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260期】音频学《论语·乡党篇第25章》孔子在什么情况下一定要改容易色?

 陆英图书屋 2021-01-13

音频学《论语·乡党篇第25章》孔子在什么情况下一定要改容易色?

10·25 见齐衰①者,虽狎②,必变。见冕者与瞽者③,虽亵④,必以貌。凶服⑤者式⑥之。式负版者⑦。有盛馔⑧,必变色而作⑨。迅雷风烈必变。

齐衰:ī cuī,指丧服。狎:音xiá,亲近的意思。瞽者:盲人,指乐师。亵:音xiè,常见、熟悉。凶服:丧服。式:同轼,古代车辆前部的横木。这里作动词用。遇见地位高的人或其他人时,驭手身子向前微俯,伏在横木上,以示尊敬或者同情。这在当时是一种礼节。负版者:背负国图籍的人。当时无纸,用木版来书写,故称“版”。馔:音zhuàn,饮食。盛馔,盛大的宴席。作:站起来。

这段话的意思是,孔子看见穿丧服的人,即使关系很密切,也一定改变态度,显示出哀伤之状。看见戴着礼帽的人和盲人,即使是常相见,也一定要有礼貌。在乘车时遇见穿丧服的人,便把身体微微地向前一俯,手伏着车前的横木(以示同情)。遇见背负国图籍的人,也手伏车前横木(以示敬意)。如有丰盛的菜肴,一定神色庄重,站立起来。遇见迅雷大风,也一定改变神色(以示对上天的敬畏)。

朱熹作注说:“此一节,记孔子容貌之变。”本章所记六种情况,都是日常生活中的细节。

其一,“见齐衰者”之所以改变态度,是表示对服丧者的同情。

其二,“冕者”指贵族或当官的人,是当时社会上有地位的人;“瞽者”指盲人乐师,是当时社会上以诗书礼乐为教学内容,集乐官、学官于一身的知识分子。故孔子见到这两种人,一定要有礼貌。

上述两种情况,《论语·子罕》有类似记载:“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见之,虽少必作;过之必趋。”服丧者应予同情,有爵者应予尊敬,礼当如此。然少者往往易忽视,瞽者往往易受欺,而孔子见到他们时,他们虽然比自己年轻,也一定要站起来;从他们身旁路过,一定要快步走,这正是他日常生活中内心情感的自然流露,也体现了他高度的人生修养和丰富的仁者情怀。

其三,乘车时对“凶服者式之”,是表示同情。

其四,乘车时对“负版者”同样式之,则是表示对承担邦国任务者的敬意。

其五,“有盛馔”,之所以“变色而作”,是对主人的盛情款待表示谢意。

其六,迅雷风烈”,是大自然神秘莫测的现象和无比巨大的力量,孔子在这种情况下改变神色,是对上天的敬畏。

附:

【原文】

10·25 见齐衰①者,虽狎②,必变。见冕者与瞽者③,虽亵④,必以貌。凶服⑤者式⑥之。式负版者⑦。有盛馔⑧,必变色而作⑨。迅雷风烈必变。

【注释】

①齐衰:ī cuī,指丧服。②狎:音xiá,亲近的意思。③瞽者:盲人,指乐师。④亵:音xiè,常见、熟悉。⑤凶服:丧服。⑥式:同轼,古代车辆前部的横木。这里作动词用。遇见地位高的人或其他人时,驭手身子向前微俯,伏在横木上,以示尊敬或者同情。这在当时是一种礼节。⑦负版者:背负国图籍的人。当时无纸,用木版来书写,故称“版”。⑧馔:音zhuàn,饮食。盛馔,盛大的宴席。⑨作:站起来。

【译文】

孔子看见穿丧服的人,即使关系很密切,也一定改变态度,显示出哀伤之状。看见戴着礼帽的人和盲人,即使是常相见,也一定要有礼貌。在乘车时遇见穿丧服的人,便把身体微微地向前一俯,手伏着车前的横木(以示同情)。遇见背负国图籍的人,也手伏车前横木(以示敬意)。如有丰盛的菜肴,一定神色庄重,站立起来。遇见迅雷大风,也一定改变神色(以示对上天的敬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