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杜亮姝 | 我在碛口扶贫的两年半 (3-4)

 天下孝义人 2021-01-14

作者:杜亮姝

镇上开会和村里开会
碛口镇与我的家乡孝义市距离大约155公里,离得有些远了,方言自然也就相差很大。
在临县,脱贫攻坚任务特别艰巨,因此,会议也就特别多。

在刚去的几个月,我基本是假装点头,根本听不懂说什么,而且李金峰书记、陈侯平镇长又都是特别认真负责的人,会议时间通常在三个小时以上,我就坐在靠后的位置,期待会议早点结束,有啥工作,下来互相再问。
可是,最开始郁闷的是,会议常常是上午十点开始,下午两点多才结束(临县村里一直保持着两顿饭的习俗)。每次都会饿的我前胸贴后背,脑子想的全是屋子里的麻花和油茶,回头想一想,算一算,两年来吃的最多的就是这两样了!

再说村里开会,上传下达,自然是第一书记最重要的工作之一。2017年6月份,还记得第一次与寨则坪村全体党员见面会,终身难忘。
本想准备着白衬衣,正装与大家见面,我问当时的支书陈侯照,他说,一般党员开会有十个人左右,不必紧张!
虽然我已经有一些准备,但是心里还是没底,看着村委院子里的车越来越多,侯照和我说,他们从外地都回来看女第一书记来啦!

我忐忑的拿着准备好的文件资料,在黑板上写好了会议标题,坐在了会议室的正中间。
来开会的有戴着墨镜的,有盘珠子玩的,还有好久不见互相聊天的……
我把声音压了压:“开会了,请大家把手机收好,安静,来这里大家都是来看我,听我说呢吧,一会儿我说完,咱们再交流。”

会议中间有一段很激烈,原任支书陈乃儿站起来问我:“我说杜书记,你看人家李家山村,扶贫书记给了800万修路,你看人家西湾村,扶贫也给了几十万,别说其他,都没用,拿不来钱都是假的!”

我当时立刻答:“人家李家山,著名画家吴冠中人生三大发现,写生名地,临县重点开发景区,第一书记也是精选对口的地区发改委,西湾村是历史文化名村,是碛口古镇的名片,第一书记也是对口旅游局的,好马配好鞍!你们这个破村子,在碛口镇40个村子排行都是靠后的,要啥没啥,和谁比呢?也就配我这个头发长见识短,就会画画的妇女第一书记!”
缓缓之后,我平静的说了一段肺腑之言:“我是这个村的客人,你们是主人,在座的都是村里发展的骨干精英,没有殷实的家底,我们就白手起家!我从单位(孝义市美术馆)带不来资金到这里,但是我带来了一颗真诚热情的心!我拿着这份工资,就会尽力去做好,希望我们能在一起配合好,一起努力!”
那次会议开了大约一个半小时,大家时而静悄悄的听,时而发表意见,我对自己的表现很满意。

一年后,2018年6月25日,我兼任了寨则坪村的支部书记。认真做好每一份上级安排的任务,也得到了村里党员群众的认可,不过当时的担子就更重了!
2019年5月第一书记任期结束后,有一次原支书陈乃儿在我朋友圈留言“是金子到哪儿都发光”让我感动了很久。
水稻可以在我们村里种植啦?
我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工薪家庭,爷爷奶奶是教师,爸爸是工人,妈妈是护士,基本没有在村里生活过。专业是美术,职业是写字画画,所以对农村知识一无所知,当然也闹出了不少笑话。
至今想起来,最可笑的还是“种水稻”的故事。
那会儿刚去村里两三个月,每天琢磨着怎么写好村里全方面的调研报告,怎么才能有个发展的突破口?
当时的村支书陈侯照和我说,咱们村里土地少,灌溉也陈旧,主要种植蔬菜,要是能有大棚,那就能增加很多收入了……
突然有一天,雨下的很大,上级打电话让我们村干部全部到位,实地考察。

我拿着伞,跟在原村支书陈侯照和主任陈俊平的后面,跑在泥泞的路上。
“陈书记,他们来看啥来啦?”我问陈支书。
由于风大,雨大,方言能听懂个三四成,我就听见他说的几个字“看看能不能弄水dao”。
我当时就立刻想到的是这样一片场景:一群农业专家,在这里研究水稻种植……
我立刻发了朋友圈:明年来我们村里吃大米吧!一定很香!
因为我大学在天府之国成都上的,几个成都的同学给我发来微信,“亮妹啊,你扶贫的地方不是就能种枣吗?还能种水稻啊?”
我画画的朋友从杭州发来微信问我,“小杜呀,种水稻需要合适的自然环境呀!能行不?”
我立刻回复了他们:“我相信农业技术专家们一定能突破难关的!”
忙碌到晚上,侯照看到我发的朋友圈,赶紧打电话让我删除,他和我说:“杜书记,咱们不是要种水稻,是要准备挖水道!”:
我才恍然大悟……
赶紧百度开始学习相关知识,之后的几个月,我们开会、申报资料、实地参与,终于在三个月后成功完成该项目。
后来,我记得可清楚了,我们村申报的项目是:中央彩票基金灌溉工程,全村受益人数540人。

陈侯照手绘图

我们实地研究的建设图

持续连载中,敬请期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