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成济:那一刻,未料被弃如敝履

 秉笔春秋吕书生 2021-01-13

  别后悠悠君莫问,无限事,不言中。开篇依然提醒大家出行时要注意防护呀。汉末时期人们讲求忠孝之事,有很多人以此扬名,并留下了相应的典故,也有人为此付出了性命。本篇就来聊聊成济。

成济和他的兄长成倅cuì都在三国时期留下了记载,不过他们都是因为关联到了弑杀曹髦一事才被载入史册,在《汉晋春秋》、《晋书》、《晋纪》、《魏氏春秋》、《魏末传》、《资治通鉴》等史料中都有提及贾充指使成济弑君一事,唯独《三国志》中隐去了贾充之名,这可能是陈寿著史时最大的曲笔。

成倅在高贵乡公曹髦时期担任骑督,成济担任太子舍人,案《通典·职官志》太子舍人本来执掌宿卫,在东汉时期也要和三署郎一样根据德行提拔或者罢黜。当天子即位没有太子时,唯独太子舍人可以不被免官,转而归属少府。

“后汉无员,更直宿卫,如三署郎中。凡帝初即位,未有太子,太子官属皆罢,唯舍人不省,属少府。魏因之。”——《通典·职官志》

成济作为曹魏的太子舍人,却是心向司马昭的,这也是在曹髦时期大多数朝臣的选择。甘露五年(260年),曹髦召集了王沈、王经、王业谋划讨伐司马昭,结果王沈、王业转头就去告知司马昭了。曹髦调集宫内兵马的动静自然也瞒不过司马昭,在他领着数百人出击时虽然司马伷没拦住,但很快就被贾充带领兵马拦下了。

曹髦天子的身份还是有一定威慑力的,贾充统领兵马都在犹豫要不要退去,但贾充派出了成济、成倅兄弟,并强调蓄养他们就是为了应对如今这种情形。各个史料对于是成济主动请缨还是贾充指派的有些出入,但可以明确成济、成倅就是执行者。

畜养汝等,正谓今日。今日之事,无所问也”——《三国志·高贵乡公纪》注引《汉晋春秋》

成济是亲手弑杀曹髦者,《魏末传》中倒是明确提及这源自贾充的命令,光天化日之下弑君是无论如何都遮掩不过去的,也不是一句“五月己丑,高贵乡公卒,年二十”就能带过的。弑君对于司马昭的名声是一次沉重的打击,贾充作为现场的带头人难辞其咎,所以司马昭在询问陈泰应对方法时,陈泰就坚决要处死贾充,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独有斩贾充,少可以谢天下耳”——《三国志·陈群传》注引《魏氏春秋》

但司马昭最终只是将弑君之罪归到了成济身上,要求皇太后指责曹髦“悖逆不道”,就差问一句“陛下何故反叛了”。司马昭上书朝廷要族诛成济,但成济兄弟并不认罪,他们站在屋顶上怒骂,最终被士卒射杀。

成济兄弟不即伏罪,袒而升屋,丑言悖慢;自下射之,乃殪。”——《三国志·高贵乡公纪》注引《魏氏春秋》

帮司马昭弑君的成济兄弟被族诛,拦截司马干入宫支援的大将军掾孙佑也不过是贬为庶民,也难怪成济兄弟拒不认罪,实在心绪难平。甚至贾充之母柳氏都不知道他的作为,还一直认定是成济不忠,多次在回忆时痛骂成济,何其荒谬。

“帝弟安阳侯干闻难欲入,佑谓干曰:‘未有入者,可从东掖门。’”——《晋书·荀勖传》

“初,充母柳见古今重节义,竟不知充与成济事,以济不忠,数追骂之”——《晋书·贾充传》

如有疏漏,还望指正。

贾充诗词:贾充:词人们对我的态度较为一致

孙秀:孙秀:往事悠悠,俱随尘扬

孟姓人物:汉末三国时期有哪些孟姓人物?

                         看官如感兴趣,关注下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