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传说中的“以针代药”…………(37方)

 新用户80382369 2021-01-13

培训时间:1月20日—1月22日(1月19日报道)

培训地址:广东广州

培训报道:李老师  15194565744

你有想过用银针代替中药吗?换个角度看针灸配穴,当银针和中药一样,配伍组成一个方子,那就是针方。今天我们一起看看“西北针王”郑魁山的家传针方,共37个针方,建议收藏。

魁山教授是我国著名针灸家,是当代针灸领域中手法派的杰出代表。甘肃省首届名中医、号称'西北针王'、'中国针灸当代针法研究之父',甘肃中医学院教授。

郑氏家传针灸秘方,是根据郑氏医家几代人的临床实践总结出来的疗效显著的针灸手法与配穴。现分享如下,供同行参考。

1.发散风寒方

处方:风池、大椎、风门、后溪。

手法:风池、大椎、风门用“烧山火”手法,不留针;后溪用“烧山火”手法,留针20~30分钟,使其产生热感发汗,以发散风寒、解表宣肺。

主治:风寒感冒,头痛无汗,鼻塞流涕。

诗曰:发散风寒取风池,大椎风门与后溪。四穴皆用烧山火,遍体发热汗淋漓。

2.透表肃肺方

处方:大椎、陶道、肺俞、合谷、列缺。

手法:大椎、陶道、肺俞用鼠爪刺法,出血;合谷、列缺用透天凉法,使其产生凉感出汗;以疏散风热、透表肃肺。

主治:风热感冒,头痛咳嗽,咽喉肿痛。

诗曰:透表肃肺取肺俞,大椎陶道挑血出,合谷列缺齐双用,透天凉法高热除。

3.祛风活络方

处方:风池、地仓、人中、下关、四白、合谷。

手法:患病在3天以内者,针双风池,用“烧山火”手法,使热感传到前额,出汗,不留针;人中向鼻中隔斜刺,以有泪为度;针健侧地仓沿皮透颊车;下关、四白、合谷用温散法,使其有温热感,留针15~20分钟,以祛风散寒、疏经活络;患病4天以后者,取以上穴位,用同样手法,针患侧,留针5~10分钟,以通调气血、温润经筋。

主治:面瘫,口眼喎斜。

诗曰:祛风活络取风池,人中地仓下关施,四白合谷烧山火,纠正口喎莫延迟。

4.祛风开窍法

处方:人中、承浆、百会、十宣。

手法:人中向鼻中隔斜刺,以有泪为度,承浆沿皮向下斜刺,百会向后沿皮斜刺,留针10~20分钟,十宣点刺出血,以祛风开窍、苏脑醒神。

主治:中风昏迷,痰迷心窍,小儿惊风。

诗曰:祛风开窍取人中,以泪为度人苏醒,承浆百会十宣刺,中风昏厥有奇功。

5.祛风化湿方

处方:梁丘、膝眼、阳陵泉、足三里。

手法:内膝眼向梁丘斜刺,外膝眼向血海斜刺,梁丘、阳陵泉、足三里用“烧山火”手法,使膝关节和下肢有热感,留针20~30分钟,以祛风化湿、散寒止痛、通利关节。

主治:风寒湿痹,膝关节肿痛。

诗曰:祛风化湿阳陵泉,梁丘膝眼足三里,痛痹施以烧山火,通关利节愈有期。

6.导痰开窍方

处方:旁廉泉、天突。

手法:旁廉泉用导痰法,以左手拇食二指紧切左右旁廉泉,候至患者作呕时,用指切速刺法点刺左右旁廉泉,使其激起内脏反射,上涌作呕,即可将顽痰呕出;如不能呕出,再以左手拇食捏紧双侧旁廉泉,中指抠天突穴,即可将顽痰呕出。

主治:中风闭证,小儿惊厥,麻疹出而复回,痰阻咽喉,不能吐出与咽下的险证。

诗曰:导痰开窍旁廉泉,捏紧速刺莫迟延,若是顽痰吐不出,急抠天突见奇功。

7.通结催吐方

处方:中脘、幽门、内关。

手法:中脘用催吐法,以左手中指紧按中脘穴,其他四指排开,按在左右两侧,让患者吞鼓腹中,右手持针向上刺,左手同时压按努力,随其呼吸向胸部反复推按、提插几次,使针感向上传导,令气上攻,激起内脏反射,上涌作呕,促其呕吐,迅速将针拔出。如仍不能呕吐,可用左手食中二指压按左右幽门穴,其他手指按在左右两侧,随其呼吸向胸部反复压按几次,候患者作呕时,点刺幽门穴,即可促其呕吐。

主治:食物中毒,食停胃脘,欲吐不出的险证。

诗曰:通结催吐取中脘,吞鼓腹中幽门通,内关提插施关闭,胃脘食物呕吐空。

8.泻热通便方

处方:大肠俞、天枢、丰隆、足三里。

手法:大肠俞用凉泻法,使凉感传到腹部及下肢,留针20~30分钟,以泻胃肠积热,通便止痛。

主治:胃肠实热,大便秘结。

诗曰:泻热通便大肠俞,天枢丰隆足三里,诸穴均施凉泻法,实热便秘即可除。

9.润肠通便方

处方:天枢、支沟、上巨虚、三阴交、照海。

手法:天枢、支沟透间使、上巨虚,用凉泻法,使腹部有凉感;三阴交、照海用补法,留针10~20分钟,以清热养阴、润肠通便。

主治:阴虚便秘,习惯性便秘。

诗曰:润肠通便上巨虚,支沟照海与天枢,三阴交穴明补泻,阴虚便秘即可除。

10.泻热祛毒方

处方:大椎、身柱、灵台、筋缩、脊中、命门、腰阳关、腰俞、膻中、玉堂。

手法:以上穴位用鼠爪刺法出血,不留针,先刺发病开始部位,后刺病的尾端,俗称“截头断尾”,然后刺合谷,内关用凉泻法,留针20分钟,使凉感向肩部传导,以泻热祛毒、止痛消肿。

主治:头项面部疖肿,带状疱疹。

诗曰:泻热祛毒腰阳关,大椎灵台膻中间,止痛消肿鼠爪刺,疮疖疱疹即可痊。

11.活血通经方

处方:气海、关元、气穴、合谷、三阴交。

手法:气海、关元、气穴用补法,合谷、三阴交用平补平泻法,使上下肢和小腹产生酸胀感,留针20~30分钟,以理气活血、通经止痛。

主治:经闭、月经不调。

诗曰:活血通经三阴交,气海气穴关元窍,合谷穴上分补泻,通调月经疗效高。

12.疏肝理气方

处方:膈俞、肝俞、膻中、期门、太冲。

手法:膈俞、肝俞用平补平泻法,使针感传到胸部,不留针;膻中、期门、太冲用平补平泻法,使针感传到腹部和下肢,留针20~30分钟,以疏肝解郁、理气止痛。

主治:肝郁气滞,胸胁胀痛。

诗曰:疏肝理气取肝俞,膈俞膻中期门通,平补平泻太冲穴,胸胁腹痛有奇功。

13.理气定喘方

处方:膻中、百劳、大椎、定喘、列缺。

手法:膻中沿皮向下刺8分,百劳、大椎、定喘、列缺用金鸡啄米法,使其产生酸胀感,留针20~30分钟,以宣肺化痰、理气定喘。

主治:咳嗽哮喘,急慢性气管炎。

诗曰:理气定喘针膻中,百劳大椎定喘灵,宣肺化痰列缺穴,金鸡啄米喘咳平。

14.疏经镇痛方

处方:风池、百会、头维、太阳、合谷。

手法:风池用温通法,使温热感传到前额,不留针;其他各穴用平补平泻法,留针20~30分钟,以扶正祛邪、疏经镇痛。

主治:头晕、头胀及各种头痛。

诗曰:疏经镇痛取百会,风池太阳及头维,合谷穴中明补泻,头痛针效疾如飞。

15.活血明目方

处方:风池、内睛明、球后、攒竹、瞳子髎、肝俞、肾俞。

手法:风池用热补法,使热感传到眼底,肝俞用平补平泻法,肾俞用补法,不留针;内睛明、球后用压针缓进法,攒竹、瞳子髎用热补法,使热感传到眼内,留针20~30分钟,以平肝补肾、活血明目。

主治:青盲、暴盲、云雾移睛等眼病。

诗曰:活血明目内睛明,风池球后瞳子髎,攒竹肝俞肾俞穴,青盲暴盲疗效高。

16.开窍聪耳方

处方:风池、百会、翳风、头窍阴、听宫、支沟。

手法:风池用平补平泻法,使针感传到耳区,不留针;百会、翳风、头窍阴、听宫、支沟用平补平泻法,使耳区和上肢有酸胀感,留针20~30分钟,以疏经活络、开窍聪耳。

主治:耳鸣耳聋。

诗曰:开窍聪耳头窍阴,风池百会与翳风,听宫支沟明补泻,耳鸣耳聋有奇功。

17.通鼻开窍方

处方:风池、上星、上迎香、合谷、列缺。

手法:风池用“烧山火”手法,使热感传到鼻腔或前额,不留针;上迎香点刺;上星、合谷、列缺用平补平泻法,留针10~20分钟,以疏风活络、通利鼻窍。

主治:鼻渊,鼻塞流涕,不闻香臭。

诗曰:通鼻开窍上迎香,风池上星合谷当,列缺穴处明补泻,鼻塞鼻渊可安康。

18.顺气降逆方

处方:天突、膻中、冲门、内关、公孙。

手法:将针捋成弓形,弓背贴向喉咙,从天突向下压入1~1.5寸;膻中、冲门、内关、公孙用平补平泻法,留针20~30分钟,以顺气降逆、通利咽喉。

主治:逆气上冲,梅核气,咽喉异物感等。

诗曰:顺气降逆针天突,膻中冲门公孙穴,内关穴中明补泻,梅核逆气即可解。

19.豁痰利咽方

处方:风府、上廉泉、列缺、阳溪、三阴交、照海。

手法:风府向下颏斜刺5分深左右,上廉泉向上直刺1寸左右,用平补平泻法,使针感向舌根和咽喉传导,不留针;列缺向上斜刺,阳溪向太渊透刺,用泻法,使针感向上下传导;三阴交、照海用热补法,使针感上下传导,留针10~20分钟,以豁痰化湿、开窍利咽。

主治:中风瘫痪,顺口流涎,吞咽困难,水米不下。

诗曰:豁痰利咽上廉泉,风府列缺阳溪边,三阴交与照海补,吞咽饮食不再难。

20.开窍解语方

处方:哑门、金津、玉液、合谷。

手法:哑门向下颏斜刺,使针感传到舌根,不留针;金津、玉液用金钩钓鱼法,不留针;合谷用平补平泻法,留针20~30分钟,使针感向口腔传导,以疏通经络、开窍解语。

主治:中风失语,舌强不语,音哑等。

诗曰:开窍解语针哑门,金津玉液钓鱼针,合谷穴中平补泻,哑口不语效如神。

21.温中散寒方

处方:脾俞、胃俞、中脘、下脘、梁门、足三里。

手法:脾俞、胃俞用热补法,使热感传到腹部,不留针;其他各穴用热补法,使腹部和下肢有热感,留针20~30分钟,以补益阳气、温中散寒。

主治:虚寒胃痛,消化不良等症。

诗曰:温中散寒取中脘,下脘梁门足三里,脾俞胃俞用热补,虚寒胃痛把身离。

22.温肾壮阳方

处方:肾俞、关元俞、上髎、气海、关元、三阴交。

手法:肾俞、关元俞、上髎用热补法,使热感传到腰骶和腹部,不留针;气海、关元、三阴交用热补法,使热感传到腹部及下肢,留针10~20分钟,以温肾壮阳、固摄精关。

主治:阳痿、遗精、遗尿、腰膝酸软等虚寒证。

诗曰:温肾壮阳关元俞,肾俞上髎三阴交,气海关元用热补,遗精阳痿疗效高。

23.温经祛寒方

处方:天枢、关元、气穴、三阴交、大敦。

手法:大敦灸20~30分钟;天枢、关元、气穴、三阴交用热补法,留针20~30分钟,使腹部及下肢有热感,以温经祛寒、理气止痛。

主治:寒滞厥阴,阴囊肿痛,疝气痛经等。

诗曰:温经祛寒取关元,天枢气穴三阴交,大敦艾灸二十壮,疝气痛经当时消。

24.温通经络方

处方:肩髃、曲池、外关、合谷、环跳、阳陵泉、足三里,悬钟。

手法:肩髃、曲池、外关、合谷、环跳、阳陵泉、足三里、悬钟,依次从上往下用“烧山火”手法,使热感传到肢体末端,以温经活络、通调气血。

主治:瘫痪、痿躄、半身不遂等。

诗曰:温通经络阳陵泉,肩髃曲池合谷连,外关环跳三里穴,悬钟瘫痪即可安。

25.清心安神方

处方:巨阙、内关、神门、丰隆、公孙。

手法:巨阙、神门用平补平泻法,内关、丰隆、公孙用凉泻法,使上下肢有凉感,留针20~30分钟,以祛痰降逆、清心安神。

主治:热犯心包,神昏谵语,喜笑若狂。

诗曰:清心安神取内关,巨阙丰隆与神门,公孙穴用凉泻法,神昏谵语即离身。

26.清心醒神方

处方:内关、人中、合谷、丰隆。

手法:人中向鼻中隔斜刺,以有泪为度,内关、丰隆用凉泻法,使其产生凉感,合谷用怪蟒翻身法,以祛风豁痰、清心醒神。

主治:疯狂、癔病、脏躁症、精神病。

诗曰:清心醒神取内关,怪蟒翻身合谷边,人中丰隆凉泻法,疯狂脏躁即可安。

27.清肺止咳方

处方:肺俞、大椎、尺泽、列缺、少商。

手法:少商点刺出血;大椎、肺俞用凉泻法,使凉感传到胸部,不留针;尺泽、列缺用凉泻法,使上肢有凉感,留针20~30分钟,以清热宣肺、豁痰止咳。

主治:风热犯肺,身热鼻扇,咳喘胸痛。

诗曰:清肺止咳取肺俞,大椎尺泽列缺泻。少商点刺几滴血,热咳痰喘即可解。

28.清热理中方

处方:尺泽、委中、中脘、天枢、足三里。

手法:尺泽、委中用三棱针点刺出血,以泻毒热,止吐止泻;中脘、天枢、足三里用平补平泻法,留针20~30分钟,以疏导胃气。

主治:霍乱腹痛,上吐下泻。

诗曰:清热理中足三里,尺泽委中血几滴,中脘天枢理中气,霍乱吐泻效真奇。

29.清热解毒方

处方:翳风、颊车、合谷、商阳、少商。

手法:商阳、少商点刺出血;翳风、颊车、合谷用凉泻法,使口腔与上肢有凉感,以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主治:痄腮温毒,口唇生疮,咽喉肿痛。

诗曰:清热解毒针翳风,颊车合谷凉感生,商阳少商几滴血,痄腮口疮见奇功。

30.补中益气方

处方:中脘、天枢、气海、足三里。

手法:中脘、天枢、气海用热补法,使腹部及会阴有热感;足三里用热补法,使下肢有热感。留针20~30分钟,以暖脾温中、益气涩肠。

主治:脘腹隐痛,消化不良,脾虚泄泻等。

诗曰:补中益气足三里,中脘天枢气海居,热补留针和气血,温脾暖腹最适宜。

31.培元止泻方

处方:中脘、天枢、气海、腰俞、会阳。

手法:中脘、天枢、气海用热补法,使腹部及肛门有热感,留针20~30分钟,出针后针腰俞、会阳,使热感传到小腹及肛门,以暖腹涩肠、培元止泻。

主治:脾肾虚损,久泻久痢,五更下泻。

诗曰:培元止泻取会阳,中脘天枢气海当,腰俞适以热补法,脾虚肾泻得安康。

32.升提举陷方

处方:中脘、梁门、天枢、气海、足三里。

手法:中脘向下斜刺透下脘,梁门向下斜刺透关门,天枢向下斜刺透外陵,气海向下斜刺透关元,足三里用热补法,使腹部及下肢有热感,以温中暖腹,促使胃腑提升。

主治:中气下陷,下元不固,胃腑下垂。

诗曰:升提举陷足三里,中脘梁门透关门,天枢气海关元透,胃腑复位效如神。

33.养心定痛方

处方:心俞、膻中、巨阙、内关。

手法:心俞用热补法,使热感传到胸部,不留针;膻中、巨阙、内关用热补法,使胸腹部及上肢有热感,留针20~30分钟,以补益气血、养心安神。

主治:心血虚损,脉律不整,心绞痛等。

诗曰:养心安神取心俞,膻中巨阙内关补,四穴如能明补泻,心痛胸闷即可除。

34.升提摄血方

处方:隐白、行间、人中。

手法:隐白、行间向上斜刺,用补法,使针感向腹部传导,人中向鼻中隔斜刺,用补法,有泪为度,留针30~60分钟,以固气摄血、回阳救脱。

主治:血崩昏迷,月经过多等。

诗曰:升提摄血配方好,隐白统血人中妙,更有行间调肝血,血崩昏迷有奇效。

35.回阳固脱方

处方:人中、神阙、关元、腰俞、会阳。

手法:人中向鼻中隔斜刺,有泪为度;神阙、关元隔盐灸20~30壮;腰俞、会阳向上斜刺,用热补法,使热感传到腰部及腹部,留针10~20分钟,以培元醒神、回阳固脱。

主治:中风脱证,亡阴亡阳等一切险症。

诗曰:回阳固脱灸神阙,关元腰俞与会阳,人中穴中定要补,脱气脱血保安康。

36.消食导滞方

处方:上脘、中脘、天枢、三关。

手法:上脘、中脘、天枢点刺;三关点刺出血或挤出黄水,以消食导滞、通调胃肠。

主治:小儿乳食积滞,吐乳吐食,消化不良。

诗曰:消食导滞取上脘,中脘天枢一齐点,三关纹上几滴血,乳食积滞便可痊。

37.消肿镇痛方

处方:阿是穴、手小节。

手法:阿是穴(闪挫伤局部未破处)用围刺法,起针后针手小节,左病取右,右病取左,用平补平泻法,留针20~30分钟,留针期间每3~5分钟行针1次,使针感放散传导,同时让患者活动患处,以活血化瘀、疏经止痛。

主治:闪挫跌打,筋肉损伤,骨折无伤口者。

诗曰:消肿镇痛阿是先,四周围刺活瘀血,后针健侧手小节,挫伤肿痛即可解。

版权声明:  本平台旨在传播医文化知识, 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信息。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