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商宏志:俊逸鲍参军——黄梅的千年文脉

 曹锦军围炉 2021-01-13


俊逸鲍参军——黄梅的千年文脉

商宏志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尊酒,重与细论文”。这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一首诗《春日怀李白》,赞扬李白的诗才,称赞他的诗意境清新,像庾信一样;风格超逸,如鲍照一般。而大诗人李白,向来恃才傲物,但六朝诗人鲍照,却是他非常钦慕的对象。李白还成功地吸取鲍诗的长处并融入自己的创作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诗歌风格。

鲍照(414—466),南朝宋文学家,字明远,生于晋义熙十年,东海(今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人,与颜延之、谢灵运并称为“元嘉三大家”。夫人张文姬、妹鲍令晖亦工词藻。

元嘉年间,宋临川王爱鲍照之才,授为侍郎,王薨,始兴王浚又引为侍郎。孝武初,迁太学博士,兼中书舍人,出为秣陵令,又转永嘉令。大明五年(461年),临海郡王刘子顼镇荆州,鲍照掌管书记,任前军参军,驻守寻阳(古县名,即黄梅)。泰始二年(466年),文帝十一子刘彧杀前废帝刘子业自立,是为明帝。子顼响应了晋安王刘子勋反对刘彧的斗争。八月,宋将沈攸之率部入寻阳,诛杀王子勋,子顼被赐死,鲍照亦为宋景所害,埋葬于县城外西池塘的西岸。明弘治十四年《黄州府志》载:“鲍参军墓在县治后,有一土堆,相传云然”。清顺治十七年《黄梅县志》载:“去县治北半里许,历段家岭折而西南向二尺,有枯树,证前宋鲍照墓”。

黄梅是鲍照的第二故乡,也是他的安息之地。后人因仰慕鲍照“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的爱国情怀和俊逸之风,在其黄梅故宅县鼓楼门外修鲍公祠(后改建仪门右),塑参军身着甲胄像,千古祭祀,万世怀念。光绪二年《黄梅县志》载:“每岁春秋戊祭及朔望必临焉,行一跪三叩礼”。明代邑进士、中丞石崑玉曾重新竖碑,清康熙五十年邑人蒋在峰又重立,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知县俞昌烈、教谕宋赞元与邑人帅宗㮣、石景熙、蒋傚濬、石以鉴、喻权等人再次重修,邑进士喻溥之子、邑候选训导喻权献西门外田五亩为参军墓祭产。现存墓碑位于鲍照路中间,背倚一株大树,高1.96米,宽0.9米,为封土堆砖室墓,墓面南向,碑上刻有“南朝宋参军鲍公明远之墓”等字,书体雄健,属于县重点保护文物。

乾隆二十三(1758)年,黄梅知县薛乘时在墓前修建了“俊逸亭”,多有诗人雅士凭吊诗作,后毁于兵灾。乾隆五十四年《黄梅县志》载:“俊逸亭在鲍明远墓前,取杜诗俊逸鲍参军之句,后迁谯楼迎宾馆侧,今废”。鲍照夫人张文姬死后埋葬在旧县署内东北角,原墓有碑,墓后建有“鲍母祠”。“邑治之为明远古宅,而因以有鲍母祠也(余锡椿《鲍母祠辩》)”,祠内塑女像,相传为参军妹妹鲍令晖,经考证为参军妻张文姬。因祈祷灵异,鲍母祠常年有人供奉,香火不断,上世纪七十年代因基建被拆毁。

鲍照创作以诗为主,他的作品在我国诗歌发展史具有重要地位,主要成就在诗歌创作方面,风格俊逸豪放,奇矫凌厉,直接继承了建安传统,对后世李白、岑参、高适、杜甫有较大影响。艺术形式上,他的五言诗讲究骈俪,圆稳流利,内容丰富,感情饱满;七言诗变逐句用韵为隔句押韵,并可自由换韵,拓广了七言诗的创作道路;他的乐府诗突破了传统乐府格律而极富创造,思想深沉含蓄,意境清新幽邃,语言容量大,节奏变化多,辞藻华美流畅,抒情淋漓尽致,并具有民歌特色。骈文代表作《登大雷岸与妹书》(大雷岸即今黄梅县之龙感湖畔),抒情议论融合,文气跌宕,辞藻绚丽,兼有骈散之长,尊为山水文学鼻祖。

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特别是黄梅的地方文人有特殊的“鲍照情结”,在慕名拜谒鲍照墓、俊逸亭后,触景生情,留下了大量的题咏诗作。

石崑玉(1548—1636),字汝重,号楚阳,黄梅人。明万历八年(1580年)庚辰科进士,官至大同总督。《题鲍照墓》:抔土中藏俊逸诗,人为词客重凄其。连阡多少累累者,若个能诗也在斯。

赵士泰,生卒年不详,字雪亭,黄梅人。清代诸生,工诗。《俊逸亭怀古》:临海王子顼,出镇荆南陲。前军领参府,书记集才思。灵妙鲍东海,赡逸善文辞。尤长于乐府,梅花落南枝。春日东门行,代写古别离。寓意芜城赋,寄怀竹里诗。悲凉柔厚处,曼声促节时。不敢尽其才,拙笔故迟迟。帝王量不宏,才士数亦奇。何但谢灵运,齐名而并驰。杜陵慎许可,俊逸岂阿私。黄梅风俗古,菟裘老于兹。一拜文人墓,孤亭夕照低。山樵出北郭,渔艇荡西池。荒园除蔓草,老圃问酴醿。俯仰千秋上,春风度子规。前晋一完人,饮酒题义熙。长城何负尔,坏之本狐疑。忠勤而清俭,延之与庆之。江左何多难,骨肉相雄雌。功臣不自保,群小颇相宜。况复参军老,应同王子悲。

余心极,生卒年不详,黄梅人。清代诸生。《俊逸亭怀古》:杜老原无虚品题,荒亭正足系怀思。清风千载桓谭幕,明月百年邓禹帷。白转晴沙凭断岸,青铺野竹翳残碑。为君记取芜城赋,共尽何言不胜悲。

胡镇楚,字宅湘,生卒年不详。乾隆元年岁贡生,授当阳训导。《俊逸亭怀古》:孤亭曾倚曲池边,一望平畴意翛然。绿水皱波涌旧月,白杨垂絮舞新烟。弓藏楚幕宦情薄,赋就芜城风景悬。谁料雄才传昼角,至今唯有草芊芊。

石卓槐(1737-1780),字庭三,号芥圃,清贡生。黄梅人,因《芥圃诗抄》案被乾隆皇帝下令处死,该案为清代一起重大“文字狱”冤案。《鲍参军墓》:参军高塜草茸茸,后先才人感慨同。斜日清明三月路,棠梨一树雨濛濛。文章千古只空传,更有何人泣杜鹃。我拜先生三尺塜,合当塟近柳屯田。

喻文鏊(1746—1816),清代文学家。字冶存,号石农,又号考田山人。黄梅人,乾隆乙已(1785)恩贡。《俊逸亭怀古》:日暮苍烟深,圆灵吐华月。缅思鲍参军,楚云自超越。当年从临海,牙帐推珥笔。后人重诗名,云此蜕仙骨。我来寻遗踪,望古心已结。断碑卧荒原,苔藓互膠葛。下有六朝人,怆焉孤兔穴。更访俊逸亭,高榜几时揭。海内此亭古,孤影入超忽。杜陵矜品题,文采堪仿佛。才绝识每周,意曲行愈洁。细路辟榛艿,凭眺念前哲。小塘抱清幽,春风漾寒碧。滃勃生白云,历乱落松屑。山鸟时一鸣,寄情渺天末。

喻钟(1759—1848),字宫声,号鹤侪、律堂,喻文鏊堂弟,乾隆己酉科拔贡,道光庚寅年授宜昌府长阳县教谕。《俊逸亭怀古》:当年余韵至今存,小立亭前别地春。六代烟花消王气,半生戎马老诗人。草埋荒冢魂犹恋,碑勒参军字颇真。到此俗情都洒尽,春风载酒往来频。

喻元鸿(1771—1842)清代学者,字太冲,号铁仙,黄梅人。喻文鏊长子,附贡生。《鲍参军墓》:为爱风骚屈宋遗,故埋诗骨楚江湄。如何十卷参军集,不见当年绝命词。戎马纵横逢此日,风流消歇傥如斯。空传旧宅依然在,我更为公代别离。

陶梁(1772—1857)清代官员。字宁求,号凫芗,江苏长洲人。嘉庆十三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官至礼部侍郎。《鲍参军墓》:月黑孤坟鬼唱哀,南朝遗迹付蒿莱。文多靡嫚偏伤雅,主类英明总忌才。早蹈危机巢燕幕,幸无诗案织乌台。令晖芳冢原邻近,好免音书寄大雷。《梅尹重修参军墓纪事》:长眠唤起六朝人,志乘流传未失真。名士飘零依幕府,荒坟寂寞向江滨。表彰碑碣留前代,俊逸诗名迈等伦。难得使君高义在,几番培土辟荆榛。

张维屏 (1780—1859) 清代官员、诗人。字子树,号南山,又号松心子。道光壬午科进士,广东番禺人。曾任黄梅县令。《由东禅寺过鲍参军墓》:芜城赋笔迥超群,六代才华付暮云。行到东禅禅寺望,春山一碧护孤坟。

蒋恩濊,清戏曲作家。原名傚濂,字酉泉,黄梅人。道光五年举人。《鲍参军墓》:空有诗名冠六朝,他乡风月感萧条。书题雷港客何往,赋毕芜城家尚飘。名士遭逢偏世难,楚人风俗重魂招。赢来日落孤城下,一岁清明酒一浇。

余文华,清代诗人。字漱石,黄梅人。嘉庆六年辛酉科举人副榜。《过俊逸亭》:参军故里草离离,几曲危亭半未欹。传遍唐人怀友句,生当宋帝忌才时。一方骚客兄兼妹,千载文名赋与诗。跌荡城西三月暮,我来吊古入荒祠。

余朝盖,清代诗人,字观成,黄梅人。道光十年岁贡生。《鲍参军墓》:一抔黄土荒如此,六代荒冢吊诗魂。多情唯有西池月,一片清辉照古今。《过俊逸亭》:树椽闲架郭西门,古道荒凉暝色昏。可是当年亭下路,六朝烟雨吊诗魂。

余锡椿(1790—1838),清代诗人,字殿采,号培园。黄梅人。道光十四年举人。《忆鲍墓三首》:城居半载强,未识城中路。何处最关心,城西有鲍墓。鲍墓今如何,久为我心恻。犁田始何年,墓前太逼仄。东禅咫尺间,精舍尚高敞。空山一诗魂,何以妥灵爽。

帅远燡(1817—1857),字逸斋,又名仲谦。浙江巡抚帅承瀛孙。道光二十七年(1847)丁未科进士,与李鸿章、郭嵩涛、陈鼐并称为“丁未四君子”。《俊逸亭》:南朝四百八十寺,台榭一一成尘土。清风明月年复年,独有斯亭自千古。宋家参军东海才,杨马邹枚殆其伍。河清奏颂空复奇,终遣沉沦佐藩府。千秋坎坷多诗人,沧海有凤巷无主。吁嗟乎!狂风树折百尺枝,好鸟罻罗絷其羽。庭草枯兮燕已去,自矜多才终自侮。连轴硕人晨门吏,愚其大智法良贾。日暮城西访遗迹,南东车马难仆数。颓垣碎瓦无人问,几树斜阳映荒坞。三月杜鹃八月猿,夜夜诗魂泣太苦。

梅雨田 (1818—1893),清代学者,字润之,号古芳,黄梅人。同治元年(1862)壬戌科进士,历署江西兴国、瑞金、武宁、丰城、靖安知县。《竹枝词》:少陵两字品题经,碧树垂丝俊逸亭。赋罢芜城眉未展,吾王幻梦可曾醒。鲍姑坟上作清明,鲍母祠荒屋数楹。试读大雷书一纸,才子兄妹怎关情。

吴铄,生卒年不详。字庶征,号衢尊,黄梅人。道光十九年举人,拣选知县。《鲍明远墓》:戎马关山日暮云,飘零书剑一参军。抔土何年蜕仙骨,衹今传得寓意公坟。遗恨芜城重怊怅,俊逸亭下春风飏。落花芳草杂青苔,夜来疑有幽魂唱。

吴灿如,生卒年不详。字杏墅,清诸生,黄梅人。《鲍参军墓》:俊逸亭边路,年年细草薰。却当寒食节,来擘寓公坟。东海家何渺,南朝事太纷。高才就湮郁,今古几参军。

喻次溪(1861-1909),清廪膳生。字椀芝,一字期百,号次溪。喻文鏊玄孙,民国作家喻血轮之父。《由东禅寺憩鲍参军墓下》:西池池水碧,两岸柳丝垂。偶坐浑忘久,和风不断吹。孤村鸡犬乱,古寺暮镜迟。断碣参军冢,荒凉走野狸。《俊逸亭二首》:几曲危栏倚向晨,荒荒断碣碧苔新。高怀骚客余陈迹,细咏梅花落不春。俊逸才华超庾树,飘零书剑老风尘。至今读罢参军集,如见当年憔悴人。落寞孤亭衬晚霞,亭前野水涨平沙。河山莽莽纷龙战,风月年年属鲍家。大地久无刘宋土,孤坟犹幂野棠花。登临怅望空回首,几树乌啼夕照斜。

熊竹生(1862—1935),名守愚,字受虚,号拙翁,黄梅名塾师。清末贡生,民初曾任县劝学所所长。《俊逸亭怀古》:为访遗亭趁晓晨,子规声里客愁新。孤坟谁渍清明酒,芳草犹争记室春。文藻千言辞学拙,烟花六代梦成尘。诗人自昔多穷厄,说与临风吊古人


鲍照,一生悲惨的命运,一位寂寞的诗人。然而,他的精神风骨,已深深印记在黄梅人民的心中。

俊逸鲍参军,黄梅的千年文脉,千古不朽的诗魂。

作者:商宏志 湖北黄梅民政局干部 湖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黄梅县书协秘书长

曹锦军围炉 微信公众号caojingjun19731216

欢迎广大微友原创首发作品投稿:297235310@qq.com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