赤水、瓜坡、辛庄、下庙、侯坊、毕家、东赵、华州、城关、杏林、少华、柳枝、莲花寺等地多见。总植林木1460735株,防护面积25万亩。主要树种为杨、柳、桐。

    八十年代,屡见滥伐,病虫危害,平原及“四旁”树木不少被毁。然居民育苗栽树之风方兴未艾,私人地域栽种效果尚可,而不少公共地方绿化较差。

上世纪华县黄家人工山楂林
    1989年5—7月,陕西省林业厅派员对华县平原绿化情况进行检查验收,推算全县平原绿化林木覆盖面积为8.8万亩,林木覆盖率为15.9%,各项指标均已超过陕西省平原绿化标准,并获林业部颁发的平原绿化先进县铜牌一面。
图文来源:华县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