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2岁少年弑母:世界正悄悄惩罚这样的父母

 三明治妈妈 2021-01-14

我又没杀别人,我杀的是我妈妈

你能想像这句话出自一个12岁少年之口吗?

12月2日,湖南沅江12岁男孩吴某当晚因在家中抽烟,被母亲严厉管教,言语的刺激加之被皮带体罚,他心生怨恨,拿起菜刀将母亲砍倒在血泊中。

据报道称,事发后男孩一直与2岁的弟弟待在家中,还假装母亲用其手机向学校老师请假。

直到外公察觉异常,跳窗进入反锁的卧室,才发现惨剧真相。

面对弑母的事实,警方现场指认,他竟然面带微笑,没有露出丝毫的愧疚,说自己痛恨母亲。

他与母亲积怨已久,究竟经历了什么,才对母亲下此狠手?

父母早年外出打工,吴某从小是留守儿童,由奶奶一手带大,爸妈长期疏于照顾,而奶奶从小娇惯他长大,渐渐养成了很多坏毛病。

直到孩子越来越逆反,奶奶也无法管教,母亲被迫停工回家照顾他。

而此时她已缺席孩子的成长多年,昔日听话的孩子早已长成与自己同高的叛逆少年。

父母早年的缺席、奶奶的溺爱、妈妈的打骂……将他推向罪恶的边缘。

0-7岁是与孩子建立依恋关系的“关键期”

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指出:0—2岁是孩子建立对世界基本信任感的重要阶段。

在这两年中,如果孩子的需要得到父母的满足,会对世界产生安全感、信任感。反之,则缺乏。

孩子的需要一方面是物质需要:饿了渴了有人喂养,冷了热了有人照顾,有人换尿布。另一方面是情感需要:哭了有人安慰不伤心,有人陪伴玩耍不孤独,还有拥抱触摸的情感支持。

心理学家郑立峰也强调:0—7岁期间,如果孩子与母亲有一段显著的分离时间,那么孩子就有所谓的“亲子中断”创伤

这样的孩子往往容易出现性格内向、情感脆弱、内心封闭、长大后难以跟其他人建立信任关系,哪怕是亲密伴侣。

如果父母在孩子早年成长中参与不足,无法在该建立亲密依恋的年龄,培养足够的爱与依恋,那么,错过亲子情感链接建立的最佳期限,今后很难再弥补这样的缺失。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的本质是传递爱的。

想必少年的冷漠、决绝和叛逆是一种无声的反抗,他内心对关爱的渴望早已枯萎,他也一定是积累了太多的失望,才把恨通通投向外界。

七岁时,少年放学回家被车撞伤面部,血流不止情况危急。他的爷爷打电话给孩子父母,并未得到重视,得知儿子伤情不重,他们甚至没有及时赶回来。

看到这里,不难理解少年为何如此的桀骜不驯。

一个在他成长过程中长期缺位的母亲,在孩子最需要妈妈关爱的时候,总是得不到回应,也从未与他建立起亲密的情感依恋。

所以,孩子长大后,无论怎样指导和教育,甚至是责骂,他都是不接纳的,甚至内心生恨。

对于那些还在愤怒地“吼叫”孩子,不知道为什么孩子不听从自己的父母。

请冷静下来,反思自己的失职:孩子的童年记忆中是否有你的身影?你又是否见证过孩子每一个成长的重要时刻?

如果没有,那么请收起你的情绪,拿出足够的耐心,腾出充足的时间。

年轻的父母总是认为把孩子交给老人带是顺理成章的,然而“隔代抚养”最多只能称其为“隔代帮忙”,养育的过程仍然需要父母亲力亲为,哪怕再忙也不要忽视陪伴孩子、玩耍、与他交流,关注孩子的情感需要。

孩子的心理健康、健全人格和和谐的亲子关系都在这时打下基础。一份耕耘一分收获,在孩子小的时候播撒爱的种子,孩子长大后,也会以爱回馈父母和他人。

弑母弑父的惊悚新闻让我们感到做父母成了高危职业,然而,世界上没有父母学校,爸爸妈妈都是第一次做父母。

如果你还不确定怎样做好的父母?那么先让爱与陪伴成为亲子关系里最温暖无声的语言吧。

培养孩子就像浇灌一棵树苗。如果每个父母都播洒爱的阳光雨露,用善良、耐心、温暖悉心培育,相信悲剧将不再发生!

本文图片皆来源网络

(本文为三明治妈妈原创,转载请联系作者授权)

为了不在茫茫人海中与你走散

请按照以下步骤“星标”一下我们

获得妈妈群体一手心理内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