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被唐高宗点赞,杀过人坐过牢,王勃是初唐最命短的天才

 茂林之家 2021-01-12

“道超中古,功推下济。惟帝惟天,惟天惟帝。”一炷香燃尽,唐高宗终于打破沉默,惊叹道:“奇才,奇才!真是我大唐奇才!”

麟德二年(公元665年),朝廷最年轻的命官——16岁的“朝散郎”王勃,趁着乾元殿建成之际写了这篇《乾元殿颂》,成功拍了唐高宗夫妇的马屁。

很快,王勃就等到了升迁的机会,他被分到了沛王府当修撰,官职从从七品升到了从六品。相当于同龄人还在寒窗苦读准备迎战“高考”的时候,王勃已从副处升到正处了。

不难想象,再过个十年二十年,以王勃的才气,定会成为下一个上官仪,甚至完全有实力超越这个“大唐第一秘书”。

但命运和王勃开了一个巨大的玩笑。

被唐高宗点赞,杀过人坐过牢,王勃是初唐最命短的天才

唐高宗本来是看重王勃的才华,让他来陪儿子学习的,没想到年少自负的王勃刚刚转正,就捅了娄子。

彼时,他刚凭《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成为长安的流量明星,那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在大街小巷被传唱。但是,年方19的王勃依然感到才华无处释放,他四处找机会卖弄文采,炫耀才华。

当时王公贵族喜欢斗鸡,沛王就经常和兄弟们比赛。在书房无所事事的王勃灵机一动,拿出纸笔一鼓作气写了一篇爆文——《讨伐英王的鸡》。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王勃并没有多想,他只是觉得好玩儿,既能讨主子欢心,又能施展才华引人关注。没想到,这篇文章人人转发,甚至传到了皇帝手里。

“这王子安又写出了什么妙文?给朕看看。”

唐高宗一边展开卷轴,一边默读,“《檄英王鸡》!”高宗刚一看题目就龙颜大怒,他按不作声,接着往下看:

“盖闻昴日,著名于列宿,允为阳德之所钟。登天垂象于中孚,实惟翰音之是取。”太宗暗自赞叹,开头写得还不错。

他接着读下去,越读越生气,什么“两雄不堪并立,一啄何敢自妄”,还有什么“牝晨而索家者有诛,不复同于彘畜;雌伏而败类者必杀,定当割以牛刀”……啪的一声,高宗把卷轴扔在了地上,“这混蛋,写的什么玩意儿!胆敢在我儿子之间挑拨离间!把他给我赶出去!”

皇上话音刚落,王勃就卷上了铺盖卷,被沛王府的下人你推我搡地赶出了大门。

长夜漫漫,站在“世界中心”长安繁华的大街上,王勃倍感孤独无助,他望着茫茫夜色扪心自问:敢问路在何方?

一夜之间,王勃从青年干部变成了失业青年。长这么大,他还从来没遭受过这么大的挫折。他一边走一边哭,悔恨自己年少不经事,不该拿英王的鸡开玩笑。

为了避避风头、散散心,王勃下了一个重大决定——入蜀旅游。

他心心念的长安此时真的呆不下去了,不如趁机去风光最美的蜀地游览一番,看看大好河山。他打算在这次旅行中洗净铅华,再重新归来。

总章二年(公元669年)五月,王勃从长安出发,进入四川,“采江山之俊势,观天下之奇作”。

在“远游江汉,登降岷峨”的过程中,他被“宇宙绝观”之气象折服。忽然觉得,京城中流行的诗都弱爆了,尤其是上官老儿创作的“上官体”,太不接地气了。

就这样,一种潜移默化的力量在王勃的血液中流动,在为期三年的旅途中,王勃吸纳山川之灵气,体味民间之风土,写下了30首游记《入蜀游纪行》,不知不觉间将诗歌从宫廷移到了市井,从台阁移到了江山之中。

其中一首《山中》,仅20个字,就展现出了悲凉雄壮之气势,这是王勃不再逞才使气的一篇佳作:

山中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这漫长的游历非但没能解愁,反而使王勃的思乡之情愈来愈重。

671年夏天,王勃玩儿累了,他决定重返长安,让一切重新开始。

上元三年(公元676年)冬,唐高宗坐在大殿内一边烤火,一边读声震内外的热文《滕王阁序》。当他读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时拍案叫绝,“妙!真妙!此乃千古绝唱!”他沉浸其中,一字不落地读完序文,又接着读那首四韵八句诗: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读罢,高宗连声感叹:“好诗,好诗!真是少有的人才啊!”他抬起头,对身边的太监说,“快去传王子安进京入朝!”

“皇上,”太监吞吞吐吐地说,“王子安前不久落水,已经死了。”

唐高宗悲伤地叹息着:“可惜,可惜,可惜……”

自从蜀地归来后,渴望东山再起的王勃,运气一直很差。

咸亨二年(671年)初冬,王勃刚刚回到京城,就看见一位老友等候多时,这个人是虢州司法凌季友。

“子安兄,你既略懂医术又能识别草药,何不随我到虢州?现在有参军一职尚有空缺,你意下如何?”

失业三年的王勃眼睛一亮,彼时的他兜比脸干净,有个现成的工作找上门来,真是运气爆表了。

但他没想到,这好运气背后,是又一个命运的深渊。

刚到虢州任职不久,一个叫曹达的罪犯就找到王勃寻求庇护。当时王勃可能善心大发,也可能是高估了自己的实力,就将罪犯藏匿起来。但没过多久,他又担心自己被牵连,就私下里把曹达杀了,结果犯下了死罪。

虽然王勃得到了赦免,但他的父亲却受牵连被贬到了鸟不拉屎的交趾县(今越南境内)做县令。

出狱后王勃虽然有机会官复原职,但他没有复职。他对父亲受自己牵连极其内疚,这远比他受苦役更痛苦。他出狱的第一件事就是远游交趾,探望身在南荒之地孤苦伶仃的父亲。

上元二年(公元675年),迎着萧瑟的秋风,王勃从洛阳出发沿运河南下,途径洪都(南昌)时,恰逢重阳节,都督阎公新为庆祝新修成的滕王阁大会宾客,王勃能参加这次集会实属偶然。

阎公新本想借此机会,让女婿为滕王阁作序,显耀女婿的才学。没想到,王勃观滕王阁后诗兴大发,拿起笔墨即兴创作了《滕王阁序》,并赋诗一首。

阎都督本因王勃看不出眉眼高低,做事轻狂而气愤,但当他读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时,竟不禁叹服道:“真是天才啊!这篇文章一定会永垂不朽!”

在此起彼伏的赞叹声,王勃微笑着与众人挥手道别,继续南行。直到次年春夏时节,王勃才历经千辛万苦,到达交趾县,见到了面容苍老的父亲。

父子二人在享受了短暂的相聚时光后,王勃再次踏上了归途。

他们二人都没想到,这一见,竟成了永别。在返程途中,王勃在南海不幸溺水,葬身于茫茫大海之上。

在这短暂的26年里,王勃经历了大起大落,他的命运或许是其性格的最好诠释。

叶嘉莹先生恰如其分地评王勃道:“小有才,未闻君子之大道。”

王勃的一生,有《檄英王鸡》和诛杀曹达之败笔,亦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和《滕王阁序》之华彩。虽然他年少轻狂,“未闻君子之大道”,但我们不可否认王勃对唐诗做出的贡献。是他,使诗歌走下了殿堂,走进了山川,走进了真实的内心世界。


相关阅读:

名著解读:


越读时间

读书,只为不让生命失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