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爱不重,不生婆娑;念不一,不生净土

 孔较瘦 2021-01-13


本文是孔较瘦发布的第125篇原创文章

欢迎转发,欢迎留言交流

关注孔较瘦,非常有搞头

01

比较一下《射雕英雄传》与《神雕侠侣》这两部小说的回目,是一件有趣味而又有意义的事情。

这两部小说都是四字回目,且又都是四十回,然而《射雕英雄传》中多的是『大漠风沙』、『弯弓射雕』、『洪涛群鲨』、『荒村野店』、『轩辕台前』、『铁掌峰顶』、『大军西征』、『是非善恶』这样的回目。

而《神雕侠侣》则多『活死人墓』、『玉女心经』、『白衣少女』、『礼教大防』、『绝情幽谷』、『意乱情迷』、『洞房花烛』、『情是何物』、『生死茫茫』等这样的回目。

《射雕英雄传》的最后一回是『华山论剑』,《神雕侠侣》的最后一回目名为『华山之巅』。看起来极为相似,都是述华山论剑之故事,然而实际上则完全不同。

《射雕英雄传》一书叙及郭靖、黄蓉在『华山论剑』之后,性格已定、剑术已成,而后赶赴襄阳共举义旗,而后又恰在『大义灭亲』之际,惊闻成吉思汗之死讯。

小说的最后写道:当晚成吉思汗崩于金帐之中,临死之际,口里喃喃念道:英雄,英雄……想是心里一直琢磨着郭靖的那番言语。郭靖与黄蓉向大汗遗体行过礼后,辞别拖雷,即日面归。两人一路上但见骷髅白骨散于长草之间,不禁感慨不已,心想两人鸳盟虽谐,可称无憾。但世人苦难方深,不知何日方得太平。正是:『兵火有余烬,贫村才数家。无人争晓渡,残月下寒沙!』

全书到此结束,读罢尚有那股大漠英雄,射雕猛士之余韵,尤见作者心忧黎民,悲人悯人之气萦绕心间,回荡不已。

而《神雕侠侣》的最后一回则是群英赶赴华山之巅,一番故事罢,只见最后写道:郭襄回过头来,见张君宝头上伤口兀自汩汩流血,于是从怀中取出手帕,替他包扎。张君宝好生感激,欲待出言道谢。只见郭襄眼中泪光莹莹,心下大为奇怪,不知她为什么伤心,道谢的言辞竟说不出来。却听得杨过朗声说道: 『今番良晤豪兴不浅,他日江湖相逢,再当杯酒言欢。咱们就此别过』。说着抱袖一拂,携着小龙女之手,与神雕并肩下山。其时明月在天,清风吹叶,树巅乌鸦啊啊而呜,郭襄再也忍不住,泪珠夺眶而出。正是:『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似这样结束全书,与《射雕英雄传》相比,其意境及情调自是大不一样,一看便知。书中最后一句诗是引用的李白所写《秋风词》,作者隐去了后半部分:『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但其中悲苦相思的氛围,想必读者亦自有感。

02

再说开头。《射雕英雄传》的开头的回目是『风雪惊变』。而《神雕侠侣》的开头则是叫『风月无情』。

《射雕英雄传》的开头第一个场景是一位说书人地演说异族入侵,乱世人苦的故事且有诗为证:小桃无主自开花,烟草茫茫带晚鸦,几处改垣围破井,向来一一是人家。说的是兵火之后,原来的家家户户,都变成了断墙残瓦之地。然后又引出了杨铁心、郭啸天、邱处机一干人,以及『郭靖』、『杨康』之取名不忘『靖康之耻』之意。

而《神雕侠侣》的开头则是一首欧阳修的词: 『越女采莲秋水畔,窄袖轻罗,暗露双金钏,照影摘花花似面,芳心只共争乱。鸡尺溪头风浪晚,雾重烟轻,不见来时伴,隐隐歌声归棹远,离愁引着江南岸』。

写的是一群十几岁的少女在湖中无忧无歌唱与嘻笑。然后又写道:那道姑一声长叹,提起左手,瞧着染满了鲜血的手掌,喃喃自语:『那又有什么好笑??小妮子只是瞎唱,深不解词中相思之苦、惘怅之意』。那道姑身后十余丈处,一个青袍长须的老者也是一直悄立不动。只是当『风月无情人暗换,旧游如梦空肠断』两句传到之时,发出一声极轻的叹息。这一声『极轻极轻的叹息』只怕要与此书共始终、回荡不已,萦绕书中字里行间,浮于读者眼前耳畔。

这部小说最先出现的两个人是武三通及李莫愁道姑。有意义的是,这两个人物自似冰炭不容,一位满头乱发,满脸皱纹,疯疯癫癫;另一位则是年轻美貌,似是温柔沉静,实心如蛇蝎。然而这两人却是偏偏异曲同工,一为『情而疯』,一为『情而魔』,尽皆坠入『情痴』的渊薮而不能自拔。

小说以这样两个殊途同归的情痴人物作为小说的开篇,大有深意在焉。

只因这江南陆家庄曾住过一对地武林中大大有名的人物---丈夫陆展元、妻子何沅君。陆展元原来正是李莫愁当年的意中之人,何沅君乃是武三通的义女兼意中人。陆展元、何沅君成亲之日,这武三通与李莫愁便同时分别跟新郎新娘为难,喜宴中一位大理天龙寺的高僧出手镇住两人,要他们冲着他的面子保这对新婚夫妇十年平安。

从此,武三通与李莫愁便『由情入痴』,而又『由怨生恨』,一入疯癫、一入魔道。此时十年之期已满,这二人又不约而同来讨还『相思之债』、,报『相思之怨』。怎奈这陆展元、何沅君也不知是幸也还是不幸,同赴黄泉数年矣!

这可真是风月无情。

03

风月无情人有情,然而人之情爱,每生仇怨及至变态疯魔,从而贻害于已更贻害于世人。

那武三通倒也罢了,李莫愁则因情生仇,丧失理性,为祸江湖人间,成为出名的『女魔头』,亦正是《神雕侠侣》书中的一位极特殊的重要人物,说她是此书的主人公之一也不为过。

武三通来寻仇,见陆展元、何沅君已死,至多只不过是以头撞碑,,以手扒坟,疯言疯语,痛哭流涕而已。而李莫愁则竟要杀死陆展元的兄弟一家满门,并且居然连“何”与“沅”二字都要一并迁怒。

她曾在陆展元的酒宴上出来之后,手刃何老拳师一家男女老幼二十余口,这何老拳师与她无怨无仇,且与何沅君也毫不相干,只因为姓了一个“何”字,便枉自送了全家的性命。更有甚者,她对武三通说:『我曾立过重誓,谁在我面前提起何沅君的名字,不是他死便是我亡。我曾在沅江之上连毁六十三家货栈般行,只因他们招牌上绣上这个臭字。这件事你可曾听到了吗……』毫无疑问,这人已是失心疯了,非但理性没有,简直人性尽失。

在《神雕侠侣》中,此人的故事最是使人愤懑惊讶,同时又最是可恨而又可悲。由武三通这一情疯与李莫愁这一情魔不约而同地来到江南陆家庄报相思之仇,是否可以说因情成孽,情之为物,尽可乱性,以至乱世,故而『君子不为』呢?并非如此,看起来,,武三通与李莫愁都是因情而至疯至魔,实则情亦非因。真正决定他们入疯入魔入嗔的还是在于他们各自的性格修为意志与理性。

世上与书中碰到类似于他们这种『爱而不得其所哉』者正有多多,但入疯入魔的也只不过他们二人而已矣。其他的人固然怨矣艾矣、感矣伤矣,只不过暗自悲伤,决不会贻害于人世。其实,大可以为武三通与李莫愁进行一番细致深入的心理分析。只可惜篇章有限,这里不能尽致,只能略述一二。

武三通之疯,完全是『压抑』而至『变态』。因为他所爱之人乃是他的义女,而他自己不但有妻室,且又是大理国的名臣、武林中有名人物。因而这种『情绪』平常只能抑郁于心,无法渲泄,则到急变与挫折冲击,便会冲突而出使人丧失理性与意志。

李莫愁相反,她乃是『渲泄』与『放任』。她乃古墓派传人,非但男女之情受到压抑,且一切的人类情感都要受到压抑与克制,这乃是她门派之规。从而此人一到江湖,碰到情仇惨变,原先所压抑的一切都变成了『变态』且会变本加厉地放任自流,渲泄而出,以至于成为人间之祸害,其病因早在古墓之中即已种下。

从而,我们又不能不说到古墓派的事迹与成因。因为这不仅是牵涉到李莫愁的『病因』,且更牵涉到书中的男、女一号主人公杨过与小龙女,这二人正都是古派传人。想要看杨过下龙女评论的可点击后方蓝色字体链接到原文

04

说来奇巧,古墓派的形成,原来又牵涉到另一对使人感伤的情缘难了的故事。

这就是第一次『华山论剑』得了武功天下第一的『中神通』王重阳与另一出名的女英雄林朝英的故事。王重阳为全真教主兼创始人,在《射雕英雄传》中因早逝而没有露面,谁也不会想到他的故事。涉及这位武林宗主的情爱故事,竟然时隔多年在《神雕侠侣》中却出现了。这真是作者的奇书异术、妙笔生花。

王重阳少年先学文再练武,是一位纵横江湖的英雄好汉,只因愤于金兵入侵,毁田庐、杀百姓,而大举义旗与金兵对抗,终于战败、愤而出家。自称『活死人』住在终南山的一座古墓之中,不肯出墓门一步,意思是虽生犹死且与金人不共戴天。

事隔多年,其故人好友、同胞旧部前来劝访,但王重阳心灰意懒,又觉无面目以对江湖旧侣,始终不肯出墓。直至八年之后,他的生平劲敌林朝英女侠在墓门外百般辱骂,连激他七日七夜,终于使王重阳忍耐不住,出墓与这相斗。岂知这林朝英哈哈一笑,说他『既出来了,就不用回去啦』。

二人经此变故,终于化敌为友,携手同闯江湖。林朝英对王重阳甚有情意,欲委身相事,与之结为夫妇。当年二人不断争斗,也是林朝英故意要和王重阳亲近,只不过她心高气傲,始终不愿先行吐露情意。后来王重阳自然也明白了,但他于邦国之仇总是难以忘怀,常说:『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对于林朝英的深情厚意,装痴乔呆,只作不知。

林朝英则以为他瞧她不起,怨愤无已。两人本已化敌为友,却又因爱成仇,约好在终南山比武决胜。结果王重败于林朝英,让出『活死人墓』。而林朝英自此创出『古墓派』,王重阳则就在同一山上出家修道创立全真派。

如是,说是无缘却是有缘,说是有缘却是无缘,情天难补,恨海难填。人间又多了一至为令人感伤的故事。王、林二位生性如此,便是有情而无缘。

呜呼:问世间,情为何物?

95%的人会继续阅读以下几篇侠客列传


草在结它的种子

风在摇它的叶子

我们相逢在文字里,不说话

就十分美好

我是非著名心内科医生孔较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