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培养乒乓球比赛中的预判、等球、连续意识?

 冬不拉拉 2021-01-14

首先我先来分析一下这个问题,预判意识,归根结底是一个对球的理解能力,而等球意识则是一个打球的节奏问题,最后连续意识说白了就是击球后能否还原的问题,如果击球后不能还原动作,那么怎样连续起来?针对这三个让业余球友头疼的意识,下面我就来逐一分析。

1.预判意识

对球的预判可以细分为好几个方面:旋转,落点,长短,速度等,这些预判都是靠日常积累的,除此之外,对球的理解也必须得独到才容易培养这种意识。比如,对方一个转不转组合发球,其实就是下旋发球和不转发球的一个组合,因为动作极为相似,所以很多业余球友靠这一套发球独步天下。其实预判不了这套转不转发球的原因就是对球的理解不够深刻,下旋发球,球拍的摩擦用力方向为向前向下,强调的是手腕手指的用力对球制造摩擦,摩擦球的部位是中下部,这种动作发出来的球就是下旋球,那发不转球的动作完全可以做到一模一样,用力方向同样可以是向前向下,但不同的地方在于不转球强调的是碰撞,而非摩擦,击球的部位是中部,而非中下部,如果对这套转不转发球的产生原理理解清楚的话,那么预判这套发球就会轻松很多了。

再比如,预判球的长短,发球长短取决于球的第一跳落点,短球的第一跳落点是靠近球网,发过去的球自然是短球,长球的第一跳落点是靠近自己那边的端线,发球的时候把球第一跳压在端线上自然能发出长球,而且越靠近端线发的球就越长。这是发长短球的要领,如果懂得这个要领,在对方发球的时候注意第一跳的落点,那么还会经常预判不出球的长短吗?

所以这个预判意识的培养先得从对球的理解开始,先提高自身对球的理解,才能在练习中或者比赛中领悟到要领,也能从对方的发球动作上看出细节,我们常说的盯球意识,光靠盯没用,得思考,得理解,再结合起来才是我们说的预判意识。

2.等球意识

上面我也说了,等球意识其实就是打球的节奏问题,我们打乒乓球一定要有自己的节奏意识,不是所有球的都能发力进攻,该防守的球就要防守,该过渡的球就要过渡,业余球友不是专业运动员,有些球专业运动员能强攻,但是业余球友就得过渡,这是很浅显的道理。说回这个打球的节奏,击球的时候为什么要等球呢?

其实等球是为了寻找最佳的击球点,比如我们练习拉球的时候最舒服的最合理的击球点是球弹起的最高点,在这个点去拉球,能借力,还能发力,非常的舒服,如果水平高一些的球友可能击球点会提前一些,在上升后期就拉球,这个点拉过去的球威胁更大,但是这个点掌握的难度也很大。有些球友动作稍微慢一些,他们打下降初期,但能够稳定多板数上台,这就是他独特的节奏。

练习的时候能把自己的节奏打出来,比赛的时候可不一定,比赛中,对手都是想办法让你难受的,而不是给你很舒服的落点,这时候就需要自己调整,等球,寻找一个适合自己节奏的击球点去回球,在比赛中等球的目的就是这个,如果在比赛中一直都是一个节奏,就很容易被对手摸清楚套路。

因此要想培养这个等球意识,先学会在比赛中掌控自己的节奏,有了比赛节奏,就能分辨出哪些球应该等,哪些球不用等,能做到这样的说明这个等球意识已经深入骨髓了。

3.连续意识

说到这个连续意识,其实就是击球后动作有没有还原的问题了,很简单,举个例子:正手连续拉球,拉完一板球能迅速还原并且预判下一个球的位置,同时通过正确的步伐移动到达下一个球的位置去拉,能做到的就是有还原的,做不到就是没还原或者有还原但是还原速度过慢导致失误。

所以要想培养打球中连续的意识,得先把击球的动作合理框架掌握,只有正确的框架才能合理还原,以最快的速度去还原,提高还原的效率,还原越快意味着衔接下一板球的时间越充分,击出高质量球的概率越大。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去培养击球的还原意识呢?

首先要弄明白怎样叫做完成一个击球动作,其实就是击球完成后迅速还原才叫完成一个击球动作,这个是一个潜意识的,是在掌握正确动作之前就必须要刻在大脑里面的一个东西。

然后才是要掌握正确的动作框架,比如正手连续拉,蹬腿转腰收小臂,这三个动作要领必须练得非常熟练,蹬腿是发力的起点,转腰其实就是重心转换,身体的重心从右边转向左边,最后压在左腿上,手臂顺势快收至眉心处,这叫一个拉球的最终动作。

最后是还原动作的建立,完成拉球最终动作之后不能把动作停住,有些球友就养成了坏习惯拉完球在看球上不上台,其实这是非常错误的,应该迅速利用左腿蹬地把身体的重心顶回至右腿上,身体跟随着转动而把动作还原,这才完成一个击球动作。

因此,无论是预判意识,等球意识还是连续意识,这些都跟我们打球的习惯有关,对球的理解有关,特别是对球的理解能力,这个真的是太重要了,预判意识需要发球旋转,落点,速度,长短的理解,等球意识需要对打球节奏的理解,连续意识需要对还原动作的理解,这些统统都是对于小小的乒乓球的一个独到的理解,只有做到了才能掌握这3个意识,业余球友们,努力提升自己对球的理解吧,终有一日,会有所突破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