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深受诸葛亮青睐,为蜀汉群臣作赞文,却因为人傲慢被贬为庶民

 秉笔春秋吕书生 2021-01-13

                                  军师联盟诸葛亮剧照

自夷陵一战起,蜀汉人才出现断层,是时候挖掘一波本土人才了。军中支柱型人才王平、句扶、张翼,还有马忠、张裔、谯周等人补充,再加上一位老乡,杨戏,字文然。


诸葛亮的青睐

杨戏其实是《三国志》的说法,《华阳国志》记载的名字是杨羲,《华阳国志》属于地方志,按理说更可信些,然而下文还是以“杨戏”称呼。

杨戏是犍为人,张裔的老乡,他年少时和程祁、杨汰、张表一起出名,有趣的是这4个人来自不同地方,程祁是巴西人、杨汰是巴郡人、张表是蜀郡人。虽然都是益州吧,但内部还是有点竞争的。杨戏倒没说自己天下第一,反而一直推崇程祁才是他们几个里最厉害的,这么识趣的表现,也让杨戏获得了诸葛亮的青睐。

年仅20多岁的杨戏,就担任督军从事,掌管邢狱,而且做得还不错,经他手办理的案子,人们都觉得还挺公正的。自己表现不错,再加上老乡张裔的推荐,从此杨戏就进入丞相府,给诸葛亮当主簿去了


素性简略

诸葛亮过世,杨戏升任选部郎,蒋琬上位杨戏再次升官,治中从事。等蒋琬作为大将军,学诸葛亮开府的时候,杨戏的职务变为了东曹掾,这可是负责官员典选的关键岗位。但后续发展就不太对劲了,本来杨戏在权力中枢待得好好的。

先是被打发到南中,没积累啥功勋,又迁任建宁太守,确实是位高权重,但也比不了在成都舒服呀。好不容易趁着生病回成都了,又被打发出来了,这次是梓潼太守,外加射声校尉,结合他曾担任的参军职务,杨戏同学简直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就有他,对此只有一个评价,“清约不烦”,政事清明简约还不繁琐,表现不错。

有因就有果,杨戏碰上这种待遇就因为他这张嘴。蒋琬好歹给杨戏升了官,可杨戏性子傲,蒋琬找他聊天,杨戏也不搭理。蒋琬这还给杨戏打圆场“这人呀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可不行,杨戏要夸我就是违背本心,但反对我的话也不应该,所以杨戏不说话,很坦诚”。蒋琬这段话简直就是在“说戏”。

而且杨戏这还是常态,本身人就懒,不爱给人说好话,没事还嘲讽别人。领导说话不搭理,还跟同事处不好关系,所以杨戏始终进不了权力核心,只能在他的小圈子里玩泥巴。他唯一一个看得上的人是谯周,杨戏评价“我们后辈没有人比得了他”,可谯周干了什么?写《仇国论》,劝刘禅献城投降。

此外,他也看不上姜维,257年随着姜维陈兵芒水的时候,他趁着酒劲戏弄姜维,用上“傲弄”这种形容显然不会是谏言,也就剩调戏的话了。这回他终于栽了,姜维可不是好欺负的人,军队撤退后就把杨戏举报了,从此杨戏又成了平头百姓,庶人一个


季汉辅臣赞

为什么要写杨戏呢?因为他在241年搞了个大事情,写了一篇《季汉辅臣赞》,把蜀国大部分官员都评价一个遍,而且排名是有先后的。《蜀书》因为蜀国的官方史籍佚失显得很单薄,但《季汉辅臣赞》倒可以弥补一二。

既然是赞文,主要内容就是疯狂点赞,杨戏写得评价还是很客观的,但也不是囊括了所有同时代人物。只有在241年前过世的才会被录入《季汉辅臣赞》,所以蒋琬、姜维等人都没有出现在文中。值得一提的是,按他的排名赵云仅列第21位,魏延25,而降魏的黄权反而是第19,可见风评很重要呀。

陈寿最终给了杨戏一个评价“意在不群,然智度有短”,人是很特殊,但能力还差点意思,要不然又是一个彭羕,说不定《蜀书十》就有他的位置了。

搞特殊可以,但前提是才干过人。

蒋琬:诸葛亮的接班人

姜维:孤独的行者,最后的汉臣

姜维:蜀国灭亡到底怪不怪姜维?

                         看官如感兴趣,关注下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