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文素养与人生处世

 云天智苑WuMian 2021-01-12

       人文素养包括“文、史、哲”(文学、史学、哲学)三个大方面的学识修养以及行为表现。文学包括文学、艺术和美学等相关的学科学问。文学能帮助人们了解生活中的人情世故,使生活中的人们看见(知晓)原来看不见的东西,体验到原来体验不到的情感。这是文学和艺术最本质的作用,以及为什么一个人要具备文学修养需要文学的重要理由。好的文学作品可使读者“看见”生活中、社会里的或好或不好,或智慧或愚昧的现象,而且还可使读者知晓生活现象或社会现象背后的状态,体会到处于某种生存状态中的人们的情感状态(或喜或悲或无奈)。文学,犹如一个视窗,能使掌握这一视窗的人们“看见”现实生活现象背后本质的东西,并在这种背后的本质现实里获得深刻的理性认识和对生活本质美的感悟。

      哲学能使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方法论,从而以客观的、辨证的、哲理性的思维看待生活中人生中遇到的人和事,看待世界,从而能在变幻莫测、犹如迷宫般的尘世中保持清酲的头脑和睿智的洞察力,能从纷繁复杂中看到现象的本质,找到隐藏于现象中的规律性,能处乱不惊地冷静观察和镇定处理所遇的事情。这就是哲学使人理性、睿智、清醒,善于从多视角观察事物,善于发现事物本质的功能所在。一个具有良好哲学素养的人,能在“不知真面目”的庐山似的人生处境中,不迷惘不彷徨不迷失方向,思想不糊涂,眼睛不迷朦,能不为眼前障碍所惑,而是冷静地思索出路、寻找出路,清醒辨识和找到走出迷雾(人生的迷雾、社会的迷雳)的方向及路径,健步走出迷雾走进豁然开朗、清新明媚的艳阳天。这就是哲学——使人保持理智和理性思维的哲学。

        史学如鉴,使人鉴往知来。学历史可使人知晓昨天是怎样走过来的,在走过来的历程中发生那些事情,经历了那些重大事件,历代的兴衰更替是怎样发生的,根源何在,给后人留下那些启示和借鉴。一个具有良好史学素养的人,看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作出决策、提出对策的视野会更宽更远,遇到问题和应对问题尤其是突发的重大问题会更冷静更镇定,阵脚不乱,泰然处之。这是因为深谙悠长历史过程中兴衰演变的来龙去脉,有“见多识广”的淡定。凡事只要处事者淡定从容、波澜不惊、沉着应对,必能驾驭局面,赢得主动,取得预期的解决问题的效果。认识过去才能更好地把握今天,才更能远见卓识地预测未来,规划未来。

        可见,人生中不能没有文学、哲学和史学。文学能使我们看见和体验到表象上看不见和体验不到的东西;哲学让我们明白,任何人和事,任何现象或问题,只有认识它的过去,才可能理解它的现在,只有理解它的现在,才能客观地判断它的未来;史学启示我们任何现象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要结合历史的视角来看问题,以史为鉴来观察问题、审视问题、应对问题,要有历史传承、文化传承的意识,不能割断历史孤立地作判断,作决策和对待、处理事情。

        自然科学和科学技术能打造一个人的技术素养,提升战术层面的能力。人文素养能筑就和升华一个人的战略素养和人文情怀。一个富有文史哲素养的人,才能真正认识人文价值,才能成为一个“真诚恻怛”、真正具有人文素养的人,才会在人生的过程中赋有以人为本的情怀。

         一个人无论专业如何、职业如何,“文史哲”的素养都不能忽视,更不能“留白”,应该使融文史哲于一体的人文素养成为人的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优雅人生的一道靓丽风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