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个人,2间房,2万块,23年后他把养猪的生意做到253亿

 养猪网 2021-01-13

摘要:经过23年的发展,当年2个人,2间房,2万块的小厂房,已经发展成2万人,200多家工厂,250亿市值,他还是习惯拎着饭盒到食堂打饭吃,穿着几十块的衣裤,好像和20多年在上学的他没多大分别。

28岁之前处处不得志,无意中从2万块起步, 用24年时间将养猪生意做到253亿。他就是大北农的当家人,邵根伙。1965年7月,邵根伙出生于浙江金华。“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得益于这块风水宝地,邵氏人丁兴旺,祖祖辈辈出了不下50个进士。

邵根伙也不例外,1982年,17岁的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浙江农大畜牧专业。不过,等到他毕业之时,正是社会“知识贬值、脑体倒挂”“造原子弹不如卖鸡蛋”最严重的时候,周围的同学要么出国,要么当官。唯独邵根伙傻乎乎地继续读书,而且是硕博连读,师从中国农大的杨胜教授,主攻乳猪饲料的研究。

 父亲早逝的邵根伙从小耳闻目染了母亲怎样把自家产的菜、蛋挑到集上,换回几个钱给他买回上学用的笔和本。邵根伙的家族称得上是书香门第,从他外婆那辈算起,全家出了100多个大学生,邵根伙天资聪明、记忆超群,1982年,邵根伙从浙江金华农村考上了浙江农业大学畜牧专业。1986年他大学毕业的时候,正是社会上宣扬“知识贬值、造原子弹不如卖鸡蛋”最严重的时候,他周围的很多同学或选择进入企业,或下海经商、赶潮出国,但邵根伙却选择考取中国农业大学杨胜教授的研究生。由于成绩优秀,他是杨教授门下少有的几个免于复试的研究生,在他考取了中国农大后的第二年,邵根伙又提前攻读博士。在杨教授的指导下,邵根伙翻译了大量英文专业文献,这让他的专业外语水平很快提高。平常邵根伙到杨先生家闲坐,老先生总是先给他很多专业资料,鼓励他不管做什么事情“自我要求必须是一流,要求不到就是二流。”

 艰难创业 多次的成功选择

1993年12月,邵根伙和陈老师两个人拿着两万元钱,在海淀区万泉庄的村里租了两间房,他们的公司就算成立了。两人到工商局注册时,本想给公司起名“北农”,可人家说这个名称已经有人注册了,邵根伙想了想说,我们要做大事业,就叫“大北农”吧。

邵根伙深知,只有在市场空缺的情况下,才会有机会,他的每一个人生与事业的选择,都充分考虑了这一点——在适当的时候,以一种方式走上舞台,迅速抓住人们的视线。这就可以解释了他为何选择了学农,并成0000了中国第一个养猪博士;他为何以中国农大的高才生的身份去偏远的北京农学院教书;他为何又砸碎农学院的铁饭碗决定下海经商。

1996年,当大北农公司的技术服务事业蒸蒸日上时,邵根伙却决定转制,由开始以与别人合作转向收购、租赁、托管、控股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这使大北农公司的企业规模迅速扩大。

1998年,当自建、托管的企业都取得了不凡的业绩时,他却在实践中敏锐的感觉到:搞生产型企业不是自己的特长,他又提出企业转型,在全国建立知识型农业服务推广网络;2002年1月,大北农公司在北京建立自己的育种基地,邵根伙又完成了大北农公司从单纯的饲料科技企业向农业科技企业的转型。他的每一个决定在当时似乎都是匪夷所思的,而随着时间的流逝、社会的发展及其事业上的成功却被证明是具有远见的。

大北农成立之时,国内的饲料热已经进入尾声,但是邵根伙养猪博士的背景让他抓住了饲料热的尾巴,邵根伙迅速定位自己的公司,将其放在产业链的上游,通过技术强化产品优势,通过市场固化品牌优势。这样,他就将“尾巴”做成了“牛头”,时至今日,“预混料”依然是大北农的基础产业,是邵根伙和他的公司不断扩大与发展的基础。饲料业务取得了成功,邵根伙又将眼光放在种子业务上,从2007年开始,全资子公司北京金色农华种业科技有限公司水稻种子的销售收入位列全国种业企业第二位。

当初邵根伙和他的伙伴手拿两万元、租下两间房创立的公司,到现在已经发展成为资产上亿元,拥有近5000名员工、40多家生产企业、分公司和1000多个县级科普服务站的农业高科技企业集团、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但邵根伙说,他的目标远远不止于此。当他在稿纸上用图示严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时,透过质朴与随和的表情,你会感到从他身上散发出的隐隐的张力。

精彩内容推荐


这些国家政策可能影响你明年的养猪走向

当你养猪亏钱的时候为何他们却在闷声发大财

养猪散户向规模化发展?一句话点醒养猪人!

男子杀猪反被猪杀死,过年杀猪要注意了

养猪场猪舍建设禁忌的十大要点

这猪一万也买不到吧 ?

养猪8年的小散户告诉你养猪赚不赚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