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南作家•评论】张季次/交响合唱《壮士出川》断想

 曾令琪西南文学 2021-01-12

西南作家·评论

【西南作家·快讯】阿 月 /西南作家工作室联盟隆重上线

交响合唱《壮士出川》断想

文/张季次(四川成都)

作者说明:

本文成稿于2018年5月29日。按常理,应交付媒体审发。然而,我还是按捺观后的激动,理性地过滤自己浅薄的音乐艺术识见、文化理论积淀、评议思维方法等。旨在自我责问《交响合唱<壮士出川>断想》的评议观点是否恰当得体,有无偏差失误?

自本文成稿五个多月来,我有意倾听收集业界乃至社会听众人士对《壮士出川》作品的反映。据绝大多数人对音乐的普及提高、情趣审美、历史作用、现实功能诸方面的意见反馈,我对自己的评议观点之可取性或独到性(不顾“卖瓜自夸”之嫌)充满信心——非但不可再犹豫不决,只评不发。甚至,应呼吁作者乃至相关方面强化作品研究,学术探讨,理论升华意识。以微力融入业界淡化、消解“墙内开花墙外香”、“猴子掰包谷——掰一个丢一个”、“埋头苦干,各自为战”的时有现象。以挖潜力、凝内力、聚众力、强实力,昂扬“音乐川军”劲旅气概而扬势天下,助力建设四川音乐大省、音乐强省!

所以,将此“旧作”新稿送发而供行家、大众参考、商榷、指正。

  《壮士出川》演出现场

  2018年5月25日晚,在四川音乐学院大音乐厅,由中国著名青年指挥家朱曼执棒,国际著名钢琴家吴纯、著名小提琴演奏家李开祥亮彩,四川音乐学院交响乐团演奏,晨曦合唱团,四川音乐学院声乐系、民族声乐系大学生合唱团演唱的“中国作品专场《中国心》”交响音乐会,以其中国气势,中国风格的艺术感染力,惊喜业界、震撼观众、热宣媒体。本文主要话题焦聚著名词、曲作家吴飞、敖昌群的佳作——交响合唱《壮士出川》!

  作为当晚现场上千观众中的一员,我亦如沸腾海洋中的一朵浪花,伴随音乐艺术的浪潮跌宕起伏,翻腾跳跃。但是,我还保持了几分激动中的冷静与震撼后的思考。

  所以,散场后的当夜,我按捺热情,堵压文思的涌流。甚至,继后的数日,我企盼着周遭的反响。

  《壮士出川》演出海报

  令人欣喜的是,多家广电单位、网络平台、纸质媒体均及时作出报道赞扬,热忱宣传。其内容或详或简,其辐射面也够宽够广。可是,稍为细闻读览各类报道消息,却不难发现众多媒介的同一性∶相似的新闻性与时效性自不必说,这是前提,无可厚非。而对交响合唱《壮士出川》 的艺术观和音乐性、历史性、现实性等的提法却是那么惊人的一致,那么默契的相同。待查阅了往年过期的同一节目“新闻”报道消息内容,也是“一母多胎”,面目酷似——显然,大约是“通稿”的一脉相承,派流分支吧?此类现象,已司空见惯 。

  这些天,我又急切地静等着∶

  众多的文化艺术、学术团体该有相应的普众性或专业性乃至学术性的作品项目研讨会、讲座等预告消息发布么 ? 虽然,常识告诉我此乃奢求之望,可我仍然企盼着。这,似乎是业界常态,实引为憾。

  著名作曲家敖昌群

  

  既然如此,就自个儿断续随想一回吧—— 

  艺术作品,是时代的客观反映,是艺术家凭借某一艺术样式、载体对历史与现实人文物象的高度概括、提炼、升华。 尤其,对宏大事件与伟大人物(群体及个体)的塑造和颂扬,更是如此。

  关键是,艺术家应解决艺术创作的久议话题∶为什么写?写什么?怎么写?而曲作家敖昌群、词作家吴飞破解了这系列创作难题!

  痛忆当年,风云突变。当“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我川军350万之众,气冲斗牛,铁流滚滚,出川杀敌。全国军民,同仇敌忾。以血肉之躯,“筑成我们新的长城”,化壮志精神为中华民族浩气长虹,桥梁历史风雨后的现代晴天。

  如今,时代春风轻拂,民族复兴正浓。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前夕,我“音乐川军”中之英才敖昌群和吴飞,饱含家国情怀,崭新艺术理念,缅怀川军壮士。心神融通,豪词雄曲,镜鉴历史,警示现实!

  川人写川军,血气一脉;壮乐缅壮士,颂歌九天。

   

  著名词作家吴飞

  

  著名词作家吴飞视角独特∶用民间凡语,抗战誓言,炼词锻句;化家国情怀,民族大义,气概军风。注壮士军魂,切入主题∶以“麻窝子草鞋量地又量天,缺了枪,少了炮”衬托川军“照样跟那小鬼子拼命干”的大无畏精神;亮“谁把‘死’字旗扛在肩”的义无反顾,昭示川军的千古奇有;扬“寸血换我寸河山”的气势,蔓延至“血战台儿庄,死守长沙城,淞沪会战刀砍卷,三晋大地杀红眼”的全国战场,勾画出抗日战争铁血悲壮的历史画面。将浩然的民族军魂,抗战主题,音乐文学化的简炼表达!

  而敖昌群,不愧为音乐名家。他情怀热烈,视野开阔。民族音乐底蕴丰厚,西乐创作技法娴熟。他庄重而洒脱地遣律调令,贴切词义,恢弘主题。在谋篇构局、分章对接照应中注重旋律风格、运势发展、器乐特色、配器交融、织体效果、统筹兼顾诸方面的艺心谋划,创意出新。理念主中辅西,中西结合。强化民族风格,中国气派。凭借交响合唱综合艺术样式,依托高水准交响乐团,仰仗指挥名棒,谊情合唱团体,倾情合作,众心同艺,虔城神圣。亮川军之神,招川军之魂;发川军之势,扬川军之威。彰显壮士气节,抒扬民族精神。以作品的悲壮雄烈,厚重大气,高新质量,突破自我,标立新杆。与词作家吴飞共同刷新了同类题材创作的音乐历史记录!

  恕我直言,此观点,业界人士未必没意识到;敖昌群与吴飞或许鉴于自谦,不愿或不便认可吧?

  不信?再容我断想∶

  时代变迁,风雨阳光,70余年啦,不可谓流年不长。试问∶颂扬川军出川抗日杀敌,保家卫国的交响合唱样式作品,四川有过吗?基于我的孤陋寡闻,不知全国乐坛也发布过同类新作吗?而且,是大气磅礴,惊天地、泣鬼神的民族音乐与西洋音乐结合样式的佳作!

  或许,有专业人士会质疑∶吴飞的词作,在境界上还可挖掘深化;敖昌群的曲作亦可在主题上拓展升华。此议,不必担心,该作品不是已获2017年度“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支持了吗?在5月25日晚的“中国作品专场《中国心》”演出中,该作品即为最新修改版本。据悉,作者俩还在继续打磨、完善之中呢。

  由此,自然衔结上一枚话题∶

  本笔对交响合唱《壮士出川》当晚演出的效果如何评价?

  在5月25日晚的演出中。我由衷地钦佩“中国作品专场《中国心》”组台者创意策划运作的文化眼光∶全台三组节目缀连——“交响合唱《壮士出川》”,冼星海的“钢琴协奏曲《黄河》”,何占豪、陈钢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我认为,俨然“三颗珍珠亮晶晶,一台节目中国心”!

  瞧!后两组节目系公认的经典之作。而对于《壮士出川》,毫不夸张地讲,以它的音乐艺术质量和当晚的演出水准效果而议,它不仅未减色,反倒是添了彩——当一件艺术作品,在未成为珍品乃至经典之作前,它不正是在成长、演进、升华过程之中吗?更何况,是否为珍品乃至能否成为经典之作,业界、大众和实钱、时间不正在检验之中么?

  

  《壮士出川》主创人员、主持人

  

  当《壮士出川》与《黄河》那特色各异,却又同具中国气派的交响合唱、旋律乐声,在著名指挥家朱曼那行云流水、潇洒身段、音乐线条、艺术语言、准确手式的牵引飞扬中,交响合唱的声浪爆发奔腾时,我这一朵“浪花”,伴随现场观众沸腾的海洋浪涛涌流,分明追隨着“出川”的“壮士”急步奔跑,融汇入当年全国軍民的抗日队伍,如黄河奔腾,席卷冲刷着森严战场……

  所以,我深信∶由吴飞作词、敖昌群作曲的“交响合唱《壮士出川》”,是一部佳作珍品。它产生于新时代的朗朗乾坤,音乐世界。它不仅属于四川,而且无愧于中华,甚至将传誉世界!

  实践正在检验,听众多有感触;时间正在过滤,佳作业已形成;艺术规律遵循,珍品臻于完美。

  啊,交响合唱《壮士出川》!

  我断想着,

   我随议着,

    我坚信着……

   

    

                         

  

  作家简介

     张季次,笔名季风,词作家,艺评人,社会音乐活动家,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历经从艺、从政、从文之路。常年发表文艺(音乐)评论和词作。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