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考作文:2020年高考作文命题特征与2021年备考策略

 木香草堂 2021-01-12
2020年高考作文命题特征与备考策略

韩延明

2020年高考11道作文试题精彩亮相,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这些作文题虽然取材不同,內容和形式各异,写作要求也有差别,但细细品味,存在很多共性。认真研究这些共性,对今后的作文教学和备战高考具有重要意义。2020年高考作文试题主要凸显以下特点:

一、彰显“立德树人”导向

“作文”的目的是引导我们怎样“做人”,正如高尔基所言“文学即人学”。高考选拔人才的标准是“德”“才”兼备。那么,“德”如何考量,作文是一个很好的标尺。通过作文试题材料的暗示引导,透过给材料、给话题的限制性要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同学们端正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培养高雅的生活情趣,树立远大的理想抱负,激发强烈的家国情怀,以此检验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高考作文不仅考查我们驾驭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能力,更肩负着“道德”引领的神圣职责。

如2020年高考全国卷取材于齐桓公、管仲、鲍叔三个人物的故事,命题目的是借古讽今,引导我们像齐桓公那样志向高远,心胸宽阔,唯才是用,这样才可以成就大业;像鲍叔牙那样不计私利,审时度势,谦虚礼让,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像管仲那样博学多才,恪尽职守,建立不朽的功勋。在此基础上进而挖掘材料意蕴,提炼出团结合作、共镶春秋伟业这一重大历史主题,最终使我们的认识得到升华。

显然,命制本题的意图,重在启发同学们以史为鉴,古今关照,激励自己养成崇高美好的品德,彰显人生价值,做一个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再如全国卷,要求我们绘制“自画像”,尝试回答“我是怎样的人”“我能做些什么”“如何生活得更有意义”等重要问题,命题意图明显在于引导同学们关注人生理想,关注个人成长,关注人生价值。我们作文时必须思考什么样的“生活”才算“更有意义”,什么样的“像”才算“好像”。答案丰富多彩,诸如个人的成长紧跟时代发展的轨迹,个人的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理想、担当、奉献、追求、使命,皆可入题,而命题指向集中归结到一点,那就是“树人”。

北京卷(二)以“一条信息”为题,或写由信息引发的感悟,或写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认知,或写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解,体现当代青年人应有的志向、胸怀和格局,以及奋勇无畏的担当。上海卷要求谈谈对“意想不到”的“转折”的认识和思考,试题启迪同学们面对转折,或适应转向,或顺势而为,或拨乱反正,无论从哪个角度思考,命题意图都在引导我们思考如何修炼美好品德,锻炼坚韧的意志品质。浙江卷要求我们抒写当个人与家庭、社会之间产生落差或错位时的体验与思考,致力于引导我们理性审视个人期许与现实的矛盾,明确自己的人生坐标与家庭、社会的关系,明主次,知轻重,聚焦个体社会责任。这些众多的题目,字里行间都不约而同隐含着两个字:“德”和“人”。

备考策略: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要“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关注社会热点、焦点事件,特别是近期发生的重大事件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典型事件,增强我们的家国意识、历史使命感与社会责任感。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等为核心,广泛阅读《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新华每日电讯》《参考消息》等相关文章,收看《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社会与法》《今日关注》等相关节目,深入挖掘其中的时代性话题以及隐含的道德情操、意志品质,鼓励我们读后写,看后写,听后写,随时随地将自己的见闻感受诉诸笔端,提炼升华,理性思考并处理好“德”与“文”的关系。对照“价值观”和“核心素养”的具体内容和要求,进行全面系统的写作训练,不留任何死角。

二、突出“情境设置”特征

情境作文也称情景作文,是指根据具体场合的情形、某种景象或某种境地,运用联想和想象进行写作的一种作文样式。情境的设置,可以从社会生活、自然景观入手,也可以是虚拟的某种场景或故事。这种作文形式不但可以有效考查想象能力、创新能力,而且可以防止抄袭、宿构现象。近年来,高考作文命题精心设置情境,让同学们“戴着镣铐跳舞”,一直受到命题者的青睐。2020年高考作文“情境设置”特征也非常突出。如全国Ⅰ卷命题材料来自于历史故事,有意创设历史情境。通过情景设置,把同学们带到遥远的古代,引导同学们驰骋想象,追忆当年的生活场景和局势变化,体会三个人物不同的处境、心理与抉择,最终体悟故事当中蕴含的深刻哲理,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从内心深处发出声音,抒发真挚的情感,表达真实的感受。无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都必须结合情境阐发感受,这样的文章才能入情、入理、入题,有根、有据、有力。倘若离开了“情境”这个载体,无异于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难脱偏题离题之嫌。

2020全国Ⅱ卷要求写一篇演讲稿,题目设置的情境是在“世界青年与社会发展论坛”上,“你作为中国青年代表”发表演讲。这一情境设置使题目具有强烈的限制性:其一,紧扣场景,突出背景,注意表达的语气和语体色彩。其二,主题内容不能偏离题目提供的情境材料,做到言之有据,确保交际语境与情境材料的和谐统一。其三,凸显自己“中国青年”的身份,为中国代言,替中国发声。这样的情境设置使写作要求更加具体,为我们立意行文指明了方向,同时也将我们的思维锁定在既定范围内,避免天马行空,口无遮拦。再如全国新高考Ⅰ卷,情境设置分为三个层次:疫情背景、防疫拉开了人们之间的距离、抗疫密切了人们之间的联系。同学们在表现“距离与联系”这一主题时,必须以情境为触发点,通过对情境的拓展升华,提炼出“防疫拉开的是人与人之间暂时的距离,抗疫恰恰表现了中国人民血肉相连、心心相印、共克时艰的凝聚力,从而体现强烈的思辨色彩。如果脱离了这个情境,就属于偏离题意。全国Ⅲ卷、全国新高考Ⅱ卷、北京卷、天津卷等,都不约而同让同学们根据“情境设置”做文章,体现了高考作文命题的主流趋势。

备考策略:

我们要增强情景意识,强化情境体验,做好情景写作训练。一是参加社会实践,积累情境。古人讲,“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要有意识地有针对性地参加社会实践,如市场调查、毕业典礼、游行示威、专题演讲等。二是我们要展开想象,丰富情境。将实践中积累的情境与写作任务联系起来,与高考真题联系起来,进行有效对接,并规范地设置题目,进行仿真训练。三是利用现代手段,创建情境。充分利用多媒体,播放展示新颖少见或充满生活气息的情境,让自己间接融入其中,进行感受和体验。四是精心模拟情境,做好实战演练。我们对情境进行分类,然后有针对性地命制作文题目,分门别类地安排系列训练,强化情景意识,明确写作要求,熟练写作技巧。

三、凸显“任务驱动”指令

 

“任务驱动型作文”最早是在2015年由教育部考试中心张开老师提出来的。他在《注重题型设计,强化教育功能》一文中,正式提出在材料作文的基础上增加任务驱动指令的概念。所谓“增加任务驱动指令”,是指作文命题在展示材料、激发写作欲望的基础上,通过增加任务型指令,着力发挥试题引导写作的功能,增强写作的针对性,全面考查审题、表达、分析等综合能力。这一概念正式提出之后,任务驱动型作文深入人心,备受青睐,在近五年的高考作文试题中频频出现,居高不下。

 

2020年高考11道作文试题,有7道是任务驱动型作文,占比63.6%,处于绝对主导地位。全国Ⅰ卷作文试题先简述历史故事,然后在写作部分要求明确任务:写一篇发言稿;场景是在班级读书会上;从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中选择一个感触最深的;针对所选人物的品质谈谈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同学们写作时,除立意精准、结构完整、表达顺畅,达到常规作文的要求外,还必须在行文中兼顧并全面完成题目设置的四项任务,这样的文章才能算作切合题意。

 

再如全国新高考Ⅱ卷作文题材料是一段议论性文字,简论地名以及与之相关的自然特征、风土民情、历史文化、著名人物等地名文化,在此基础上对同学们提出任务指令:客串《中华地名》主持人;写一篇主持词;用一个地名将“带你走近 ”补充完整作为题目。这些任务,包含了身份、文体、内容、标题等诸多方面,都是硬性要求,必须在写作中逐一完成——这正是任务驱动型作文不同于材料作文的重要所在,万万不可忽视。

 

其他各卷作文试题的任务指令如:全国Ⅱ卷,写作背景是“世界青年与社会发展论坛”,文体是演讲稿,身份是中国青年受邀代表,主题是“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全国Ⅲ卷,写作情境是高中毕业即将离开母校之际,交际身份是即将毕业的高中生,交际对象是即将进入高中的学弟学妹,交际话题是如何为自己画好像,交际目的是引导学弟学妹更好地认识自我,更好地成长,成就更好的自我,文体是书信。同学们在写作时是带着任务而来,完成任务而去。

备考策略:

 

四、强化“自我主体”意识

近年来的高考作文试题,越来越重视“我手写我心”“我手写我感”“我手抒我情”。作文命题不再是单纯、客观地表情达意,还要求凸显“我”在文中的主体地位,表达自己的主观感受和认识。2020年高考11道作文试题,除全国新高考Ⅰ卷和江苏卷外,其他9道题目分别有这样的明确要求:““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邀请你作为中国青年代表参会,发表以‘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为主题的中文演讲”。这里的“你”当然就是指文中的“我”,写作时无论是叙事、议论、演讲或写串词,都必须从“我”的视角,以“我”的语气,或叙写“我”的见闻,或交流“我”的感受,或发表“我”的看法,或提出“我”的主张,或发出“我”的呼声……从任务驱动作文的角度分析,“我”也是写作指令之一。

 

 强化写作的“自我主体”意识,便于诉衷情,表实意,显真我,使文章更接地气,更有亲和力。同时,可以有效避免无病呻吟的“假大空”现象,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遏制宿构、抄袭等不良风气。毫无疑问,“文中有我”的命题思路,必将成为高考作文命题的主流趋势之一。

 

备考策略:

 

其一,我们要以独特的视角,发掘生活中别样的素材,表达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世上的万事万物,都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要独具慧眼,善于捕捉人所未见、人所少见的信息,体现自己独到的思考和见解,发出非同一般的声音。

 

其二,我们要“我手写我心”,尊重学生独特的生活体验。衡量文章优劣的标准,是是否用“我”的笔,写“我”的事,抒“我”的情。我们要表达真性情,抒发真感情,让读者感受到独一无二的“我”。其三,正确处理好“虚”与“实”的关系,行文由“我”一以贯之。所叙之事不一定是自己亲力亲为,所发之论不一定是自己真实的见解,演讲词、读后感不一定是自己所思所想,但写作时必须以“我”的口吻或身份表现出来,让人感到真实可信。

五、引领“应用写作”潮流

 

2019年高考全国卷作文一改沿袭多年的“文体不限”的要求之后,演讲稿、书信、观后感、慰问信等正式成为高考作文文体的限制性要求,引入了应用文写作的新潮流。高考作文一扫议论文一统天下的不良风气,写作的实用性得到突出强化,高考作文园地迎来了百花齐放的春天,一股清纯之气令人耳目一新。2020年高考作文继续引领这一潮流,应用文写作考查的范围更广,频率更高,具体写作要求更加精致化。

 

如全国Ⅰ卷要求写一篇发言稿,而且提供了情景——班级读书会上;明确了任务——从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中选择感触最深的一个;提出了要求——“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文体新颖,要求具体。写作时务必突出发言稿的文体特征,谨防泛化。全国Ⅱ卷要求完成一篇演讲稿,同时对写作情境、作者身份和表达主题都作了限制。写作时除了立意准确,形式还要符合演讲稿的格式要求,两面兼顾,才是取胜之道。

 

全国新高考Ⅱ卷要求写一篇主持词,这种文体对于同学们而言比较陌生,有一定难度。主持词是由主持人在节目进行过程中上串下联的串联词,突出特点是连贯得体,一般由开场白、主体部分与结束语组成。写作时除切合题意外,还必须符合这种特殊文体的结构要求和语体特点,做到主题突出,过渡自然,无缝连接。

 

备考策略:

 

首先,要明确应用文写作的高频考点。在社会生活中,应用文写作的范围很广,但高考作文不可能面面俱到。结合高考作文的主题表现、语言表达以及字数限制的独特性和实用性等特点,考查频率较高的有演讲词、主持词、发言稿、辩论稿、竞聘稿、书信、感谢信、慰问信、倡议书、读后感等。

 

其次,要熟悉各种文体的格式要求和结构布局,文章在形式上必须中规中矩,切忌不伦不类,即以标准的文体形式表现具有文学性质的内容。特别要辨析清楚不同文体结构上的细微差别,诸如哪些结尾要有署名和日期,哪些不必写署名日期;不同文体不同的表达方式和表达语气等。

 

再次,全方位训练。对考查频率较高、可能性较大的应用文体进行点对点训练。写作时除结构完整外,还要注意书写格式规范,如称呼、署名、日期及其位置,主标与副标的位置关系等。

 

综上所述,在此浅议2020年高考作文命题的五大特征及今后的备考策略,目的是鉴往知来,深入洞察高考作文的命题规律,准确把握高考作文的教学方向,科学、严密地制定备考措施,精准高效地做好备考训练,确保在高考中成竹在胸,沉稳应对,取得优异的成绩,实现自己的大学梦。

 

(作者:韩延明,陕西省商洛市商南县高级中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