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公神勇盖三国,华夏威名万古传

 彭允好 2021-01-14

晋剧名家武凌云 饰 关公

在冷兵器时代,衡量一员武将的勇猛主要有三个标准:一是武艺,二是战绩,三是气概。综合此三点,战绩彪炳的关公可谓是三国时代当之无愧的勇将典范。

先说武艺,关公自征战沙场以来,共有搏杀记录27场,从无败绩,其中一回合或数回合秒杀对手的,就达到惊人的14场之多,足见其武艺精湛,神勇盖世。

再说战绩,关公自追随刘备起事于涿郡,征战于徐、兖,奔走于冀、豫,立功于江、淮,战役于荆、楚,一路过关斩将,战功赫赫,为蜀汉政权的建立,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再说气概,关公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对战之敌往往还未见关公出刀,先被其气势所慑服。关公“提青龙刀,骑赤兔马”的威武雄姿,在三国缤纷的乱世中,如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永远地留在人们的记忆中,成为世人尊崇、膜拜的英雄典范。

明代著名书画家祝枝山赞誉关公:“刺人于万众之中,割臂于谈笑之倾,则其绝勇天授,不假言矣!”充分表达出世人对关公神勇盖世、义勇无敌、风姿神采的钦敬、仰慕之情。

《三国演义》描写了众多神勇的武将,而关公的神勇却是独树一帜的存在。无论从评价次数还是评价高度,关公都是魏蜀吴三方公认的名将、勇将。魏国谋士程昱、郭嘉、傅干称关公:“万人之敌”,东吴都督周瑜、吕蒙称关公“熊虎之将”,《三国志》作者陈寿称关公“为世虎臣”,“有国士之风”,《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写诗赞美关公:“壮志威风千古在,英雄气概万夫奇。堂堂庙貌人赡仰,忠勇惟君更有谁?”

关公如天神般凛然威武,如山岳般巍然挺拔,虽历经一百年后,依然让后人心存敬畏,景慕肃然。

《三国演义》全书共一百二十回,其中大约有十八回着重写关公叱咤风云纵横驰奔神勇风采温酒斩华雄斩颜良,诛文丑,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单刀赴会,刮骨疗毒,水淹七军,威震华夏。作者罗贯中运用如橼妙笔,层层铺叙,步步渲染,通过一个又一个精彩纷呈的故事情节,将关公神勇无敌的英雄气概、忠肝义胆的人格魅力、坚强勇毅的的铮铮铁,表现得淋漓尽致。

“温酒斩华雄”是关公在众诸侯面前展现其精湛的武艺,成就其赫赫威名的第一场重大战斗。书中先是写华雄连战连捷,志得意满,在关外大骂搦战,众诸侯惊惶无措。这时的关公挺身而出,愿斩华雄头,献于帐下。曹操服其神威,命人温酒为关公壮行。关公说,酒且酒且斟下,某去便来。不一会儿,关公已斩华雄,其酒尚温。

书中有诗赞曰:“威镇乾坤第一功,辕门画鼓响冬冬。云长停盏施英勇,酒尚温时斩华雄。”

关公温酒斩华雄之后,威名远播,众诸侯对关公的神勇气概深深折服。关公临阵斩将杀敌,更是锐不可当。华雄之被斩,正是关公斩颜良、诛文丑的前奏。

颜良是袁绍的头号大将,在关公斩华雄之前,袁绍曾向众诸侯夸下海口:“可惜吾上将颜良、文丑未至! 得一人在此,何惧华雄!”白马坡一战,颜良连诛二将,勇不可当,关公对曹操说:“吾观颜良,如插标卖首耳!”说完,关公奋然上马,倒提青龙刀,直奔颜良,手起一刀,将颜良刺于马下,然后割了颜良首级,飞身上马,提刀出阵,如入无人之境。

关公神勇盖世,义勇无敌,从历史史书上都明确记载的关公斩颜良章节中,就可以看出关公具备在万军中取上将首级的超凡武力。这在勇将辈出的历朝历代也是不多见的。

代史学家赵冀在其著作《廿二史札记》卷七《关张之勇》称:可见(关公、张飞)二公之名,不惟同时之人望而畏之,身后数百年,亦无人不震而惊之。威声所垂,至今不朽,天生神勇,固不虚也

关公叱咤风云、神勇盖世的风姿神采,不仅在三国时代就已留下威名,在近一千八百年的历史长河中,关公忠义神勇的英雄形象一直在华人社会中广为流传,成为中华民族永恒不灭的精神图腾。

作者:关公文化彭允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