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郭广昌的崛起复兴之路

 cyfcx8 2021-01-13

郭广昌,复星集团最重要的创始人,从带领复星横跨多领域,涉足多行业,成为投资和保险的巨头,到201512月被警方带走失联72小时,协助相关司法机关调查,他始终是个风云人物。与国际上许多动辄上百年历史、上千亿美元资产的大公司相比,二十多岁的复星集团是一家年轻的中国民营企业,但它旗下已经拥有近40家上市公司,成为管理总资产达到1500亿元的多元化企业。很多大公司都有着明确的主营业务,但关于复星集团的主业恐怕很难给出准确答案。在中国改革开放大潮中,有多少个曾经如日中天的多元化产业投资集团皆因一步踏错败局收场,复星为何总能瞄准时机切入政府向民营企业打开大门的行业,为何能玩转资本魔方而不被其魔力吞噬?

一个哲学系毕业生,加上三个遗传工程学毕业生,凑在一起能够做什么?郭广昌和梁信军、汪群斌、范伟四人给出了一个奇妙的答案:能够诞生一家中国最大的民营投资集团,管理上千亿元的庞大资产。

这四个人中媒体曝光度最高的就是郭广昌,他出生于东阳横店一户贫苦农民家庭。人多地少的东阳那个时候就盛产建筑大军,郭父就是当时横店集体工程队中的一名建筑工人,经常随大队人马去外地务工。有一次,工程队接到一个爆破任务,不知为何,炸药和导火线老是接不到一块,郭父被派去查探故障,却被炸药雷管炸伤,右手落下了残疾。后来,郭父被安排到村里一个集体企业当门卫,每月领取15元的工资。自此,郭家经济开始变得非常拮据。

在郭广昌的中学生涯里,梅干菜成了最主要的菜肴,以至于一个月回一次家的他吃点好东西就会拉肚子。从那时候开始,他就立下志向一定要争气,要好好读书,争取改变家庭的命运。像大多数的农家父母一样,郭广昌的父母也希望自己的儿子早日跳出“农门”,因此父母让他报考了师范,这样家里就不用花钱供他读书了。

拿到中师录取通知书的郭广昌,就像拿到了人生的判决书。难道这辈子就呆在东阳做一名乡村教师吗?自己的大学梦呢?东阳中学走出了那么多大学生、硕士生甚至博士生,难道自己这一辈子就只能是一个中师生吗?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郭做出了第一个改变自己一生命运的决定——放弃中师,改读高中。这个看似很小的决定,几乎影响了郭广昌的一生。

正是因为读了高中,才有了郭广昌后来上大学的机会,他的眼界也由此而更加开阔,为他以后在资本和产业这条路上飞奔奠定了坚实的知识基础。3年后,念理科的郭广昌竟然报考了复旦大学的哲学系。在大学里,他除了学哲学,还读了很多力学、数学的书,还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接触社会上。

郭广昌曾做过两件令同学津津乐道的事:第一件,1987年暑期,他一个人不声不响地骑自行车沿大运河考察到了北京;第二件,1988年暑假,他组织十几个同学搞了个“黄金海岸3000里”活动,骑车沿海考察,到了海南。这两件事无疑帮助他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了社会、认识了自己。

毕业时,郭广昌被留在了校团委。在那里,他虽然工作出色,但年轻的心却渴望看到更广阔的天空。他想出国留学,并为此积极准备,先后通过了TOFELGRE考试,而且还向亲戚借好了出国所需的资金。然而,1992年发生的一件事情改变了他人生的这一轨迹,这件事就是邓小平南巡。

邓小平在南巡中掷地有声的话,深深地打动了郭广昌的心。这个年事已高的老人热情的心让25岁的他热血沸腾。经过权衡和思考,郭广昌放弃了出国的念头,而是决定辞职,自己去闯荡一番事业,并选择在上海的热土中根植自己的理想。

那一年,25岁的郭广昌掘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他和同校3位同学,也是如今复星集团的核心人物梁信军、汪群斌、范伟凑足人民币10万元,办起了当时还相当少见的信息咨询和调查专业公司。

他们被称为“三无创业者”:无钱,无经验,也无商科背景。依靠蹬自行车大街小巷寻找客户,太阳神、乐凯胶卷、天使冰王等诸多品牌当时都成为了他们的客户。就连一单只赚50块钱的生意都不放过的他们,到19936月公司成立不到10个月的时候就赚到了第一个100万。

从复星集团的前身,信息咨询和调查专业公司——广信科技咨询公司开始,郭广昌和他的3位合伙人,也是大学好友开始了从学生、老师向商业人士的转变。1993年,广信更名为复星,并率先从用于治疗乙肝的试剂开始,涉足摄生物制药行业。而这成为了复星崛起的第一个跳板。

凭借着其他合伙人在生物制药领域的专业优势,复星先是利用大学的科研资源开发药物,在上世纪90年代医药大发展的时候,赚得了更多的钱。与此同时,大胆的郭广昌盯上了另一个蓬勃兴起的行业,这就是房地产。试水房产销售让复星在当年年底就赚到了第一个1000万。1995年,通过乙肝诊断试剂,郭广昌和他的创业伙伴赚到第一个亿元。

作为中国最成功的民营投资集团,复星并非人们表面看来的始终一帆风顺。1994年前后,保健品行业异军突起,大量保健品发家的富豪似乎一夕之间冒了出来,例如乐百氏的“生命核能”、太阳神、三株口服液、昂立一号……

这些品牌激活了中国的快速消费品市场,也诱惑着下海试水的创业者,包括郭广昌和刚刚起步的复星。看着别人挣快钱,郭广昌也曾经眼红,觉得医药发展太慢了,就考虑保健品。复星推出了一款“高科技”的保健品咕咚糖,一种不含蔗糖的糖果。最终复星在这里面亏了上百万元后退出,迅速调整方向,坚定发展生物医药。

复星在保健品的失败中并非一无所获,郭广昌等人意识到,失败缘于对保健品行业的商业模式了解不够透彻,同时缺乏人才储备,执行力不够。而在进入一个行业之前,要经过充分调研,考虑项目底线,进入之后如果“此路不通”就及时退出,这也成为复星日后投资不同行业的准则之一。1998年,复星实业上市,此后顺风顺水,以至于被媒体称之为实现了“复星神话”。这一切得益于复星“舞步”和政府节奏的精准合拍。

做企业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并非靠投机或者一锤子买卖就可以实现。郭广昌十分清楚这一点。而复星的迅速崛起,得益于郭广昌和领导团队的前瞻性的眼光,以及对中国经济每一个重要发展阶段的准确判断。复星涉足医药、房地产、矿业、钢铁、零售时都恰好踩准了最佳时点,在这些行业刚刚向民营资本敞开之际,或者这些行业刚刚从谷底开始上行之际,复星恰到好处地进入,发展,壮大,上市。

1998年中国停止福利分房政策后,复星成立了复地集团负责房地产业的开发投资;2002年、2003年复星抓住了大上钢铁的机会;2004年金价极低的时候,复星投资了招金矿业;2007年正是矿价疯涨之际,复星成功收编海南矿业……

有人归纳了一套“复星式发展模式”:强势资本、低点介入、整合增效、上市融资、快速扩张。复星的发展模式大致可以整理出如下一个脉络:在通过咨询、房地产、医药行业分别赚取了第一个100万、1000万和一亿之后,复星完成初始资本的积累。

复星实业上市后,资本又一次实现了飞跃式扩张。达到一定规模后,再通过银行贷款、股权融资、发行债务等融资渠道获得更多资金,实现下一轮并购,并购后的公司通过整合提高效益,推动尽快上市,或者配股融资,或者发行可转换债券融资,获得新的资金,再投资新的项目。犹如滚雪球,复星的规模越来越大。

20多年前,郭广昌和他的创业伙伴们走出复旦校门,从老师变为商人的那一刻,上亿元对他们而言,那是“难以想象的财富”。因为当时他们的启动资金只有3.8万。1995年,从小型咨询管理公司转变而来的复星,通过搞PCR乙型肝炎诊断试剂赚到了第一个1亿元,走上了一边搞实业,一边做投资的发展之路。

1998年,改制后的复星实业上市,郭广昌由此认识到资本市场魅力无穷,开始思索如何将产业与资本对接。以他为代表的领导团队具有前瞻性的眼光,对中国经济每一个重要发展阶段都做出了准确判断。复星涉足医药、房地产、矿业、钢铁、零售时都恰好踩准了最佳时点,在这些行业刚刚向民营资本敞开之际,或者这些行业刚刚从谷底开始上行之际,复星恰到好处地进入,帮助自己的投资目标发展,壮大,最终实现上市。在这个过程中,郭广昌认为自己做的作重要的事情就是真诚合作。

2002年、2003年正是固定资产投资热时期,复星也是享受到这种“投资快感”的企业之一。从2001年年底到2003年,复星集团及子公司、关联公司在钢铁、地产、零售、医药、金融等多个产业领域进行了一轮密集性投资。

复星在那三年的投资包括:收购上海老牌的豫园商城13.3%国有股权;投资建龙钢铁、投资德邦证券;合资成立南钢联、投资国药控股等。2004年,复星集团属下已经有复星医药等四家上市公司,并间接参股多家公司,一个投资控股集团的格局初具形状。

十多年前,中国有许多像复星一样的民营投资集团,有些甚至比复星的实力大很多,在那几年里,飞速扩张的民营集团不止复星一家,包括德隆系、科龙系、托普系、斯威特系、鸿仪系、朝华系民企群雄并起,有些比复星声势更旺。

为期两年的投资过热后,国家收紧宏观调控,著名的德隆系因资金链断裂轰然坍塌,当年出问题的还有农凯系、科龙系等,这些企业均曾在资本市场上纵横一时。同样作为民营资本运作高手的郭广昌也成为众矢之的。复星频频被用来与德隆系作比较。面对合作者的质疑和担忧,郭广昌又是如何去做的呢?

复星此时做了三件事。“第一、面对外界的怀疑,郭广昌请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来做了一份竞争力报告;第二、外界担心复星的资金链和资产状况,他们就请国际会计事务所安永做了一份全面系统的审计;第三、把公司情况和利益相关者做了充分的、透明的沟通,及时通报给各大银行、政府和社会各界。

账本的公开有助于外界对复星重拾信心,而稳健的投资风格又一次助其渡过难关。所幸当年复星钢铁、房地产、医药三大主业保持了成长与盈利,复星有惊无险,顺利过关,并成为了2000年以来硕果仅存的民营投资巨头。

20077月复星国际香港上市,融资128亿港元,是港交所当年第三大IPO。当天复星国际总市值超过646亿港元,郭广昌持股市值近300亿港元。

确定对某个项目投资之后,复星会对纳入版图的企业进行有效整合,这些企业大部分经营效益都有了可观的改善。以海南矿业为例,在2004年复星开始与海南省国资委谈判收购海南矿业的收购事宜时,这个有着50多年历史、曾被称为“亚洲第一富铁矿”的海南矿业一度连续亏损8年,露天开采进入后期,冗员众多,管理滞后。

这个项目复星跟进了三年,在赢得海南矿业后,复星对其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制重组,压缩成本、采购集权,同时非常注意处理员工安置、地方利益等敏感问题。当年年底海矿实现盈利,此后连续效益良好,至今仍是复星重要的利润增长来源。郭广昌知道,危机往往潜伏于顺利之时,看起来一帆风顺的创业之路反而成了一种风险,这种“危机”暗藏于“想做大企业”过程中的不可预知的风险。如何来度过这种风险呢?郭广昌选择了“人才战略”来度过这个“危机”。早在创业初始,郭广昌就深刻认识到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青年人最需要的不是个人英雄主义,而是集体英雄主义。

有媒体问他:兄弟创业或者同学创业,最忌讳的是什么?他总会说:一定不要相互之间的不服气。千万不要觉得对方不如自己,就要做一番事情出来证明对方不如自己。一个人最难的就是发现自己的缺点,同时找出对方的优点,做企业或者创业的时候千万不要为了证明什么而做。事实证明“人才战略”是郭广昌最为明智的选择。而他在包容与合作的精神下,团结了许多铁杆的合作者,这也是复星集团稳步发展的重要原因。

郭广昌在很多公开场合说:“我是一个很小心的人。”。总结复星为什么能在风云变幻的投资市场胜多败少,用了一句话“考虑底线,控制风险”。复星做项目决策要从四个角度来看:第一、这个项目有没有发展前景,有没有竞争力;第二、财务角度是否比较好,有效益;第三、从法律角度来看,有没有法律和政策风险;第四、从团队角度来看,做这个项目的团队是不是有竞争力。

2009年,复星又走得更远了些,这就是“国际化”。复星的国际化并非赴海外收购某个企业,而是希望借助中国消费市场的崛起,将那些对中国充满兴趣而又不得其门而入的国际企业领进门。循着这一思路,复星参股了全球最大的休闲度假企业法国地中海俱乐部(ClubMed),成为其最大的股东之一,并帮助其在中国东北修建了亚布力度假村;复星又购买了著名时尚品牌希腊Folli Follie集团9.5%的股份。甚至把美国纽约的地标都收入囊中。

这一切是基于复星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判断:中国正在从一个全球制造大国转变为全球消费大国和资本大国。也正因此,奢侈品、消费品和服务业是他首先会考虑的海外投资行业。首饰、衣服、鞋、包,甚至是食物、食品等,都是很好的方向。但是,如何让国际资本和国际品牌认可中国力量,这是包括复星在内的许多民营投资集团面对的问题。

走到今天,凭借的不仅仅是资本魔方,更多是实业经营和资本运营两条腿走路。但复星的万亿金融帝国梦面临的挑战还很多。同时,这个已经超越财富数字的投资家也在做着并不挣钱的事情,那就是在全球推广中国文化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太极。

但是,太极拳高手郭广昌也有失手的时候,201512月他失联72小时,作为掌控数十个上市公司1800亿资金的这位大佬,他引发了相关股票停牌,更引发了轩然大波和各种猜测,而协助相关司法机关调查的说法,显然无法满足社会的好奇心。但随后他频繁的出席公司和行业的各种会议,似乎也在传递:“我没大事”的信息。可是,危机毕竟发生过,谁也无法迅速忘记。

被誉为中国巴菲特的郭广昌,是一个学哲学出身的企业家,他传奇故事的背后确实有值得学习的经验,但对他的猜想还依然有很大的空间。新一代的企业家,在做企业时,的确要更理性,更具批判性,更有社会责任感。历经考验的郭广昌在刚刚结束的中国企业家俱乐部年会上说了三个相信:“我依然相信中国。首先,我们这些老男人,一定有很多感情的经历,但我们一定相信有美好的爱情和美满的婚姻。其次,我们这些老男人一定会遇到很多坎坷和挫折,但我们一定相信正义和进步。马云说,理想一定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还有一个相信,我们穷过,我们富过,我们有过挫折,经历的越多我们这些老男人越相信,最宝贵的财富不是钱,而是朋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