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孚:突破重围,自有妙计

 秉笔春秋吕书生 2021-01-13

联翩三骑出城东,此日追游清赏同。开篇依然要提醒大家出行要做好防护工作。在史书中的角落里总能发现些有趣的事迹,或是些有闪光点的人物。比如本篇要谈及的李孚,字子宪。

李孚是冀州钜鹿人,之前的文章中也提到了汉末时期的钜鹿人士,来回顾下这份名单:田丰、张角、张泰、张邈miǎo、张貔、张臶jiàn、张翔、杨训、李孚、时苗。李孚在汉献帝兴平年间就已经登上了历史舞台,当时百姓饥困,李孚虽然在求学,但也要自己种薤xiè作为生计。

李孚的意志极其坚定,他拒绝了所有向他索要作物者,连根茎都没有给他们。李孚自己也一点都没吃,就是想统计这次产量,所以当时人们也夸赞他意志坚定,有足够的自制力,也不会轻易动摇。

“孚为诸生,当种薤,欲以成计。有从索者,亦不与一茎,亦不自食,故时人谓能行意。”——《三国志·贾逵传》注解

建安中,袁尚统领冀州时期李孚作为冀州主簿,在袁尚、袁谭相争的时候,李孚随着袁尚一起前往了平原郡。当曹操围攻邺城时,袁尚打算回去救援,行进过程中担心邺城留守的兵力不够,为了让留守的审配等人坚定信心,袁尚就想让城内知道援军将至的消息。

袁尚在和李孚讨论派谁去通知邺城守军的时候,为了保证消息的顺利传递,李孚就自告奋勇。而且李孚表示自己只需要三骑,他自己选了三位骑兵,但也不告诉他们要去哪,只是准备好粮食,连兵器都不需要带。

李孚就这么带着人来到了邺城北边的梁淇,让随从准备了30根“问事杖”,问事负责执杖行刑,他们所持就被称为“问事杖”。李孚趁着夜色来到了邺城城下,虽然当时有宵禁,但出来割草放牧者众多,所以李孚冒充都督过来也没人怀疑。

而李孚胆子也很大,他从邺城北边开始围着城走,先走到东面,又走到南面,每到一处就呵斥曹军士卒,并且处罚有轻有重。当李孚路过曹操营帐,抵达邺城南面的章门时,他故技重施又怒斥了守围的将士,还把他们都绑了起来。凭借李孚的精彩发挥,他成功突破了曹军的围守,跑到城下呼唤守城将士放出绳子拉自己上去。

“故孚因此夜到,以鼓一中,自称都督,历北围,循表而东,从东围表,又循围而南,步步呵责守围将士,随轻重行其罚”——《三国志·贾逵传》注解

李孚成功入城的举动也极大的鼓舞了邺城守军士气,曹操观察到这个现象时笑着说“他不仅能入城,也能顺利出城”,倒不是曹操故意放李孚出城,这也是佩服李孚表现出来的智计。李孚请求审配配合自己驱赶城中羸弱百姓,并且要求他们每个人都手持火把,趁着曹军围观的时候,李孚从西北角突围了。

李孚心思十分缜密,两次突围前一次没告知随从目的地,后一次没告知审配突围方法,这也降低了事情败露的几率。然而袁尚最终没能成功救援邺城,在后续袁尚、袁谭的争斗中,李孚又被袁谭留下,继续担任主簿。

等待袁谭战死,李孚也没有力挽狂澜的打算,他跑去求见曹操,先为自己之前的行径道歉,然后指出自己还有价值,可以帮助曹操解决城中的乱象。借此机会李孚加入了曹操阵营,在任职期间表现得颇为干练,最后官至司隶校尉,终年七十余岁。能担任如此要职,也说明了李孚的才干过人,又受到曹操的信任。此外,李孚本来姓冯,所以他应该是冯紞(dǎn)的祖父。

如有疏漏,还望指正。

任嘏:任嘏:自幼成名,德行卓绝

袁遗诗词:袁遗:我在诗词中都是勤学苦读的形象

贼寇避让:汉末时期贼寇都要避让的名士们

                         看官如感兴趣,关注下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