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华州老物件:母亲的留下的包袱皮

 华州文史荟萃 2021-01-12

邮箱:3125136050@qq.com


母亲的留下的包袱皮

作者 李琴肖

季节交替,自然要翻箱倒柜,要将家人老、小过季的衣物、被褥等分明别类地整理存放,将适时待穿的衣物整出放在手到擒拿的地方,以便家人的即时使用更换,这便是换季时女人必做的一项工作。

整理过程中,忽然发现一件长期未打动的宝贝——古色古香的包袱皮。它的形状四四方方,边长为96公分,由两块48公分的窄面拼合而成。整体底色为深的青瓷蓝色,上面印有各种花草和大小不同的蝶、鳳。这些图案均为白色,在底色的映衬下,蓝里透白,显得格外清晰漂亮。

母亲的留下的包袱皮

图案由中心向外依次展开,大概分为三层,中心为一个大约35公分的大圆形,圆内印有一朵带着枝叶的大牡丹花,花的两边各印有一只鲜活美丽栩栩如生的风凰,沿着圆形内圈周围印有分布均匀大小相等的小草。

圆形之外由印有带点的轮廓线构成的一个大的正方形,在圆与正方形间距有10公分之间,四个角上各印有一只起舞的大蝴蝶,蝴蝶与蝴蝶之间印有小草间。

最外面的一层印有带点的双层轮廓线,由此构成更大一些的一个正方形,双层轮廓线的间距为5公分,双层轮廓线内四周印有距离、间隔相等大小相同的小花与小蝴蝶。整体看起来协调、美观、大方。

小时候听妈妈讲,这个包袱皮面料的基本材料——棉花,是用自家地里种的,由她亲手纺线、织布、印染、缝制而成。在各道工序里都凝结着老人的心血,从作品的构思到精细制作,表现出了老人的辛劳与智慧。

这个包袱皮好像是43年前我结婚时妈妈送的,至今还一直使用着,珍藏着。这是妈妈给我的唯一留念,我将永远珍藏着。每当看到它,都会引起对妈妈美好的回忆、思念和缅怀。

我的母亲宋竹润

若妈妈有幸还在,今年已有106岁。对于这个包袱皮的制作时间我也回忆了一下妈妈曾经的述说,好像还是妈妈十几岁出嫁前精心为自己制作的嫁妆。我从小对这个包袱皮就有了记忆,现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从它原始的、流水线的制作工艺来看,也很有保存的价值和意义。

我们现在已很少看到这种东西,我愿儿女、孙们能将它继续保存下去,成为后人永久的留念。

附:印花的制作过程:它是由粘性面团在土白布上沾贴各种图案,然后在放有青蓝色(当时好像叫煮青)的锅里煮,待白布染上色并干后,再把各种图案上的面团制刮去,原来有面团的地方则会露出白色的各种图案。大概如此,记得不是很清楚。

作者简介:李琴肖,1948年生于华县,62年考入华县少华中学,65年考入即现在的陕西红安航校,69年分配到即现在的西飞,75年调入陕西华山半导体材料厂直至退休。

原文来源:杨涛推荐《夕阳心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