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白唯一书法真迹,气势飞扬,太震撼!

 lemon0520 2021-01-13

李白,
被誉为诗仙,
他的诗名实在太大,
反而掩盖住了他的书法成就。


▲宋 梁楷《李白行吟图》

《上阳台帖》,

李白唯一存世的书法真迹,

曾令历代大家赞不绝口,

更令毛主席为之倾倒。

先来欣赏一下大图版的《上阳台帖》↓

李白写诗奔放奇特、气势磅礴、飘逸洒脱,这与他信奉道教有密切的关系。李白自幼便饱读诗书,诸子百家无所不窥,尤喜道家思想。

20岁时,李白便开始隐居岷山习道。25岁时,他出离蜀地,在江陵结识道士司马承祯,司马承祯与李白一见如故,赞李白有“仙风道骨”。

这个司马承祯,也是大有来头。他是道教上清派第十二代宗师,自号白云子,人称白云先生。

他的个人文学修养极深,与陈子昂、卢藏用、宋之问、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贺知章称为“仙宗十友”。


▲ 阳台宫

司马承祯还深受唐玄宗的器重。唐玄宗曾命其到王屋山建立道观,并题写匾额。司马承祯在阳台宫内作山水壁画,画高一十六尺,长九十五尺,画中仙鹤、云气、山形、涧壑一一毕呈。

▲ 阳台宫

天宝三年(744年),李白与杜甫、高适同游王屋山阳台宫。李白欲寻访司马承祯,待到达阳台观后,方知他已经仙逝,无缘再见。不见其人,惟睹其画,有感而作四言诗

《上阳台》:

山高水长,物象千万,

非有老笔,清壮可穷。

十八日,上阳台书,太白。

对书法略知一二的人,肯定听过张旭的名,有着“草圣”之誉,李白便是师从张旭,风格也自然是那种纵放自如的豪放派了。

由于唐代离我们过于久远,所以李白的墨宝流传下来的寥寥无几,其中《上阳台帖》是其唯一传世的书法真迹。

为李白书自咏四言行草诗,全文寥寥24个字。纵28.5cm,横38.1cm,全文为:“山高水长,物象千万,非有老笔,清壮可穷,十八日上阳台,太白。”从篇幅的落笔和字体的形态来看,足见其豪迈之气概,笔墨甜畅之神韵。

▲《上阳台帖》全文

《上阳台帖》一共25个字,其书苍劲雄浑而又气势飘逸,用笔纵放自如,雄健流畅,恰是《李白墓碑》中称其“思高笔逸”的绝佳写照。

宋代大书法家黄庭坚如此评价李白的书法:

及观其稿书,大类其诗,弥使人远想慨然。白在开元、至德间,不以能书传,今其行、草殊不减古人。

由此而知,李白的书法是很见功力的,只是被他的诗文所掩盖了。

这幅书法还有独具匠心的地方,那便是各名家的题跋。

首先是一位皇帝,中国历史上文学造诣最高的皇帝——宋徽宗赵佶,虽然他当皇帝评价很低,但却是公认的大文豪。他在帖前题签“唐李太白上阳台”七字。

▲宋徽宗题签

帖后还有一跋:“太白尝作行书   乘兴踏月,西入酒家,不觉人物两忘,身在世外   一帖,字画飘逸,豪气雄健,乃知白不特以诗鸣也。”

这几个字可是价值千金啊,那是赵佶自创的瘦金体。以赵佶的书画造诣,如此推崇李白的书法,可见李白的书法不流凡俗。

▲宋徽宗题跋

下面是元代著名收藏家张晏的题跋,张晏虽然名气不大,但他的老爹张文谦想必大家都有所耳闻,这可是忽必烈的“张良”,张晏本人的文学欣赏水平高不高,从他收藏过的文物就可以看出,怀素《食鱼帖》、颜真卿《祭侄文稿》都成为他的藏品。

▲张晏曾收藏颜真卿的《祭侄文稿》

张晏跋曰:“谪仙(李白)尝云:欧、虞、褚、陆真书奴耳。自以流出于胸中,非若他人积习可到。观其飘飘然有凌云之态,高出尘寰得物外之妙。尝遍观晋唐法帖,而忽展此书,不觉令人清爽。”

▲张晏题跋

张晏可是看过很多书法大家真迹的人,对李白的这幅作品有如此评价,可见李白的书法是很见功力的。他的书法与其人个性奔放豪迈相一致,不拘法度,超逸神妙。

元代书法家欧阳玄在观赏了诗仙李白的此帖后,题诗云:“唐家公子锦袍仙,文采风流六百年。不见屋梁明月色,空余翰墨化云烟。”

欧阳玄是当时的国子监祭酒,国子监是当时的最高学府和教育行政管理机构,欧阳玄相当于现在的中央党校校长兼教育部部长,他的评价可谓是有很高的参考价值的。

▲欧阳玄题跋

最后,是清代乾隆题“青莲逸翰”四字,没错,又是他,这种“凑热闹”的地方怎能少得了这位皇帝。

这四个字,却极大的破坏了李白作品的美感,喧宾夺主不说,字体风格与原文差的太远,但在这里小编不得不给乾隆说句话了,虽然这位文学天赋不高,但不要否定他又一颗爱文学的心,至于作品上“涂鸦”,谁让人家是皇帝,一声令下,墨宝到手。


▲乾隆题跋

《上阳台帖》在宋代宣和年间,被收归于内府,也就是,宋末时,权相贾似道得此墨宝,到了元代,张晏曾藏于项元汴天籁阁中,清代时,收藏大家安岐所得,后入乾隆皇帝之手,归入内务府

▲《上阳台帖》局部

后来溥仪携出宫外,在兵荒马乱之中流落到民间,辗转流入古董商人郭葆昌手中。1937年,一代名士张伯驹先生为了保住国宝不流出外境,以六万银元将之购得。

这位民国四公子之一可是有着“为人不识张伯驹,踏遍故宫也枉然”的名号,故宫博物院顶级书画,近一半乃张伯驹所捐。

▲《上阳台帖》局部

由于张伯驹先生十分崇敬毛泽东同志,1956年他通过统战部长徐冰将《上阳台帖》呈献给毛泽东,并附了一封信。

信中写道:“现将李白仅存于世的书法墨迹《上阳台帖》呈献毛泽东,仅供观赏……”毛泽东书法造诣也是极高的,第一眼看到喜好《上阳台帖》时,反复欣赏把玩,爱不释手。


▲“天下第一藏”张伯驹与夫人潘素

1958年,毛主席立下规矩:党和国家领导人所收礼品一律缴公。于是主动将这件《上阳台帖》就被转交至故宫博物院珍藏,至今还完好无损。

▲《上阳台帖》在故宫展出

《上阳台帖》是否是真迹在当时也有争议,小编认为,此帖有李白题款,有宋徽宗亲自鉴赏的题跋,题签,并且与李白豪迈之风相符,鉴定为李白真迹。

《上阳台帖》之所以弥足珍贵,不用我们过多的吹捧,不管是题跋者还是收藏者,已是这件“国宝”的最好的证人。

除了《上阳台帖》,还有一篇《嘲王历阳不肯饮酒帖》被传是李白存世的第二件书法真迹。

对于此帖书法水准多数网友与李白《上阳台帖》大相径庭,绝非出自李白手笔。

“李白”字迹的落款


这首诗作于天宝十二载时正值大雪时节,县丞设宴招待李白,李白席中赋诗:

《嘲王历阳不肯饮酒》

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

笑杀陶渊明,不饮杯中酒。

浪抚一张琴,虚栽五株柳。

空负头上巾,吾于尔何有。


据悉《嘲王历阳不肯饮酒帖》纵26.4厘米,横67厘米,全帖共50字。

然而网上却有多篇文章报道称,“此帖早前为谢稚柳、陈佩秋、启功等多名书法圈前辈详细鉴定,鉴定结果竟皆偏向肯定”。

此篇究竟是否为李白真迹众说纷纭,各位读者也可在评论里留下自己的观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