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杀不死我的,终将使我更强大

 老余头e0hvpnnu 2021-04-10

由于本文篇幅过长,共分上下两部分,欢迎小伙伴们转发点赞,愿意打赏鼓励酸奶水果继续写作的,也很欢迎![鼓鼓掌]

酸奶水果想了很久,怎么才能讲好大北农的故事?佛家有云:世间万事、皆有因果,一丝执念、何为报? 何于应? 想来想去,大北农的故事必须从邵博士创业讲起。

一 博士创业

邵根伙1965年出生于浙江金华的一个山村,幼年丧父,靠母亲供其求学。1982年,邵根伙考上了浙江农业大学畜牧专业,1986年又考取了中国农业大学的研究生,第二年就开始攻读中国农大的博士学位。

谁也没有想到,就是这样一个幼年丧父的浙江山村孩子,硬是在自己的努力下,改变命运,成为中国第一个“养猪博士”。

这正应了邵博士后来常说的话:

“'命'是不可更改的,一如已经存在的现实条件;而'运'是可以变化的,一如主观的不断努力。”

1991年,中国农业大学博士毕业后,邵根伙服从分配到北京农学院当老师。

历史告诉我们,个人的选择都是被时代的洪流所裹挟。

80年代至90年代初,那是什么样的时代?

那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批知识分子下海经商的时代,是充满产业报国梦想的年代!

1987年,43岁的任正非拿着仅有的2.1万元创立了华为公司;

1988年,当了两年办公室主任的王健林辞职下海,搞房地产开发;

1989年,孙广信拿着3000元的转业费和40万元的贷款,创办了新疆广汇企业集团的前身——广汇工贸有限责任公司;

1992年,杭州的马云,辞去了教职,开始了伟大的创业征程.....

和大多数行业一样,中国农业产业风起云涌:

1982年,刘家四兄弟在四川创业,新希望最初的业务就是卖猪料;

1983年,傅光明在福建创建圣农发展,开启了养鸡的伟大征程;

1983年,温氏家族在广东云浮创建温氏公司,步入养猪生涯;

1986年,刘汉元在四川眉山创立通威饲料厂;

1992年,秦英林在河南成立了牧原公司……

也许是受到了时代的感召,也许心中的小火苗一直在燃烧,1991年至1993年,在北京农学院任教期的邵根伙,承包了学校里的牧场。

仅仅承包牧场一年,邵根伙就挣了一万多块钱。90年代有个财富概念,叫做“万元户”,大家可以感受下。

或许因为教书与管理牧场业务上的冲突,或许对于邵根伙赚钱的眼红,学校里渐渐流传起邵根伙“不务正业”的说法。

1993年北京的冬天很冷,邵根伙与伙伴们的心很热,大家围着火炉,展开了辞职创业的大讨论。

邵根伙本着一不做二不休的态度,决定与那个时代的先知先觉者们一样,投身于改革开放的浪潮中。

1993年冬天,邵根伙辞去北京农学院教师职务,下海创业,与另外一个合伙人筹了两万块钱,在海淀区万泉庄的村里租了两间房,创立了北京大北农饲料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到工商局注册公司时,邵根伙预想的名字是“北农”,不料已被人抢先。邵根伙就想,“我们要做大事业”,于是就有了“大北农”。

公司正式成立的第一件事,就是研究乳猪配方饲料,为啥要搞猪配方饲料?因为那个时候猪饲料供不应求。

讲个趣闻:新希望的刘永好同学去广州考察时,发现正大的猪饲料厂排满了拉料的车。从广州一回去,刘家弟兄四个就不养鹌鹑了,开始建厂卖猪料!

作为中国第一个“养猪博士”,邵博士第一单生意必须从最熟悉乳猪配方饲料开始。

大北农出品的“551”乳猪配方饲料一经上市,就迅速走红,打破了外企多年对中国乳猪料市场的垄断。

邵根伙迅速通过技术强化配方饲料产品优势,提高饲料产品的附加值,通过坚持做高端猪饲料,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逐渐固化大北农的品牌优势。

至今,'预混料'依然是大北农的基础产业。

2003年10月,邵根伙当选为'中关村十大优秀企业家'。

2010年4月,大北农在深交所挂牌上市,邵根伙持股市值达到107亿元,在当时中国富豪榜里排得上前100名。

邵根伙与大北农

如果说基因决定着生物本源,那么邵根伙就是大北农的基因。

想要了解大北农过去与未来,就必须了解邵根伙!

前面酸奶水果说过,90年代初那一波投身于市场经济大潮中的知识分子,都怀着产业报国的情怀。

作为中国第一个“养猪博士”,邵根伙也不例外。 那个年代,中国的博士很稀缺,邵出身浙江农村,头顶博士高帽,舍弃大学教职,主动投身猪配方饲料行业,极其罕见。

邵根伙,选择了农学专业,并成了中国第一个养猪博士;逆着世俗的偏见,在农学院里承包了农场;不顾反对,辞去教职卖猪饲料……

种种选择都证明,大北农这个年轻的创始人,在深刻地观察这个时代、仔细地鉴别农业的未来、反复地权衡公司的发展,勇敢的确定大北农的平衡点与落脚点。

正是这种勇气与执着,让大北农走到今天,也让邵根伙从浙江金华农村一个普通少年,成长为上市公司的优秀创始人。

对于大北农的产业链布局,市场中的很多投资者都认为,各产业协同困难,必定会多而不精。

其实邵根伙早就形成大北农的整体规划,并用博士的逻辑能力组织起来。在这个庞大的管理系统中,博士开始有意识地注入大北农文化!

不论是“报国兴农、争创第一、共同发展”的企业价值观,还是“使命感召人才、以事业吸引英才、以股权期权留住人才、以文化凝聚人才”的策略,无不证明大北农文化与行动的统一。

新大北农人,绝大多数为农业院校毕业生。在“报国兴农”方向的指引下,这些大北农的“后浪”,长期活跃在农村的坑塘圈舍、种植户的田间地头,驻场驻点服务农民。

大北农能给中国农业带来什么?

博士在过去的20多年里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

邵根伙在大北农“后浪”的迎新会上说:

“中国农学毕业的学生每年有40万,两年80万。而中国的自然村数量也大约80万个,如果大学生都回到农村一线去,只需两年,每个村庄都有一个农学毕业生,这样的覆盖率,如果确实发生作用,中国的农村就会变样。”

邵博士称为“三不老总”,即不喝酒、不打牌、不爱发邮件。就是这个不爱发邮件的邵根伙,却在1998布局了农业互联网。这个时间是什么概念?同在中关村的李彦宏,2000年才创建了百度。

同时,大北农通过科技奖励和奖学金,履行“报国兴农”的使命。

大北农科技奖自1999年设立以来,已经成功举办了十届,奖励金额共计人民币3691万元,有394项成果获得奖励。

有11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的院士获得奖励,有近40项获奖成果申报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

邵根伙和他的大北农多年来以捐资助学的方式,播散农业科技的种子:

2018年,大北农向华南农业大学捐资1000万;

2017年,邵根伙向母校浙江大学捐款4亿元(浙江大学120周年校庆);

2016年,大北农向四川农业大学捐资1100万(四川农大110周年校庆);

2015年,大北农向中国农业大学捐款2亿元(中国农大110周年校庆);

2015年,大北农向南京农业大学捐款1000万;

……

“科技兴农,产业报国”一直是邵根伙与大北农不变的初心。

大北农的崎岖

1、“盗种”风波 2014年7月2日,当大北农董事长邵根伙的妻子莫云因转基因种子事件在美国被捕的消息传来后,有股民感慨:

“一个亿万富豪为了上市公司,让爱人冒险到美国偷种子,这是什么精神?这是普罗米修斯冒着生命危险为人类盗取火种的精神啊......”

为了获取转基因技术,大北农为啥要甘冒风险“盗取”而不是研发?

未完待续.........

《杀不死我的,终将使我更强大---大北农背后的传奇(下)》主要讲““盗种”风波”、“最苦逼的杠杆客”,以及浴火重生后的大北农的未来前景和投资价值。

欢迎小伙伴们转发点赞,愿意打赏鼓励酸奶水果继续写作的,也很欢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