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小学呼唤“工匠”型教师

 简阳君君 2018-11-16

中小学教师作为课堂教学“干活者”,原本就是匠人。可是受“不做教书匠,要做教育家”的“高大上”口号影响下,不少教师忘记了初心,迷失了方向,丧失了耐心,因此备课照搬参考书或名师教案,“上课满堂灌,讲义满天飞,考试连轴转”, 面对学困生和问题学生,不但麻木不仁,还避而远之,应试顽疾久治难愈。

应试教育之所以作祟,其实是教师缺失对教材、学生、同行和自己的用心研究,尤其缺失对课堂教学和习题一丝不苟的打磨,也就是丧失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中小学呼唤“工匠”型教师

笔者难以忘怀的是80年代初,本区有名望的几个教师,人们都称他们为李三角、王代数、杨历史等,这是为什么?因为他们把自己的全部智慧执著地融入在学科教学上,从教育教学理念的跟进,到课堂肢体语言的斟酌、每句话的说词、每个眼神的传递、每堂课板书的设计、每道例题的挑选、每次作业的布置……几十年如一日,在细节上臻于至善地追求教学品质,尽力减轻学生负担,以赢得学生的真正青睐和喜欢。

又如笔者所熟悉的某物理特级教师,在高中三年,除了要求学生读书和实验,除了其中考试和期末考试等,每天只布置1道题,而且对每道题都如痴如醉地反复改造、加工,精雕细琢,致力以一当十,坚持以习题改革来撬动教学改革,而且每年高考成绩均名列同类学校前茅。

当下社会呼唤教育创新驱动,希冀学校培育教育新动能,这就倒逼教育教学必须转型,所以学校亟需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工匠”型教师。

培养“工匠”型教师,需要宽松的环境。环境宽松,是放大教师个性特长、激发创造力的重要保障。教育部门要具有“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战略眼光,从教师职业精神的培养,到教育体制的改革,从教师荣誉体系的构建和激励到学校文化的培育,多管齐下形成合力,为“工匠”型教师的脱颖而出创设优良环境。

一要出台刚性政策。坚决废除升学率排头的错误做法,真正给学校和教师松绑,并引导学校大胆创新教师管理机制,鼓励教师沉下心来发扬“工匠”精神,坚持走“轻负担、高质量”的教改之路,对“负担轻,质量高”的教师,优先评先、考核、晋职和发放绩效工资等。

二要遵循教师的成长规律。切忌快速催生,尤其不要采摘没有成熟的“果子”。否则,教师即使获得了名师、特级教师等雅号,其“果子”也是苦涩的。

【育德园师】观点一、培养“工匠”型教师,需要校长担当教师发展的“第一责任人”。其实,学校不乏有特长的教师,譬如,有些教师教学语言风趣幽默,有些爱好读书和写作,有些擅长于班级管理,有些编题解题能力超强,有些爱好动手,有些偏爱乐器,等等,缺失的恰恰是校长发现教师特长的慧眼,以及他们成长的机制;尤其是当下培训和考核的“高、大、全”,扼杀了教师的特长,致使师生成了千人一面的应试“棋子”。校长为此要转变办学思想,规范办学行为,千方百计搭建教师多元化成长的平台,呵护他们扬长避短,做更好的自己,鼓励他们不断地超越自己,并为他们做精和做绝自己的特长“保驾护航”。

【育德园师】观点二、培养“工匠”型教师,需要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教师打磨一堂堂好课的过程,既是积淀自己的思想,也是生命的成长;既需要自己的独立思考和批判精神,又需要同伴的互帮互学。所以,“工匠”型教师的生命在课堂,学校要打造人人发力的教研“动车组”,引导教师积极开展随性教研,鼓励他们不拘形式地开展各类活动,让随时随地、面红耳赤的争鸣交流成为教研主流文化;要依托互联网,重视教学资源的整合、开放和共享,推动开门听课,相互“捉虫”,揭短、亮丑,敢于暴露、及时跟进问题,实实在在地提高课堂“干活”能力。

【育德园师】观点三、培养“工匠”型教师,需要教师有足够的定力。“企者不立,跨者不行”。“工匠型”教师的成长和成熟路径虽然很多,但是耐心是必备的心理品质。耐心意味着要守住孤独,要经得起诱惑,要道法自然,要无为而无不为。所以教师先要唤醒自己的良知和觉悟,坚持不懈地读书、思考、实践、跟进和创新,刻苦修炼育人能力,只要我们认准目标,“咬定青山不放松”,必定能走向成功的彼岸。

对于近年来教师资格证笔试面试通过率的了解,考生不妨选择育德园师培训,也是自己顺利拿证的保证,育德园师,专注于为热爱教师行业的考生提供教师资格证、教师招聘、特岗教师等教师考试培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