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育应当继续倡导“园丁”精神

 木香草堂 2021-01-14
教育应当继续倡导“园丁”精神 
 
 古往今来,人们习惯于把教师比作辛勤的园丁。如今提出工匠精神,园丁辛勤耕耘的是花园,学生通常比喻为国家的花朵,工匠辛勤劳作的是工坊,打造的是精致的产品,两者之间有异曲同工之妙。不过,园丁除了辛勤耕耘静心劳作之外,更多的是长期的无微不至的呵护与关爱。工匠则过多的预示着精心制作打造某种产品,工匠行业的侧重点在于打造制作。那么打造好之后呢?后续管理工作则显得明显不足。园丁行业的侧重点在于精心的哺育和培养,不但要辛勤的耕耘劳作,更重要的是要精心的呵护与培养。倘若用一个字来概括的话,工匠重在“造”,园丁重在“养”。想来,对于教书育人来讲,还是称作“园丁”的好。所以,作为教育者“园丁”精神不能丢,我们应当继续倡导“园丁”精神。
 
 教育具有时代性与工具性。时代不同,教育的本质不同。我们既不能拿现代的教育标准评价过去的教育,也不能拿过去的教育标准评价现代的教育。而是取其所长,不是简单的否定与鞭笞。当下,教育的重点就是立德树人,它是为净化时下日益恶化道德水准服务的工具。教育具有道德性。不同时代、不同社会的道德观是不同的。不过,现在确实有“在线教师”在学校课堂不好好上课,然后在家里或其他地方收钱补课。有些老师的课也确实不错,讲评优质课,但是,他们把优质课放到网上的目的就是为了钱,日常的课却是不负责任。这种情况确实存在。因此,我们要切切实实地反思:我们是不是真的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我们是不是真的有仁爱之心。 
 
 我们往往在提倡某种理念的时候,轻率的否定另一种理念。如今,我们倡导素质教育,便对应试教育狂轰滥炸,一味地批判和否定。应试教育真的一无是处摧残了我们?倘若真的如此,它如何能统治中国教育一千多年呢?有多少才华横溢、口若悬河的外交家不是从应试教育下走出来的呢?有多少大师级的人物不是从应试教育下走出来的?直到现在,恐怕大多数人才都是应试教育下出来的。应试教育固然有它的弊端,但换位思考,它可以磨炼人的意志,培养人的吃苦耐劳的韧性。就像是凤凰涅槃,只有经历风雨与磨难,才能变得美丽无限。我并非倡导应试教育,而是说,我们要吸收其精华,把它融合进我们的素质教育中。在大的教育理念下,无论是哪一个学科,决不是简单的教,而是养,养什么?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与生活习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修养。会教的老师教给学生的决不仅仅是知识,而是学习的方法、做人做事的良好习惯。应试教育下,只知道埋头苦学不知道看路的学生多了,但既懂得学习又懂得生活的学生也很多。凡是做过教师的都知道,大凡学习成绩优异者、大凡考上北大清华等名牌大学的学生很少有书呆子。那么究竟是什么决定了我们的课堂?难道真的是应试教育或是素质教育?其实都不是,决定我们的课堂的关键因素是我们的心态,是我们做人做事的风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