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杨颙:丞相不哭,不要在被琐事牵绊了精力

 秉笔春秋吕书生 2021-01-13

碧芜千里思悠悠,惟有霎时凉梦、到南州。知识会给人带来很大的改变,汉末出身名门的士子确实更容易出类拔萃,他们有着更好的教育资源,出身贫寒者就要付出更多努力。本篇来聊聊杨颙yóng,字子昭。

杨颙是杨仪的族人,而杨仪是杨虑的弟弟,他们都是荆州襄阳人。杨虑年少成名,被称为“沔miǎn南冠冕”,可以与庞统这个“南州冠冕”交相辉映。杨虑始终没有出仕,无论是来自州郡还是朝廷公府的征辟都被他拒绝了,他以德行著称,也被人夸赞“德行杨君”。

案《襄阳耆旧记》,杨虑有门徒数百人,却在17岁夭折,可能是“年十七而夭”这记载有衍文,也可能是杨虑真的天资纵横。被刘备嘲讽只关心“求田问舍”的许汜,不仅是杨虑的同乡,还曾拜在杨虑门下求学。杨虑的选择也很符合名门望族的分工,有人研习经典,有人出将入相,有人经营产业。

“年十七而夭,门徒数百人,宗其德范,号为‘德行杨君’”——《襄阳耆旧记》

杨虑虽然早早逝去,但是杨仪、杨颙还在,案《水经注》他们俩一个住在huí上游,一个住在下游。杨仪本来是荆州刺史傅群的主簿,但他跑去投奔了当时担任襄阳太守的关羽,这个荆州刺史应该是魏国设立的,而杨仪选择了回到故乡襄阳。

杨仪被关羽派去拜见刘备,与刘备讨论过一番军国政事后,杨仪被刘备留下担任左将军府兵曹掾,杨仪自此就留在了益州。而杨颙抵达益州的时间点并不确定,可能是随着刘备入蜀,也可能是在杨仪入蜀之后。杨颙入蜀后被任用为巴郡太守,初来乍到很难登临高位,这说明杨颙应该在季汉阵营待了一段时间了。

建兴元年(223年),诸葛亮开丞相府后,将杨颙任用为丞相府主簿。这个时间点刘禅已经上位了,就像他说的那样“政由葛氏,祭则寡人”,政事方面诸葛亮全面接管,事无巨细他都要过问。甚至连文书诸葛亮都要亲自校对,杨颙到这就看不下去了,校对文书应该是主簿的工作,怎么能让丞相来操劳呢。

“政事无巨细,咸决於亮”——《三国志·诸葛亮传》

主簿一人,录门下众事,省署文书,汉制也”——《通典·职官志

杨颙就劝诸葛亮治理国家要有条理,上下级官吏之间的职能不应该混淆。假设您现在是一家之主,那么要有人负责种地、做饭,要有鸡鸣报早,要有犬吠示警,要有牛来负重,要有马来代步,各司其职才能高枕无忧呀。一家之主把精力耗费在这些琐事上,不仅会精神疲惫,大包大揽还容易一事无成,因为这违背了一家之主的原则。

接下来杨颙还拿邴吉、陈平这样的先贤举例,认为诸葛亮自己校对文书累得大汗淋漓太不值得了。诸葛亮听完表示感谢,但是诸葛亮的风格应该没有多少改观,听说何祗游手好闲就亲自去考察,与司马懿交战时他还在过问20棍以上的刑罚,实在过于精细,也过于劳累。

后来杨颙迁任丞相府东曹掾,负责官吏选拔,类似于崔琰、毛玠在魏国做的事,这个职位权力较大也说明杨颙深受信任。杨颙逝世后诸葛亮十分悲痛,连续哭泣了三天,在写给张裔、蒋琬的信中诸葛亮提到“令史中失去赖厷gōng,掾属中失去杨颙,简直是朝廷的重大损失”。

“颙死,亮垂泣三日”——《三国志·杨戏传》注引《襄阳记》

公规密谏,言真治体

士壹:士壹:家兄逝去后,我们也没能守住基业

丁斐:丁斐:为什么曹操会放任我贪财?因为我的作用更大

丁原:读三国都知道丁原,但你了解他的事迹吗?

                         看官如感兴趣,关注下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