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的管教,正在让孩子变成一颗茧

 君说乎总舵主 2021-01-13


”很多心理学课程,不学还好,学完了有人回去都离婚了。“ 洪老师说。

我问为什么?

明显教人的没教对,学习的也没学好。



01


从西方流传进来的心理学,带着西方文化的基因。在西方文化中,主张的是自由,天赋人权,个性的张扬。但是在东方文化中,更主张伦理秩序,隐忍和付出。

如果学到后来,都关注自己的情绪,都张扬了,都忍不了了,看不下去了,家庭和夫妻关系,这个原本的道场,也就不复存在了。

在中国一直以来都非常推崇妻和母的重要的作用,不论是哲学,伦理学,文学中,都给女性留出了许多卓越而重要的位置。

无论是神话里的女娲,精卫,还是著名历史人物的母亲们,孟母,岳母,都有柔且韧,厚德载物。

最近梁启超《新民说》里这句 “女子本弱,为母则刚” 流传甚广,短视频再怎么娱乐化,母亲的隐忍和付出总是会激起中国人深深的感恩之情。

而中国式女性再怎么刚,也不会金刚怒目,女性到了耄耋之年,更多是慈眉善目,慈悲为怀的老太太。

然而现代女性,放眼望去,“刚刚”滴母亲真不少见。

舵主每周末都会送女儿去打排球,3小个小时训练时间,我会在肯德基坐下来办公,看书,写文章,每一个小时,身边的家庭就会轮换一波,妈妈们带着孩子先吃早饭,然后辅导功课的名画面逐一登场。

这个英语单词又拼错了!你们不是学过吗?

这个是你们老师要求做的,赶紧做,赶紧上传!

你还要不要下午出去玩,要玩就现在抓紧点!

这些妈妈们,估计职场上也很能干,厅堂上也不差,能辅导孩子作业,知识水平也还行吧,为了孩子也是挺能”付出“,劳心劳肺。

但是她们对孩子的”爱“是包办式的,掌控式的,捆绑式的;孩子被盯得死死的,被剥夺了自主的空间妈妈们对孩子的容错率也极低,像是一架直升飞机,不停地在头顶盘旋轰鸣。

舵主还有个朋友,跟我说他们办公室有个妈妈,疫情期间给家里安装了一个摄像头,上班的时候,每当看见孩子没有出现在画面内,就会给孩子打电话,担心孩子贪玩,没有做功课。

我要是那个孩子,心里就想逃离那个家。因为那不是家,是监狱,是牢笼。

所以为什么,有些孩子高考填志愿,要填得远远的,因为终于有个能力有机会远离这个给他太多难堪和伤痛的地方。




02


洪老师今天分享了一段儿子道道和外公的对话,道道回家没有做作业,先玩了一会。

外公就说,道道啊,你怎么不像前几天那样积极主动做作业了呢?

道道怼,你提醒我了,我还怎么积极主动!


不知道做家长的,有没有看见孩子在家里闲着,手捧ipad,就会有一种焦虑从心头迸发,你怎么就不知道看看书,你看隔壁老王家的儿子,已经会背唐诗600首了,学学人家……

3号人格听说自己要落后了,是很容易被这种方法激励起来的,譬如舵主和妞妞这种。换做其他号码呢?

假如你恰好遇到了一位9号宝宝,活得省水省电省体力的9号宝宝,可不会像3号宝宝那样追求更快更高更强,他们很容易让身体舒舒服服。

他们回答你问题也会非常节省,通常嗯啊,知道了,或者就是一问三不知。

作为家长急了,你小子怎么就不急呢?

呆萌的9号宝宝心想,急又有什么用呢?急就能急出好成绩吗?

在一些妈妈看来,有了一个急切的欲望,似乎就可以拿到好的结果,细想一下,这个逻辑不荒谬么?

这个时候,9号宝宝是来提醒你,请你等一等。

大多数孩子,如果在家里熬上两三天,啥事不干,或者啥事都干了,总会自己去找点有意义的事儿去做,那个时候才是和自己的生命力链接,不是被威逼利诱,也不是被耳提面命才被迫去做。

舵主更相信的是,每个孩子都有向善的本性,都有要变得更好的心愿,没有人希望自己越变越坏,越来越烂,越来越差劲。

揠苗助长的故事,我们都懂,可是很多家长还是会忍不住挑战一下老祖宗的教训。其实孩子成长过程中很多的失误,而非错误,只需要你愿意慢下来,等一等,他就不再是失误。

可是有些人等不及。

很多妈妈们等不及,就撸起袖子替孩子做主了。那么孩子还需要做什么呢,做个服从者就好了。

所有的决定,所有的安排,所有的发生都是你计划和预见的,我就不用思考,不用发挥,更不用负责,错了也不关我的事,都是因为你!

你的管教,正在让孩子变成一颗茧,一颗不会化蝶的茧,因为他们的灵魂会僵死在这个窒息的空间里。

在妞妞刚上小学的时候,我曾也有过一段时间焦虑,因为孩子从来没在幼儿园阶段上过任何课外文化课,当时崇尚的是自然愉快教育。

进了小学第一天英语摸底,没想到就遇到了挑战。

为了几个简单的自我介绍的句子,我开始辅导功课了,禁不住露出高压的神态和语气,让我们家的小3号很受挫,禁不住直抹眼泪。

后来我发现,我的辅导能力可能还不如一个app,因为它会比我更精准地纠错,更耐心地重复,更及时地表扬和赞美。

如果一个APP都可以更好地做孩子的教育,要我这个妈做什么?

因为我们根本就教错了东西,力用错了地方。


君说乎心理学共同成长团体工作坊之十一


03


随着孩子上了3年级,也随着洪新老师的九型人格课程的推进,以及我们心理学团体的共修,觉察从理论到实践,我越来越快得能留意到我的焦虑,留意到我的注意力模式,也留意到我对孩子的不合理的期待。

我也鼓励女儿说,如果妈妈变得严肃了,你提醒我笑一笑。而我也会在严肃地教导后,开一个幽默的玩笑,挽回那个自动化模式下的”刚“,变回我该有的”柔“。

"刚"了半天,于事无补,孩子不会因为你”刚“了就长记性,生智慧了。

说了半天妈妈,爸爸去哪里了?

梁启超在《新民说》里还有下半句,男子本强,为父则柔。

你看父亲的”柔“和母亲的”刚“在这里形成了另一个层面的对比。

爸爸不是不想参与家庭教育,可能有时候他的”柔“被解读成为了不作为,瞎胡闹,不上心,没原则,只知道陪着孩子玩,不管学习……

所以,爸爸们干脆做甩手掌柜,你can你up!可能还抱着看戏的心态,我倒要瞧瞧,孩子的错题基因,到底遗传的谁的?

孩子在加入集体之前,需要妈妈的关爱,让他感受并建立一种安全感。但是在他开始脱离家庭走向更大的世界时,需要爸爸的加入。

爸爸让他明白什么是面对未知的勇气,面对朋友的义气,接受失败、永不放弃的坚持,还有远大的梦想和脚踏实地的行动。

各位爸爸,你们是这样一个有勇气,有义气,有坚持,有梦想,有行动的君子吗?

所以每一次家庭教育的实践,与其说是我们在教导孩子,不如说借教导孩子,我们再修炼自身。

如果没有夫妻这个道场,如果没有家庭教育这个道场,我们还怎么会遇到更好的自己呢?

别让你的错误管教,让孩子变成了一颗茧,不然早晚我们会作茧自缚。



作者:总舵主,坐标魔都,终身学习践行者和领导者,运营着500+人的终身学习社区「君说乎」,生涯与人生设计咨询师,培训师,教练;热爱阅读,运动,写作,灵魂有趣,身材无敌的中年冻龄老母亲。如果你喜欢舵主的文章,欢迎关注本公众号,也欢迎你线下到君说乎之家来参与更多学习活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