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东方陶瓷】武夷山遇林亭窑

 RK588 2021-01-13

说建盏

条达者为上。

玉毫

青黑,

盏色贵

徽宗说

遇林亭窑址位于武夷山风景名胜区的西北部,面积达6万余平方米,是我国宋代八大窑系中的建窑系窑址之一。1958年全国文物普查被发现后,于1961年5月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全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发掘地段内,发掘清理了宋代两座半地穴平焰斜面龙窑,其中一座长73.2米,另一座长达113.1米。两座窑基宽均为2米.是目前全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宋代古窑址之一。经发掘出土大量宋代黑釉、青釉瓷器及窑具标本。发掘资料表明,遇林亭窑址的瓷器产品以“茶盏”类茶具为大宗,并普遍存在精、粗兼备,黑釉、青釉瓷器并烧的现象,出土了大量的釉色甘黑发亮、古朴美观的建盏,内有明晰艳丽的兔毫纹。特别重要的是发现了一批“描金、银彩”的黑釉瓷碗,在中国乃至世界同类窑址中属首次发现,在国际传世品中极为罕见。

宋朝末年,到处兵慌马乱,民不聊生,从江西逃难到武夷山落脚当茶工的很多。有一天,在莲花峰旁边的溪边,有三个江西老乡碰巧走到一块了。互问之下,齐巧都是烧窑的陶瓷师傅。也真有趣,而且都是来自景德镇,并且都姓林。他们谈明之后皆大欢喜。那时,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更觉分外的亲切了。于是,他们就掬武夷九曲溪为酒,拔忘忧草花当烛,捻狗尾草杆作香,三人结为生死与共的患难弟兄,在莲花峰下挖窑烧陶瓷具贩卖于星村、崇安之间。没多久,因为三林团结一心,勤劳肯干,手艺精湛,窑厂大有起色,很赚了一些钱。三位姓林的窑工商量后,决定便利过往客商行人歇脚避雨乘凉,也纪念三人巧遇,就在九曲溪星村边修了一座四柱凉亭,取名“遇林亭”。

再说三林兄弟中,林老大烧瓷技艺最精,人称神手老大。他制出的一种乌金釉喇叭碗,装鱼肉米饭,大热天也不发馊。远近富户贫家,都愿意买上几个。

林老大有对孪生儿女,哥哥叫甘露,妹妹叫灵芝。这两个孩子实在活泼可爱极了,才十二、三岁就会做好多事情:替村里老妈妈拔猪菜、拾柴火呀;替窑工们去溪里挑水来和泥呀;还有帮窑工师傅添柴送火呀等等,很是得人喜爱,没有一个不夸赞的。

说来也真怪奇,凡是甘露和灵芝和的泥、烧的火,这窑陶瓷烧出来的陶瓷就特别好,乌金发亮,光采四射。

甘露和灵芝在神手老大的教诲下,渐渐地继承父艺,会做喇叭碗,也能涂釉上花,还能捏花像花,捏鸟能飞,塑鱼会游,神态栩栩如生哩!

有一天夜里,大藏峰半壁下金鸡洞的那头神鸡,突然飞到遇林窑上叫了三声。喝!碰巧是甘露和灵芝烧火的那窑瓷具正在出窑:那陶瓷公鸡也跟着昂头引吭;瓷鸟儿边唱边飞;小瓷兔也一下蹦进了草丛。甘露手上正拿着两条瓷青鱼,只觉得手心一滑,喇溜一声那鱼儿蹦进水沟,就顺水摇头摆尾地游进九曲溪里去了。

窑工们看呆了。二林和三林抱起侄儿侄女很是亲了一番。

从此,这事情象长了翅膀的神话越传越远,纷纷传说遇林窑出了一对小瓷仙,那金鸡也为他们报喜高唱呢!

谁晓得,这事竟传到了那临安城中皇帝昏君的耳中,就传旨崇安县令在送贡茶时要选一批遇林窑瓷具进宫。昏君见进贡来的各种瓷具,果真形态栩栩如生,就决定把遇林窑据为己有,下了一道圣旨,改遇林窑为皇窑。还传旨要神手老大烧出一窑会叫会唱会跳会飞的珍禽异兽的陶瓷进贡朝廷。

昏君有令,奴才拍马。一贯善于阿谀奉迎的太监奉令传旨,来到了武夷山的莲花峰下,窑工们可就吃尽苦头了:每天起早摸黑,用尽心机精雕细刻,做工稍有怠慢或损坏一点粗坯,轻则捆绑鞭打,重则鎯铛入狱。小小年纪的甘露和灵芝也遭了殃:既不能到山上采野花了,也不能到溪里摸鱼虾了;一天到晚愁眉苦脸地跟着大人默默地做工。

过了七七四十九天,官窑开封了。

太监心里暗喜:向皇上邀功领赏的机会到啦!可是他一看,就傻了眼:出窑的虫鱼鸟兽都是愁眉苦脸的,耷拉着脑袋,不叫不唱,叫人看了就生气!

太监摸着酒糟鼻子挥起鞭子大喊大叫,要治神手老大的“欺君之罪”!

神手老大心生一计,说:“老爷!这些鱼虫鸟兽怕你手上的鞭子呀!它们见了天子,浴沐皇恩,就会跑动叫出声来哩。”众窑工也紧忙跟着说:“是呀是呀!皇恩浩荡,天威感人,百鸟千兽见了皇上都会叩头呢!”说得太监将信将疑地只好下令装箱入贡了。

结果呢?那昏君见了贡品,起初还高兴;可东看看,西瞧瞧,就不笑了,问:“怎么都低头不作声啊?”

太监吓得出了一脊背冷汗,但还能急中生智,信口答道:“这个嘛……这个启奏陛下:圣上天威无比,百鸟万兽低头称臣,怎敢有声?”

昏君听了这拍马颂词,龙颜大喜,就赏太监御前进食,让他喝了三杯御酒。

太监喝过酒,飘飘然了,趁机又出了一个坏主意说:“启奏陛下:要是让神手老大烧一架龙床,皇上躺着腾云驾雾上天宫,万岁不就成了活神仙了吗?”

“对呀!对对对呀!”昏瞆的皇帝也飘飘然了,连声说:“爱卿所奏极是!如再放上两个小瓷仙祭窑,那龙床岂不更有仙气了吗?”

太监受宠若惊,也赶紧应声拍马说:“陛下真是英明圣君!童男童女活祭,也算他们造化!他们跟着陛下上天宫去烧窑,这世上也就没有会叫会跳的瓷鸡瓷狗了!吓!吓!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一席语,说得昏君龙心大悦,又派太监为朝廷特使,封官一品,赏银万两,要他立即赶赴武夷,监督窑工早日烧出上天的龙床来。

这狡猾奸诈的太监一到遇林亭,就下令捉拿甘露、灵芝,把他们兄妹关押起来,并下令限一个月内做成龙床。这可急坏了三林弟兄和窑工们。

窑工们一面劝慰悲愤欲绝的神手老大,一面纷纷出谋献策。大家为了甘露和灵芝兄妹免遭毒手,齐心协力日夜赶制龙床:眼睛熬红了,泪水滴在瓷坯上成了龙鳞;手磨出血了,滴落在土地里便开出了鲜红的石蒜花。十多个日日夜夜,龙床坯做成了。神手老大报告太监,要求入窑烧制,并请太监实现释放甘露、灵芝的诺言。

太监一批人马,带着甘露和灵芝兄妹来到遇林窑前,一看,果然有一架玲珑剔透的白陶龙床,雕得跃跃欲腾,咂了咂厚咀唇,就下令起火烧窑。众窑工又恳求释放甘露兄妹,那太监这时才慢吞吞地摸出勒令甘露和灵芝兄妹活祭龙窑的圣旨,读了起来。

这一读不打紧,头一个昏倒在地上的是神老大的妻子。第二个抱头喊天的是二林兄弟。气昏了的神手老大人变呆了!窑工涌了过来,要抢走甘露和灵芝。

太监和两旁的校尉霍地拔出刀剑来,厉声高喊:“谁敢违旨?杀头示众!”

两旁校尉见太监手一挥,立时要将甘露和灵芝举起投入窑火中时,只听得三林大喝一声:“该杀的昏君!救人哪——”窑工们拿起巨石砸进窑中,压熄了窑火,也砸碎了龙床,三林抱过甘露和灵芝兄妹回身就跑。这时,留下的窑工和附近百姓,扛起锄头,举着铁棍,万众一心地呼喊着赶了过来,吓得太监带着人马窜逃回京去了。

悲愤的窑工们忍痛砸了那一口口心爱的遇林窑,在最后一口窑前,神手老大忍不住抱头长叹,泪如泉涌。这窑里有烧好待取的各种奇珍,有会游的瓷鱼,会跑的瓷兔和会叫的瓷公鸡。他不忍心再毁掉这口窑了,但又不愿让这些奇珍异宝落入昏君手中。窑工们搬来泥坯,把这口窑封起,用泥沙盖没,才三步一回头地离开窑场,又流落他乡去了……所以,直到现在,民间传说遇林窑还有一窑没开呢!

遇林亭一号遗址

1号窑炉是一座沿着山坡斜上而建的'龙窑',全长73.2米,每窑约可烧制 5万件瓷器。

遇林亭六号遗址

遇林亭六号遗址位于星村镇西侧山坡上,出土大量窑具,出土少量青釉瓷跟窑具。

遇林亭窑金彩银彩盏

遇林亭以烧制黑釉茶盏为大宗产品,同时也兼烧盘、碟、罐、灯盏等生活用瓷,产品精粗并存,黑釉、青釉并烧,说明该窑当时迎合不同层次的需要,发掘中最重要的发现是出土了一批“描金”、“银彩”的黑釉茶盏,内容有山水、花鸟及“寿山福海”、“武夷山图”、“武夷精舍图”,有的在图形外圈还写有朱熹的《武夷九曲棹歌》的前四句——武夷山上有仙灵,山下寒流曲曲清。欲识个中奇绝处,棹歌闲听两三声。这种类型的黑釉盏,在国内传世品仅有3件,且多年前均已流散到境外去了,目前日本就有收藏。过去因缺乏标本,不能明确描金黑盏产地,只能从器形、色釉上判断为建窑系产品。此次遇林亭窑址发掘出“描金、银彩”黑釉盏是建窑系窑址中的首次发现,解决了“描金、银彩”黑釉盏的产地问题,证明了遇林亭窑在宋代烧制上等黑釉盏的实事。

泉州府后山遗址出土描金银盏

私人藏瓷片

遇林亭

遇林亭

篆盘云缕洗尘襟

毫盏雪涛驱滞思

香色两超胜

兔瓯试玉尘

陆游

遇林亭窑描银盏

遇林亭

却可以明志。

茶人淡泊

却可以致远,

茶香宁静 

陆羽

             文章出自《武夷山古遗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