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通鉴】后官渡时代3:李孚闯曹营如履平地,曹操斩审配平定冀州

 衣赐履读通鉴 2021-12-14

【当《通鉴》遇见纪检干部】

读通鉴文字版目录

读通鉴音频版目录


衣赐履按:上一回讲到,袁尚出兵平原攻打袁谭,袁谭向曹操求救,曹操出兵,解了袁谭的围。公元204年,曹操将平定河北正式提上议事日程。


公元204,正月,曹操渡过黄河。曹操派人堵住淇水,使其流入白沟(流经河南省滑县、浚县境),以便运输军粮(淇水流经朝歌【河南省淇县】,在入卫河处,曹操用人工挖凿运河,使南通黄河,建立水运系统)。

二月,袁尚又到平原(山东省平原县)去打袁谭,留部将审配、苏由镇守邺城邺县,冀州州政府及魏郡郡政府所在县。曹操进军到洹水(流经邺城之南。洹读如环),距邺城五十里。苏由打算投降,给曹操当内应,密谋泄露,审配抓捕苏由,双方在城里开战,苏由不敌,出城投奔曹操。

衣赐履说:实在想不明白,曹操马上就打到家门口儿了,袁尚为什么还要去打袁谭?史官这么记,就是想突出袁尚之“蠢”吗?

曹军抵达邺城后,又是筑土山,又是挖地道,发动猛攻。袁尚委任的武安县(河北省武安市)县长尹楷,驻军毛城(河北省涉县西北),保护通往上党(山西省长子县)的粮道。

四月,曹操留曹洪继续攻打邺城,亲自率军进攻尹楷,大破尹楷而还。又进攻邯郸,击破守将沮鹄(沮授的儿子)。

易阳县(河北省永年县东南县令韩范、涉县(河北省涉县县长梁岐献城投降。

注:大县一把手称,小县称

徐晃建议说:

袁氏兄弟还未被打败,那些没归降的城邑,全都在观望权衡,咱应该表彰奖赏易阳、涉县的官员,给其他城邑作个示范。

曹操认为有理,将韩范、梁岐都封为关内侯。

衣赐履说:要说司马光还是比较善的,替曹老板洗地。《三国志·徐晃传》载,易阳县令韩范先是假装投降,后来又拒守不出,曹操就派徐晃攻打韩范。徐晃到了之后,写了封信给韩范,说明厉害,用箭射到城内。韩范看了信,作了一番思想斗争,就向徐晃投降了。然后,徐晃对曹操说:

二袁未破,诸城未下者倾耳而听,今日灭易阳,明日皆以死守,恐河北无定时也。愿公降易阳以示诸城,则莫不望风。

曹操同意。

两种说法有区别吗?区别大了。《通鉴》的说法,就是两个县降了,徐晃建议给他们封个官儿,用以招降其他城邑。而《徐晃传》就不是这个意思了,徐晃说“今日灭易阳,明日皆以死守”,体现出来的意思是曹操本意是要屠城的,所以徐晃才用“恐河北无定时也”来劝曹操,别屠城了。曹操打仗之残暴,可一管窥。

另,徐晃攻的是易阳,涉县的具体情况不详。

黑山军首领张燕派使者来拜见曹操,请求派军协助曹操进攻袁氏兄弟,曹操委任他为平北将军。

衣赐履说:张燕是黑山变民集团的老大,是个有理想的贼寇,一直想在朝廷弄个正式编制。实际上,早在汉灵帝刘弘时期,张燕就受朝廷招安,谋了个平难中郎将的职务。贼寇身份还没完全洗白,董卓之乱爆发,各路军阀自己虽然打得一锅粥,但基本上仍视黑山军为贼寇。后来,张燕一直帮公孙瓒对抗袁绍,力量有所削弱。此番,张燕投奔曹老板,被拜为平北将军,后来又封为安国亭侯,采邑五百户,荫及子孙。张燕有点像宋江,是有眼光的变民集团首领,结局比宋江好。

五月,曹操毁去土山、地道,开凿壕沟,包围邺城,周长四十里。最初挖得很浅,即使灌满水,也到不了人的膝盖窝儿。审配在城上看见,放声大笑,没有派兵出来破坏。曹操派人连夜疏浚,一夜之间,挖成深二丈、宽二丈的深壕,把漳河水引入壕沟,完全断绝了邺城内外的联系。城中人饿死大半。

衣赐履说:但凡碰到这种即使中铁八局参与,也难以完成任务的记录,咱不用太当真。咱只要知道,曹操包围了邺城,围着城挖了一道壕沟,壕沟挺深,把漳河水引过来了,就可以了。至于挖了多久,审配有没有搞破坏,那些都不重要,史书只不过想突出曹公用兵如神,曹军执行力强而已。

七月,袁尚率军一万人回救邺城(曹操二三月间就来攻打邺城,袁尚到七月才回救,估计是被袁谭给缠住了,脱不了身)。军队尚未到达,但袁尚得让审配了解外面的形势,让他心里有个底,就与主簿、钜鹿郡(河北省宁晋县西南)人李孚商议,应该派人入城报信儿。李孚说,现在,曹操把邺城团团围住,如果随便派个人去,非但不能把内外情况都讲清楚,很可能连城都进不去,还是由我亲自去一趟吧。

袁尚说,你要带多少人?

李孚说,邺城被围成铁桶一般,人多了反而容易被曹军发觉,我只带三个人就够了。

李孚挑选了三个温良忠信之人,也不告诉他们要去哪,只让他们准备好口粮、肉脯等物品,不许携带武器,各配快马一匹。李孚让哥儿几个砍了一堆树枝,做了三十根儿责打人用的刑杖,挂在马身上,李孚自己戴上平上帻(武官用的头巾。帻读如则),一行四人黄昏时到达邺城。

当时,曹军下令邺城周边不许放牧,但是老百姓放羊、放牛还是颇有不少。李孚自称为都督,抵达城北曹军大营,沿着军营向东行,再由城东折向南行,一路上对围守的曹军将士严加呵斥,看见有失职的,揪过来就是一顿棍子,那三十根儿刑杖算是派上了用场。曹军将士被杖责,谁也想不到这位揍他们的爷,竟然是假冒的,竟然是袁尚那边儿的人!哥儿四个经过曹操大营,径直过去,从南围角又向西行,到达正对邺城正南的章门,找个由头儿,把围守的士兵臭训一顿,又给捆起来。然后打开营门,一路狂奔,飞马奔至城门之下。李孚向城上呼喊,袁军放下绳子,把李孚等人吊上城去。审配等看见李孚,悲喜交加,袁军击鼓高呼“万岁”!

围城的曹军官兵哪见过这种情况啊,全都看懵掉了。

【李孚真是个人物】

有人向曹操汇报,曹操笑了,说,这小子有两下子啊,咱既然没拦得住他进城,他要出城,恐怕也拦他不住吧。

李孚和审配交换过意见,打算出城。他知道曹军肯定守卫更紧,再假冒曹军的都督恐怕不行了,而自己必须尽快回去向袁尚报告,于是对审配说,现在城中粮少,城中老弱消耗粮食,又不能帮助守城,不如将这些人逐出城去,节省粮食。审配同意,入夜,挑出老弱数千人,让他们全都一手持白旗,一手举火把,从南面三个城门——凤阳门、章门(中阳门)、广阳门,同时出去向曹军投降。李孚则带着他那三个哥们儿,穿上同样的衣服,混在人群中出城。

当时围城的曹军将士,听说城里人要投降,又见万千火把涌出,火光照耀,煞是好看,大家伙儿看得十分快活,根本没人去核查这些人。李孚出得北门,从西北角突围而去。天明之后,曹操听说李孚已经跑掉,拍掌大笑,说,这小子真是个人物,果然不出我的所料!

衣赐履说:曹老板有时候确实很可爱,呵呵。这个李孚,实在太牛了!让人敬佩。

袁尚的援军到达以后,曹军将领们都认为,这是思归之军,一定人人拼死作战,不如先避其锋芒。

曹操说,袁尚如果从大路来,应当避开;如果沿着西山(邺城西方诸山)来,则将被我们击败。

胡三省注:从大道来,人怀救本之心,不顾胜败,有必死之志;沿山而来,可以前进,也可以后退,有倚险自保的意愿,没有誓死牺牲的决心。曹操对袁尚如此判断,正是兵法上观察敌人行动的契机。

袁尚果然沿着西山向邺城出发,抵达城东的阳平亭,距城十七里,依滏水(滏阳河)扎营。晚上,点火告知城中守军,城中也点火回应。审配率军出城,驻在城北,准备与袁尚内外夹击,冲破曹军的包围。曹操迎击审配,审配抵挡不住,退回城里。袁尚也被曹军击败,退到漳河拐弯处安营。曹操又下令包围袁尚营寨,袁尚胆寒,派使者向曹操请降,曹操拒绝,加紧攻击。袁尚乘夜逃走,退守祁山(河南省安阳市西)。曹操又进军包围,袁尚部将马延、张顗(读如以)等投降,袁尚全军溃散,袁尚逃往中山国(首府卢奴,河北省定州市)。

衣赐履说:我是没想明白,曹操绕城而挖的那四十里长的深沟,究竟发挥了什么作用。

曹军俘获了袁尚的全部辎重,得到袁尚的印绶、节杖、黄钺以及衣物等,向邺城守军展示,守军士气崩溃。审配给将士们鼓劲儿说:

大家一定要坚守死战!曹军已经疲惫不堪,袁熙(袁绍中子)率领的幽州援军就要赶到,我们还怕没有人来作主吗!

曹操巡视部队,审配埋伏强弩射击,差点射中曹操。

审配哥哥的儿子审荣为邺城东门(建春门)校尉。八月二日,审荣乘夜打开城门,放曹军入城。当时,审配在邺城东南的角楼上,看见曹军入城,知道大势已去,先前,辛评家人都被关在邺城监狱之中,审配痛恨辛评、郭图,认为邺城之所以被曹操攻破,都是这两个货导致的(此二人建议袁谭攻击袁尚),就派人到监狱将辛评家人全部诛杀。辛评的弟弟辛毗,此时正在曹军之中(去年八月或稍后,辛毗受袁谭指派,游说曹操攻打袁尚,可能就此归附了曹操。详见拙文《后官渡时代2:曹操收麦邺城,袁氏兄弟反目),赶去营救辛评家人,晚了一步。审配被曹军生擒,绑到大帐,辛毗迎面用马鞭猛抽审配的脑袋,大骂说,奴才,你今天死定了!

【确实是忠烈之鬼】

审配瞪着辛毗说:

狗东西,正是由于你们这些人,冀州才遭到曹军蹂躏,我恨不能亲手干掉你。而且,就凭你,能决定我的生死吗!

不久,曹操接见审配,对他说,你知道是谁开的城门吗?

审配说,不知道是哪个王八蛋。

曹操说,是你侄子审荣。

审配说,那个小王八蛋竟然这么没用!

曹操说,前向我巡视部队,你的弓弩可是够多的啊!

审配说,我还恨太少!

曹操说,你效忠于袁氏,自不得不如此。

曹操有心饶审配一命,但审配意气壮烈,始终没有一句屈服求饶的话,而辛毗等人在旁号哭不止,曹操就下令杀死审配。

当初,冀州人张子谦先投降了曹操,他一向与审配关系不好,笑着对审配说,正南(审配字),你比我如何?

审配厉声说,我呸!我审配是忠臣,你是什么东西!你特么就是个叛徒,还有脸来嘲笑我!

临行刑,审配大声命令刽子手让自己面向北方,说,我的君主就在北方。

衣赐履说:审配让人唏嘘啊!

现在,我们通过曹老板对审配的态度,来管窥一下,什么是政治。

《三国志·武帝纪》裴松之注引魏书载,公元204年,也就是攻克邺城这一年,曹操下了一道收田租令,命令说:

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袁氏之治也,使豪强擅恣,亲戚兼并;下民贫弱,代出租赋,炫鬻家财,不足应命;审配宗族,至乃藏匿罪人,为逋逃主(逋读如布,阴平,意思是逃亡)。欲望百姓亲附,甲兵强盛,岂可得邪!其收田租亩四升,户出绢二匹、绵二斤而已,他不得擅兴发。郡国守相明检察之,无令强民有所隐藏,而弱民兼赋也。

注意,在这道命令中,专门提到审配,而且只提了审配一个人。显然,审配既是冀州豪族,豪强擅恣,又藏匿罪人,属于罪不容诛的那种人。

然而,我们上文刚刚讲过,曹操本来是想放了审配的,只不过审配拒不低头,只好杀了。

那我们就想像一下,如果审配低了头,归降了曹操,这道收田租令里,还会把审配当成反面典型专门拿出来说事儿吗?

当然不会

也就是说,审配究竟坏不坏,恶不恶,贪不贪,霸道不霸道,完全取决于他对曹老板的态度。他不降,他就是豪强,就是恶霸,就是罪人;如果他降了,他就是好人,就是人才,史书会留下另一种记录。

一言以蔽之,后世对审配的印象,来自于史书对他的记录;而史书对他的记录,取决于他对曹老板的态度

真实的审配是什么样子,我们只能自行猜测、判断。

推而广之,史书对其他人的评价,亦当如此。

邺城既定,曹操亲自去袁绍墓前拜祭,悲从中来,涕泗横流。曹操安慰袁绍的妻子,退还袁家的财物,赐给绸缎丝绵等,又发给生活费用。

最初,袁绍与曹操共同起兵讨伐董卓,袁绍问曹操说,如果大事不成,有什么地方可以据守?

曹操说,你意下如何?

袁绍说,我南据黄河,北方依靠燕、代地区,收拢北方蛮族,向南争夺天下,大概可以成功吧!

曹操说,我任用天下才智之士,以大道驾驭他们,则无所不可。

衣赐履说:对两人的这次对话,大致有两种评价,完全相反。一种是说,袁绍对未来有清晰的规划,而且确实按照这个规划一步一步落实,而曹操还没想清楚今后要怎么做,只能说一些空泛的大话来搪塞袁绍;另一种是,袁绍的眼界太小,而曹老板则认识到“人”才是成就事业的关键,以大道使用人才,体现了曹操宏大的格局,云云。我倾向于前者。我不大相信曹操在未有一兵一卒时,就已经想到夺取天下的事了,至少与他的《让县自明白志令》相左。实际上,很多帝王级别的人物胜出,我个人认为,一方面要靠运气,另一方面是在大浪淘沙的过程中,走一步看一步,逐渐积累经验、认识,才形成自己的战略规划的。

九月,献帝下诏,任命曹操兼任冀州牧。曹操于是辞去兼任的兖州牧职务。

曹操延聘清河人崔琰为别驾从事。某日,曹操与一大帮子人聊天儿说,昨天,我查阅冀州户籍,可以征召三十万人,冀州真不愧是个大州啊。

崔琰说:

如今天下分崩,袁氏兄弟自相残杀,冀州的百姓水深火热,尸骸遍野无人掩埋。现在朝廷大军进驻冀州,没见有任何体察民间疾苦、救民于涂炭之中的举措,反而先计算能征召多少士兵,将这样的事情放在首位,这难道是敝州百姓对明公您的期望吗?!

此话一出,一众宾客,全都伏地失色,不晓得曹老板会怎么发飙。

曹操的表现,则倍受后世称道,他立即收敛得意之色,郑重向崔琰道歉。

【老崔,人品是没得说】

衣赐履说:我看到这里,就知道,崔琰死定了,只是个时间问题。曹操这样的政治人物,对老百姓究竟是什么样的态度,大略与他的诗中写的不太一样,他其实不大把百姓的死活当回事的,他更关心的是那三十万预备役士兵。听了崔琰的话,曹操改变了态度,向崔琰认错、道歉,云云,如果你信了,那你就信好了,反正我不信,呵呵。

曹老板本年已经五十岁了,观念上的东西,是不可能改的,他能改的,只是态度。崔琰反驳,曹操就发现自己尾巴翘得太高了,给崔琰这样的名士留下话儿把了,于是,果断道歉。道个歉,那三十万预备役一个都不会少,自己又得到“容人”的美名,何乐而不为?实际上,崔琰这样的人,曹操是不喜欢的,这样的人道德水准高,又爱较真儿挑毛病,很是讨厌,打天下、招揽人才的时候,不能杀;但天下定了之后,你再摆那种道德真君的臭架子,对不起,一准儿要杀。

还有那位从袁绍处叛逃到曹操处的许攸,因为他给曹操出了奇袭乌巢的主意,曹操才得以打赢官渡之战,因此,老许颇有些因得意而忘形,时不时当着大家的面,喊曹操的小名说,阿瞒,要不是我,你得不到冀州!

曹操笑着说,你说得对。

但心里非常不爽,后来找个由头儿把许攸杀了。

【点赞、点“在看”,都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