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技术】细旦涤纶混纺高支纱线的生产实践

 奶茶色月季 2021-01-12

前 言


为生产出高质量的细旦涤纶混纺高支纱线,我们从原料选配、工艺优化、设备管理、操作规范及质量跟踪上采取一系列的有效措施,制定了一整套适合于生产细旦产品要求的、从原料到成纱的最佳工艺流程和工艺路线,取得良好生产效果,生产的CF TEL LF20/T40/JC40 5.9tex×2多组份混纺高支纱线获得用户的高度认可。

一、原料纤维的选用

纱线原料的选用和配比,是关系织物服用性能的关键,同时也关系到生产的难易与产品附加值的高低,因此在新产品的研发和试纺过程中必须加以重视。

(1)细旦涤纶比普通涤纶更蓬松柔软,质量比电阻更高,为改善纤维的可纺性,原料生产厂会添加一些油剂。如果含油率过高,梳理时易缠绕锡林、盖板,纤维转移困难,形成棉结;但含油率过低纺纱时静电严重,梳理质量差,难以成网成条,同样容易缠绕针布,这时应添加抗静电剂,堆放一段时间等油剂渗透均匀后再使用;另外由于纤维较细,易形成萝卜丝,使棉结大幅增加。因此,纺纱前应对涤纶纤维的质量和含油量进行抽验或逐批检验,以免纺纱生产中形成不必要的麻烦.选用的细旦涤纶具体指标见表1。

(2)天丝(Tencel)除了具有普通粘胶纤维优良的吸湿性、柔滑飘逸性、舒适性等优点外,还克服了普通粘胶纤维强力低,同时还兼有棉的舒适性、真丝的手感和良好的悬垂性,是目前世界上唯一集合成纤维和天然纤维优点于一体的新型纤维。

(3)长绒棉的选用。原棉成熟度差时易形成棉结,为降低生产成本,可选择部分中绒棉和长绒棉混用。为保证质量的稳定性,原料批与批、包与包的长度、细度、马值、棉结等指标的变异不能太大,要控制在一定的内控范围内。

二、细旦涤纶混纺纱线的流程

(1)细旦涤纶:FA002A抓棉机→ZFA017多仓→ZFA111主除杂机→FA046A棉箱→FA141成卷机→A186F梳棉→FA306预并

(2)天丝:FA002A抓棉机→FA113B单轴流开棉机→FA022-6多仓混棉机→FA106B主除杂机→ZF156异纤分离器→FA046A棉箱→FA141成卷机→FA224梳棉机→FA1310预并

(3)长绒棉:FA009抓棉机→FA125重物分离器→FA105单轴流开棉机→FA029多仓混棉机→FA116主除杂机→FA203梳棉机→SB2预并条→E32条并卷联合机→E62精梳机

(1)+(2)+(3):FA1310头并→FA306二并→FA326三并→FA1415粗纱→DTM129细纱→NO.21C络筒→并纱→倍捻

三、细旦涤纶混纺高支纱线的生产难点 

3.1天丝的适纺性难点控制 

虽然天丝与粘胶同属再生纤维素纤维,但在实际生产中天丝纺纱性能与粘胶还是存在较大差异。如由于天丝纤维表面清爽、抱合力差、易伸长,天丝小卷粘卷现象严重,对后道的重量不匀和长粗长细影响较大,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在成卷机上加装了粗纱装置,在卷层夹入隔离粗纱,同时加大了棉卷罗拉压力,粘卷现象高所好转。由于天丝纤维截面呈圆形,表面光滑饱满,纤维之间的抱合力较差,梳棉棉网不易集束,且断头较多,生产困难,我们首先加强了梳棉区域温湿度的控制,同时采用降车速的方法,道夫速度由原来的28r/min降到了23r/min;调整针布的配置,降低了锡林针齿的高度,以利于纤维的转移。

3.2细旦涤纶的梳理要点 

首先纺制超细旦涤纶纤维要求梳棉设备状态要好,梳棉机分梳及转移元件要做到'四锋一准',锡林、刺辊、盖板及道夫的圆整度要好,否则会出现针布包覆不平,梳理元件间会出现隔距差异,造成局部分梳的不良。要定时检查针布损伤状况,因为生产细旦涤纶纤维的生产过程中,即使是轻微的针布损伤也会对产品质量产生较大的影响。

其次梳棉机针布的选配是纺好细旦涤纶的关键点,细旦涤纶纤维间抱合力好,应加强对纤维的分梳,增加锡林与盖板的梳理强度,确保纤维得到充分的梳理、减少棉结;但细旦纤维细度细,梳理强度也不宜过大,防止纤维损伤。锡林针齿密度和速度要选配适当,应选择针齿矮的锡林针布,使纤维处于针尖位置,防止纤维向齿根部下移而造成充塞、出现缠绕锡林现象,应考虑针齿对纤维束的穿透性能,锡林针齿工作角不能太小;盖板针布同锡林针布合理配置,以增强梳理效果,针齿密度不宜太小,否则不利于细旦纤维的分梳,但针齿密度又不能太大,否则会增加生条中短绒含量,对纤维损伤也较大;道夫针布要考虑细旦纤维的顺利转移,道夫剥取效果要好,如果道夫针齿密度太小,造成锡林针面纤维横向剥棉不充分,可能出现棉网破边、破洞现象,还可能造成锡林的缠绕;刺辊和固定盖板针布为纺化纤型针布,主要考虑与锡林针布顺利剥取和梳理配合,但应减少对细旦纤维的损伤。锡林针布AC2025×01840D、盖板针布MCH42稀密型、道夫针布AD4030×01890。

梳棉配置工艺:锡林速度390r/min,刺辊速度760r/min,盖板速度180mm/min,出条速度80m/min,锡林与盖板隔距8×7×7×7×8(英丝),给棉板与剌辊隔距15(英丝),锡林与道夫隔距5(英丝)。

生条主要质量指标:干定量22g/5m、手拣棉结2粒/克,回潮率0.9%,条干CV3.63%。

3.3细旦涤纶混条中存在的问题 

细旦涤纶、天丝及长绒棉除各自预并外,混条采用三道混并工艺,以保证混合均匀,避免造成后道染色色差。细旦纤维并条出现的主要问题是缠绕皮辊、刺花现象,严重时生产无法正常进行,将胶辊进行涂层、光照等处理,并增加皮辊的清洁频次后有所改善;另外导条架上条子易断条,主要是细旦涤纶及天丝纤维间抱合差,后在导条辊与后罗拉间增加一档自制导条杆,问题得到了解决。

3.4细旦涤纶混纺粗纱工艺的研究

根据原料特性及纱线用途,粗纱定量选择偏轻一些,可减少细纱的牵伸负担和牵伸不匀。粗纱后区牵伸设置不宜过小,以适应须条中纤维根数相对增加的情况。粗纱车速不宜过高,以保证正常生产,同时粗纱捻系数设计要适当,既要保证粗纱的正常退绕,又不能造成细纱出硬头,我公司在纺制细旦涤纶混纺粗纱的过程中,一开始出硬头严重,无法正常开车,直到我们增加了粗纱后区隔距后生产才正常,表明粗纱定量大,粗纱截面中纤维根数多,纤维间的抱合力大;同样隔距小,须条中纤维长度相对较长,牵伸过程中作用力增大,不但纤维的损伤严重,而且握持力会严重不足,再加上粗纱车间的温湿度控制不到位、不合理,从而便产生大量的吐硬头现象。

粗纱主要工艺参数:干定量3.0g/10m,捻系数76.4,后区牵伸1.23倍,皮圈钳口5.0mm,锭速700r/min,隔距28×41mm ,条干CV3.2%,回潮4.3%。

3.5细旦涤纶混纺细纱关键工艺配置  

细纱专件器材以选用化纤型为主,细纱后区牵伸和罗拉隔距一定要与粗纱捻系数相配合,即要保证纤维正常牵伸不出硬头,又要退绕正常,一般粗纱捻系数偏小掌握。我公司开始生产时,细纱工序易绕罗拉,尤其是断头后易堵笛管眼,缠绕皮辊,易绕罗拉,如果不及时处理,皮辊损伤严重,同时还要加强网格圈的检查工作,防止网格圈夹花。细纱锭速14900r/min,钢领PG1-3854,钢丝圈Eludr15/0,细纱捻系数370,钳口隔距3.5mm,后区牵伸为1.16,罗拉隔距18×42mm使用前区压力棒,成纱质量指标见表2。

3.6细旦涤纶混纺筒并捻的控制要求

筒纱的质量控制除传统的速度、张力、纺纱通道外,主要是选用合适的工艺参数控制毛羽及棉结的增长,其中捻接是细旦涤纶混纺紧密纺纱的难点,接头容易滑脱,而紧密纱的接头质量要求高,接头不良疵点更易暴露在织物上,解捻能力相对差的空气捻接器不适用,为解决这一难题,我公司专门配置了机械搓捻器,从而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难题。

并捻的目的是增加纱线的强力和股线独有的纱体结构,以形成与众不同的布面风格,具体质量指标见表3、表4。

四、结束语

细旦涤纶纤维所纺的纱线具有成纱强力高、纱线条干均匀、织物柔软、色彩鲜艳、手感清爽、悬垂性好等特点,我们在该混纺纱线中加入一定含量的天丝纤维和棉纤维,不但使细旦涤纶混纺纱线在棉纺设备上顺利生产,而且保证了良好的纱线的质量指标,满足了后道高端客户的需求,为企业赢得更加广阔的市场。

作者:山岳

编辑:中国纱线网新媒体团队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