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何身边的抑郁者越来越多?全国已超9000万人,从纠正偏见做起

 晚风是如此温柔 2021-01-14

出生于1996年、年仅24岁的上海八段围棋选手范蕴若,昨天不幸坠楼身亡。生前,他被查出有抑郁症。范蕴若作为上海围棋队的尖子队员,多次入选国家围棋集训队,获得多项大奖,算得上围棋界的才俊。

为何身边的抑郁者越来越多?全国已超9000万人,从纠正偏见做起

这个让人震惊的消息,再一次提醒我们,抑郁者就在我们身边,年龄也不再是界限。在阴暗、隐秘的角落,抑郁者就像是黑色蘑菇,一茬接着一茬。

社交媒体上,围绕“范蕴若”这个关键词,充满着对抑郁症的大量误解——“多大点事情啊,想不开!”“现在的年轻人怎么啦,才24岁!”“我生活这么难我都没想不开,我估计他就是想太多了。”

“太闲了,要是有比赛就不会寻短见了。”除了这些网友,在现实生活中,在棋坛也听到过类似言论。发表这种观点的人,是真心关心范蕴若,也真心感到惋惜,甚至,有那么一点恨铁不成钢。

为何身边的抑郁者越来越多?全国已超9000万人,从纠正偏见做起

但我们对抑郁症,特别是对青少年,又知道多少呢?世人对抑郁症的误解,甚至有可能加重病人的抑郁。

抑郁症如今已成为全球第四大疾病,目前世界上大约有3.4亿人患抑郁症。而且越是发达国家发病率和抑郁症人数的比例越高,并且低龄化,而令人感到惊讶的是,抑郁症人数最多的国家竟然是中国。

根据官方媒体数据显示,在中国抑郁症患者早在2007年就已达到3000万人,随着今年社会压力的不断增加,中国的抑郁症患者数量在不断的增长,目前已经达到9000万之多,报道说每年大约有100万人因为抑郁症而自杀。

为何身边的抑郁者越来越多?全国已超9000万人,从纠正偏见做起

很久以前,我们是不知道抑郁症的。医生说得最多的,是神经衰弱、胸闷、喘不过气。只要一个人出现症状,医生就会让你静养,或吩咐家人“少受刺激”。汪曾祺笔下的裴云锦,“一天不说话,只是搬了一张椅子坐在房门口,木然地看着檐前的日影或雨滴”。有人说她疯了,其实就是抑郁症。

抑,是压抑。郁,是郁结。中医认为,郁结分为气郁、血郁、火郁、食郁、湿郁、痰郁等,以前治疗一般以“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为基础理论,过于玄妙了。还有一些医生会倾向于认为,抑郁者“意志薄弱”,很多人都没意识到,这其实是一种病,一种缺陷。

为何身边的抑郁者越来越多?全国已超9000万人,从纠正偏见做起

抑郁症在西方被称为“蓝色隐忧”,据有关调查显示,在我国抑郁症发病率约为3%-5%。全球抑郁症的发生率约为3.1%,而在发达国家接近6%左右,我们大型城市的发病率已接近发达国家。

自杀已经成为中国15岁到34岁的青壮年人群的首位死因,而在这些自杀的人群中,患抑郁症的占了60%~70%,但这些发病者中真正有机会得到专业治疗的患者比例却非常低,有报道指出只有2%左右。

出于偏见,人们往往对于像癌症这样的患者,总是能够用同情的姿态,赞扬他们和病魔斗争的坚强,但是对抑郁症等精神病患者通常显得淡漠,回避甚至是嘲笑。

为何身边的抑郁者越来越多?全国已超9000万人,从纠正偏见做起

我们发现,身边的抑郁者越来越多,是因为如今的发现机制,十分强大。如果说,以前很有可能将抑郁症诊断为“神经衰弱”。那么现在,诊断概率基本上要翻转过来了。好比说,如果《红楼梦》里的林黛玉,以前被认为是“多愁善感”,那么到了今天,林妹妹式的人物,就有可能被诊断为“抑郁症”。

抑郁症究竟是基因上的缺陷,还是心理上的沦陷,医学界依旧争论不断。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如果抑郁者体内,多分泌类似“多巴胺”的元素,那么他是会感到快乐的。也就是说,如果有一些化学药物,能够促进人分泌“快乐元素”,那么,它就对抑郁症有效。

为何身边的抑郁者越来越多?全国已超9000万人,从纠正偏见做起

在美国,将近三分之一的高收入人群,每天服用这类药物,因为他们把这个当成中产阶级的一种象征。所以,这并没有什么好忌讳的,生病吃药,天经地义。

请千万记住,抑郁症是一种病,其对人体的危害性危害性,甚至比某些恶性疾病还大,抑郁症,并不是你能感同身受的,也并不是几句劝解就能治愈的。

要想避免范蕴若这样的悲剧,首先,从纠正我们对抑郁症的偏见做起。而作为家长,则要从多关心孩子做起。

#24岁围棋手逝世##抑郁自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