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归脾丸趣谈

 植物游记樊蓉 2021-01-14
01

归脾丸停产5年,询问原因:

按照物料守恒原理,由成品推算到原料,需要具有很高的黄芪甲苷含量的黄芪。

市场上无法购买到此标准的黄芪,故无法生产。

02

不会吧,会不会计算过程有错呢?我来算一算

就算水蜜丸吧

处方共计是1160克原料药材,蜂蜜占成药的40%,那么制成水蜜丸的重量为1624克,蒸发掉8%的水分,还剩1500克左右。

水蜜丸成品要求:每克成药含黄芪甲苷不得少于0.1毫克。1500克原料中则需要150毫克黄芪甲苷,也就0.15克黄芪甲苷。

平均到80克蜜炙黄芪中,则要求蜜炙黄芪的黄芪甲苷含量为0.1875%。

炮制过程黄芪甲苷有25%的损耗,则要求生黄芪的黄芪甲苷含量为0.25%。

又考虑提取过程的收率约80%,则要求生黄芪的黄芪甲苷含量为0.31%。

15版药典标准黄芪的黄芪甲苷标准为不低于0.04%,20版药典标准黄芪的黄芪甲苷标准为不低于0.08%。

03

这样一看0.31%和0.04%相差了一个数量级,于是开始脑补,一定是做标准时,算错了一个小数点。

准备讨伐药典,哼,你看看你们做的药典。

计算错误不要紧,谁都会犯错,但是你们站在高位。

导致我们不能正常生产,丢失市场份额都是小事。

问题是很多人想买我们的归脾丸,买不到了。

不过讨伐一直没进行,没能找到与标准相关的人。

04

这时候一个药监局的朋友突然找我聊天。

哎呀,药监局的,自己找上门了。

于是噼里啪啦,一顿吐槽,你看看你们的标准,你自己计算。

朋友说:会不会因为,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是通用检测器,有干扰组分在相同的保留时间出峰,计算结果比实际含量多。

05

有道理哦,找到生产,说起这一点。

但是为什么以前没有这种情况呢?

你看这上面写的: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

又提到用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检测,理论塔板数不低于5000。

他两什么关系呀?是不是互不相关?

会不会是两种检测方法,管两个指标?

06

你不懂,我也不懂,喊个质量上来问问。

然后我们装作很有文化的样子:

那个,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是通用检测器,有干扰组分在相同的保留时间出峰,计算结果比实际含量多,是不是这样的?

怎么可能,如果有同时出峰的成分存在,这个检测方法无法通过层层检验,是不可能上药典的。

那高效液相色谱和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检测,是什么关系呀?

高效液相色谱是一种检测方法,会用到各种仪器,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是其中的一种,主要用于黄芪甲苷检测。

07

那我们计算出这么高的值,怎么生产嘛?

你先做实验,然后成品我们再检测看。

但是,你看都算出来这么高了,怎么生产嘛?

测黄芪原料的时候,又要上柱子,又要洗脱,损耗很大。但是成药免去了这些步骤。

你成药里面反馈了黄芪甲苷的真实值,黄芪原料检测的黄芪甲苷值,由于提取过程的损耗,是低于实际值的。

可是,怎么物料守恒行不通啊?

你成品药里面本来就有这么多黄芪甲苷,按照成药的提取方法,应该能测出来归脾丸要求的这个值。

原料药是不需要你计算出来的这么高的数值的,原料药的检测值低于实际值。

08

她,她,她说的有道理。

我给你找样品,我们先做实验嘛。

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