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悟道了玄医道传承:咳嗽】

 昊晟堂 2021-01-14

咳嗽

咳嗽是肺系疾病的主要证候之一。常是由六淫外邪袭肺或脏腑功能失调,肺气不清,失于宣降所成,临床以咳嗽、咳痰为主要表现。有声无痰谓之咳,有痰无声谓之嗽,临床上一般痰声并见,故合称咳嗽。西医学中的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炎等表现以咳嗽为主症者,可参照本病辨证论治。诊断依据

1、咳逆有声,或伴有咽痒咳痰。

2、外感咳嗽,起病急,可伴有恶寒发热等外感表证。内伤咳嗽,多反复发作,病程较长,伴有其他脏腑功能失调症状。

3、两肺听诊可闻及呼吸音增粗,或伴有干湿音。

4、急性期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可增高。

5、肺部X线摄片检查,肺纹理正常或增多、增粗。

鉴别要点

1、肺痨咳嗽,常同时出现咯血、胸痛、潮热、消瘦等症,结合红细胞沉降率、结核菌素试验、痰菌涂片、细菌培养以及X线检查,可作出鉴别。

2、肺胀气喘、胸中胀闷之症状突出,有桶状胸,唇、指发绀等症,病程长,是久咳等多种肺系疾患反复发作迁延不愈所致。

3、哮病以发作性哮鸣、气喘为特征,一般先哮、喘而后咳嗽,缓解后可无症状,常有过敏史或家族史。

4、喘病以气短喘促,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扇动,不能平卧,口唇发绀为特征,久咳及其他慢性肺系病证均可发展为喘病,每遇外感及劳累而发。

5、肺痈以发热,咳嗽,胸痛,咳吐腥臭浊痰,甚则脓血相兼为主要特征。发病多急,X线摄片,支气管碘油造影及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等,可作出鉴别。辨证论治

1、辨证要点

(1)辨别外感与内伤a.外感咳嗽:多是新病,起病急,病程短,病情较轻,常伴有肺卫表证,属于邪实。b.内伤咳嗽:多为久病,起病缓,常反复发作,病程长,病情较重,多伴见其他脏腑病证,属于邪实正虚。

(2)辨咳嗽的特征a.发作时间:咳嗽发于白昼,鼻塞声重者,多为外感咳嗽;晨起咳嗽,阵发加剧,咳声重浊,多为痰浊咳嗽;夜卧较剧,持续难已,气短乏力者,多为气虚或阳虚咳嗽;午后或黄昏咳嗽加重,多属肺燥阴虚。b.性质:干性咳嗽见于风燥、气火、阴虚;湿性咳嗽见于痰湿。c.声音:咳嗽声低气怯属虚,洪亮有力属实。

(3)辨痰的性状a.辨色:痰色白属风、寒、湿;色黄属热;色灰为痰浊;血性痰(脓痰、铁锈色痰)为肺脏风热或痰热;粉红色泡沫痰属心肺气虚,气不主血。b.辨质:痰液稀薄属风寒、虚寒;痰稠属热、燥、阴虚;痰稠厚属湿热。c.辨量:痰量偏少属干性咳嗽,痰量偏多属湿性咳嗽。d.辨味:热腥为痰热,腥臭为肺痈之候;味甜者属痰湿;味咸为肾虚。

2、治疗原则外感咳嗽治宜祛邪利肺;内伤咳嗽治当祛邪止咳,扶正补虚,标本兼顾,分清虚实处理。

3、分证论治

(1)外感咳嗽

a.风寒咳嗽

【证候】咳嗽声重,气急,咽痒,咳痰稀薄色白,常伴有鼻塞,流清涕,恶寒,发热,无汗等表证,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

【治法】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方药】三拗汤合止嗽散加减。药用麻黄6g,杏仁10g,甘草6g,荆芥10g,桔梗6g,白前10g,陈皮6g,百部10g,紫菀10g。

b.风热咳嗽

【证候】咳嗽频剧,气粗或咳声沙哑,喉燥咽痛,咳痰不爽,痰黏稠或稠厚,咳时汗出,常伴鼻流黄涕,口渴,头痛,肢节酸楚,恶风,身热等表证,舌苔薄黄,脉浮数或浮滑。

【治法】疏风清热,宣肺化痰。

【方药】桑菊饮加减。药用桑叶10g,菊花12g,连翘15g,薄荷6g,杏仁10g,甘草6g,桔梗6g,芦根15g。

c.风燥咳嗽

【证候】喉痒,干咳,连声作呛,咽喉干痛,唇鼻干燥,无痰或痰少而粘连成丝,不易咳出,或痰中带血丝,口干,初起或伴鼻塞、头痛、微寒、身热等表证,舌干红少津,舌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治法】疏风清肺,润燥止咳。

【方药】桑杏汤加减。药用桑叶、杏仁、浙贝母、豆豉、山栀子各10g,沙参15g,梨皮20g。

(2)内伤咳嗽

a.痰湿蕴肺

【证候】咳嗽反复发作,咳声重浊,痰多,因痰而嗽,痰出嗽平,痰黏腻或稠厚成块,色白或带灰色,每于早晨或食后则咳甚痰多,进甘甜油腻食物加重,胸闷,胸痞,呕恶,食少,体倦,大便时溏,舌苔白腻,脉濡滑。

(治法)健脾燥湿,化痰止咳。

【方药】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药用半夏10g,陈皮6g,茯苓12g,甘草6g,苏子、白芥子、莱菔子各10g。病情平稳后可服六君子丸调理。

b.痰热郁肺

【证候】咳嗽气息粗促,或喉中有痰声,痰多、质黏厚或稠黄,咳吐不爽,或有热腥味,或吐血痰,胸胁胀满,咳时引痛,面赤,或有身热,口干欲饮,舌苔薄黄腻,质红,脉滑数。

【治法】清热肃肺,化痰止咳。

【方药】清金化痰汤加减。药用黄芩、山栀子、桔梗、桑白皮、贝母、知母、瓜蒌仁各10g,麦冬、茯苓各15g,橘红、甘草各6g。

c.肝火犯肺

【证候】上气咳逆阵作,咳时面赤,咽干,常感痰滞咽喉,咳之难出,量少质黏,或痰如絮状,胸胁胀痛,咳时引痛,口干苦。症状可随情绪波动增减。舌苔薄黄少津,脉弦数。

【治法】清肺平肝,顺气降火。

【方药】加减泻白散合黛蛤散。药用青黛6g,海蛤壳6g,桑白皮、地骨皮、白茯苓、粳米各10g,甘草、青皮、陈皮、五味子各6g,沙参15g。

d.肺阴虚证

【证候】干咳,咳声短促,痰少黏白或痰中夹血,或声音逐渐嘶哑,口干咽燥,或午后潮热颧红,手足心热,夜寐盗汗,起病缓慢,日渐消瘦,神疲,舌质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阴润肺,止咳化痰。

【方药】沙参麦冬汤加减。药用沙参15g,麦冬、玉竹、生扁豆、桑叶各10g,甘草6g,天花粉20g。

4、针灸疗法主穴天突、肺俞、合谷、膻中、定喘、膏肓俞。风寒者加列缺、外关、风池、风门;风热者加尺泽、曲池、大椎;痰湿阻肺者加丰隆、足三里、脾俞;肝火犯肺者加肝俞、太冲、行间、照海;脾肾阳虚者加脾俞、肾俞、关元、足三里;外感咳嗽及内伤咳嗽实证用泻法,虚者用补法,风寒、阳虚及痰浊阻肺者加灸;风热者可刺络放血或点刺放血,每日1次,每次留针15到20分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