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文百家】赵泽波 / 心灵的菜地

 曾令琪西南文学 2021-01-12
西南作家散文


心 灵 的 菜 地

赵泽波(四川广安)




平生最爱吃菜,尤喜绿色带叶的蔬菜。无论是在家里或是酒店的餐桌上,每每品尝自己或别人的劳动成果时,我就会油然想起这些年来与菜地的浓浓情结。

二十多年前,我中师毕业,分配至一所前不挨村、后不着店的村小任教,就分得了人生的第一块菜地。

学校很小,仅有7个班,建在一个山包上,离场镇约15华里。由于不通公路,买菜很不方便,因此在学校有块小菜地种菜自给自足,是最理想的了。

那年一开春,我就跟着同事邓老师学习种植技术,在自己的菜地里种下了葱、蒜、辣椒、白菜、莴笋等,平时无课时便到菜地去走走、看看、摸摸,有时候还施施肥、松松土,倒也自得其乐。从某种意义上说,在那段物质生活十分艰苦的日子里,是那块永远充满生机、充满绿意的菜地支撑起了我平淡而又寂苦的山村教师生活,使我过得充实而乐观。看到那些瘦小的菜苗在自己的护弄下茁壮成长,我那曾经脆弱的心灵便逐步变得坚强起来。很多次做梦,我梦见自己变成了菜地里的一株正拔节的红辣椒或西红柿。

通过几年的不懈努力,教学教研成绩较为突出的我终于告别了小山村,被选调进一座城市的机关单位上班。当满目钢筋水泥浇注的森林包围我的视线,让人看不到一点真实的纯朴的绿色,这时,我就特别怀念那段与菜地为伴的山村生活,怀念那块永远充满绿色的小乐土。一位朋友了解了我的心思后,建议我在楼顶搞一块楼顶菜地,还带我参观了他的菜地。我当即欣然同意了。花了一周时间,我从城郊运回新鲜的泥土,然后亲自一挑一挑地往七楼楼顶上担。终于,一块约20平方米的小菜地很快便呈现在眼前。以后的日子,我便把空闲与寂寞种植在菜地里,去收获充实与希望。

每天清晨一起床,我便径直步入这方绿土,弯下腰来,看看这几棵辣椒,再瞧瞧那几棵豆角,顿觉一股清爽和生机沁人心脾,让人陶醉!这些菜蔬,或垂挂、或攀援、或直立、或依俯,形态各一,韵味独具。在这绿色的世界里,间杂有红、白、黄、紫等各色小花点缀,像一只只机灵的眼睛,在欢快地盯着我呢!

每当春寒料峭,大地还是一片冷漠时,小菜地里的羊角葱、菠菜、韭菜却早已崭露头角,齐刷刷地绿了天、绿了地、绿了眼……   每当秋阳高照、金风飒飒时,菜地里又早已是果实累累:胖嘟嘟的西红柿、一串串的红辣椒、还有那肥实油亮的紫茄子……每逢友人造访,我大可不必气喘吁吁地赶往菜市场,而是在我辛勤劳作的小菜地里,或摘或采、或挖或扯,霎时间便塞满了竹筐,足够享用!且吃自家种的菜,因无喷洒农药和施用化肥,吃起来既放心,也感到格外的鲜、格外的香!

每每站在菜地里,即使四周是灰色的楼宇、污浊的空气,我也能咂摸出田野的金黄和山乡的清风,品味出陶渊明那句“问君能何尔,心远地自偏”的深刻内涵。

最近,我即将搬入一处新居。不用说,最值得期待的,还是我在屋顶精心设计的那块新的更大的有一定科技含量的菜地。这块菜地,既是一处现实物质的所在,也是一方心灵栖息的绿地!在那里,我将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幸福地种植和培育自己绿色环保、自给自足的城市业余新农民的伟大梦想!

唉,我这段解不开的菜地情结哟……

作者简介:

  赵泽波,笔名农孩,四川广安市武胜县人,1973年生,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散文学会会员,广安市诗歌学会创建人、顾问,邓小平故里《远方诗刊》主编。1989年开始发表散文诗歌等作品,先后出版有诗集《雪落入我的掌心》(中国文联出版社2016年版)、随笔杂文集《清风絮语》(文汇出版社2016年版)等个人诗文集6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