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4岁上北大,如今却舔盘子吃饭的“神人”:如果采访,我就辞职

 新用户08328341 2021-01-14

大家好,我是甄女士。

在哈理工有这样一位大爷,他一年到头就有两身衣服,夏天趿拉个凉拖鞋,冬天穿个黄胶鞋。

除此之外,他还满脸大胡子、驼背、近视眼,到哪都拎一个塑料袋子。

这样的老头儿,让很多大学新生都把他当做烧锅炉的大爷。

但你只要在学校待上一段时间后,就会知道,这个老头儿不简单。他是个绝对的“大神级”人物。

他叫王晓琮,被称为是哈理工最牛“扫地僧”。

1964年10月,王晓琮出生在黑龙江双鸭山,虽然出生在乡下,但王晓琮是个绝对的神童。

他14岁那年就考上了北京大学少年班,四年后他又考上了浙江大学研究生。

研究生毕业后,他进入哈尔滨理工大学成为一名数学老师。

对于他,曾经流出很多“传说”。

“他英语水平很高,有一年,他用全英语给学长们上了一堂课。他曾经代表中国到美国参加数学建模竞赛,并且是唯一一位不用翻译的人。”

“他曾经想去美国交流学习,但签证没有过,于是他就去了法国,他不懂法语,于是花半年时间把法语词典背了下来。”

做了老师之后,王晓琮更是成了学校里最独特的一位。

因为他上课从来没有带过教科书,更没有教案、PPT。

每次他一到教室就直接开始按照他的套路讲课,然后把公式、要点、习题飞速的在黑板上写出来。

等同学们对照课本上一看,他讲授的内容竟然与课本上是一致的,但最夸张的不是他的记忆力,而是不管高等数学、线性代数还是概率论的题目,他都能迅速心算,然后马上报出答案。

同学们都说,这是“王晓琮牌的计算机”。

每次王晓琮将公式写满黑板后,他都会问一句:“大家看的懂吗?”

可如果有同学说“不明白”,王晓琮就会突然紧张,直接从讲台冲下来,来到那位同学旁边一趴,撅着屁股再讲一遍。

同学们说,那一刻的王晓琮就像个超人,脑子里只有那个听不明白的同学。

从2002开始,王晓琮开始带学生参加数学竞赛,在学生眼里,他是个会尽全力帮助学生的老师。

“每年的美赛建模阶段,我们不睡觉,他也不睡觉。但我们睡觉的时候,他却还要在3天内,看100多篇英文论文,并提出修改意见。”

“有的时候我们去找他,他都要睡了,他也会立即说:‘给我吧,你们先走,待会给你们。’”

十多年来,被他辅导的学生一共拿下了一百多个数学竞赛的国际一二等奖项,以至于到后来只要是王晓琮带队,其他国家的队伍只能商量着如何保住第二名。

但就是这样的“大神”老师却十分的“古怪”。

在他那儿,你若考了59分,那绝对不会变成60分。

在他那儿,每年都会有很多学生因为59分和及格失之交臂。

以至于新来的学生拿到59分后,满脸问号去学校的贴吧吐槽。

“59分线代挂,这是为什么?”

下面的回复是:“难道你的老师是王晓琮?”

“王晓琮老师就是这样,该多少分就多少分,超严格的。挂了就是挂了,没啥好说的。”

除了这些,王晓琮更古怪的是他的职称和生活习惯。

他一年到头都是一样的打扮,唯一不同的是夏天他穿塑料凉鞋,冬天他穿黄色胶鞋。如果要拿书,就直接往塑料袋子里面一装。

上课的时候黑板没地方写了,他就随手用帽子、袖子当黑板擦,有的时候他忘记带水杯了,就随便去水龙头下接一把自来水喝。

等到了吃饭的时候,每次他都会把饭吃的特别干净。

学生说:“一般男孩子的饭量是两盘,但王老师只吃一盘,吃得特别干净,剩下的一点儿油汤,他会接点热水融一下,倒米饭里一起吃干净了,甚至还会舔盘子。”

有人好奇,王晓琮的工资都上哪去了呢?

后来,大家才知道他把自己的工资都给了贫困山区的孩子们,让他们可以读书,上大学。

而且这么多年了,王晓琮也从不参加评教授,甘愿做一名最普通的讲师。

学校为此解释说:“面对学术浮躁和功利主义,他选择了主动放弃和拒绝追逐,他追求卓越,更崇尚学者风范。”

面对媒体的采访要求,他更是直接跟领导甩过去一句话:“如果记者来采访,我就辞职。”

好像除了学术,学生,没有什么能打扰到他。

他说:“我从来没有多高的觉悟和志向。只求做自己喜欢的事业,只求尽能力把事业做好,活得随性、简单、自在,保持本来的样子一直到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