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阅读不止,写作不死

 江南木客fh3om0 2021-01-13
 为什么要把阅读和写作结合在一起

常有家长问,江南学堂开的是写作课吗?我总是回答,我们不是纯粹的写作课。我们开的是把阅读和写作结合在一起的课程。

为什么要把阅读和写作结合在一起呢?

为了使阅读更加深入,为了解决学生写作过程中的两大苦恼:一是没有东西写,二是不知道怎么写。




1
 写作,能使阅读更加广泛和深入

一、从写作角度入手,可以使学生的阅读更加投入

李娟的《离春天只有二十公分的雪兔》,我们从写作角度入手分析:

1、为什么取这样一个标题?如果这件事让你写,你会取个什么样的标题?

2、前面那么长一大段有关“沟通”的文字,你会写进去吗?

3、如果这件事让你写,你的主题是什么?

我在简单讲述材料之后,先让学生构思写作。学生“写过”之后,我们再从写作角度深入分析文本。

这样的做法,使学生阅读时更加投入,也更加深入,经过一番自己与作家的“较量”之后,能更深刻地认识到作家在标题的确定、材料的取舍、主题的开掘方面的创造力与表现力。

同时,也会为自己与作家的“英雄所见略同”或是“我还比她更好”而自得,从而受到很大的激励。

二、以写促读,可以使阅读更加广泛和深入

上周,小学高段班“初唐诗”,讲了杨炯之后,要求学生写一篇想象性作文:《我的语文老师是杨炯》。

学生下笔写之前,都仔细阅读了杨炯的相关资料,了解了初唐诗歌的一些特征,并主动要求老师提供更多信息。

因为要写,所以他们“不得不”广泛阅览,多方查找。

因为要写,所以他们“不得不”大量了解,深入思考。

杨炯的生平履历、杨炯的诗歌特点与贡献、杨炯的仕宦与政绩、杨炯的思想与性格、杨炯对齐梁诗歌的态度、杨炯对王勃、卢照邻的评价、盈川(今衢州龙游一带)百姓对杨炯的感念等等,还有,杨炯对现行的教育制度和语文教学的可能的看法,都进入了学生的阅读视野和思考范围。

这样的“以写促读”,极大的提升了学生阅读的兴趣与热情,拓宽了学生的阅读范围,加深了学生的思考。当然,也使写作成为一件有意思的事情,让学生充满了写作的冲动与欲望,上次也因此出现了特别多的好作文。


2
阅读,可以为写作提供素材与灵感

很多“单纯”的写作课程,学生感觉乏味,也没有效果。这是为什么?

写作的素材与灵感要么来源于生活,要么来源于阅读。孩子的生活相对单一,那么,阅读就成了他们写作素材与灵感的最大发源地了。

没有阅读,写作的素材与灵感哪里来?没有阅读的写作课,怎么能不单调乏味而缺乏实效?阅读是写作之水的“源”,阅读是写作之木的“本”;没有阅读,写作往往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很多时候我们成年人写作的素材与写作的冲动,不是也来源于阅读吗?

阅读也会使写作成为习惯,甚至上瘾。

本学堂七年级课程的“嵇康、阮籍与山涛”、“王导与谢安”、“王羲之与陶渊明”等,就让学生很有话说,不吐不快。


3
 阅读,可以为写作提供思路与方法

有素材了,有想法了;但学生还是感觉难以下手,写出来的东西,还是跟自己想的差距很大,难以满意,为什么?

原因是学生还没有找到最合适的写作思路和角度。

初二年级这一批,我们在阅读了“韩愈、柳宗元”之后,学生很想写写韩愈、柳宗元,怎么写?这样的文章不好写啊!

我们让他们再读一篇钱钟书的《魔鬼夜访钱钟书先生》,学生明白了:可以用“访谈体”——“主客问答体”啊,这可是从汉赋开始就有的一种有着悠久历史的写法啊!

有了这样一种有趣的写法,《韩愈(或柳宗元)夜访某某某》的文章就汩汩而出了。

学习阶段,多种写作形式与方法的训练,很有必要。

阅读不止,写作方能不死;同样,阅读不死,写作方能不止。



用心、用意、用好料;有胆、有趣、有情怀 


江南学堂
浙江武义武阳东路308号  15857995255
微信号:Jiangnan-xuetang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