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擦擦(二)

 睫毛上的风尘 2021-01-14

擦擦一词的来源主要有三种说法:其一,源于古代印度中、北部方言,藏语对梵语的音译,至今在中国西藏、青海、四川、甘肃等省(自治区)西藏还沿用;其二,源于制作擦擦时发出的音响,为拟声字;其三,语'萨'或'洽'就是土,至今通用的'擦擦',本应该做'萨擦'或'洽擦',即泥擦,似乎更接近原初。起初,擦擦一词仅用来表示佛塔,后来才衍生出佛像。大者盈尺,小不足半寸。以浮雕为多,圆雕为少,塔擦除外。藏地原习惯专称浮雕者为擦擦,汉地及以往书面用语称'模印泥佛'、'脱模泥佛',东北、内蒙俗称'板儿佛'、'佛瓦',北京一带习种'泥饽饽'。

擦擦是指一种用凹型模具捺入软泥等材质、压制成型脱范而出的模制小型佛像、塔。绝大多数擦擦是由一、二件模具压制成型脱范而出的,是为常例;亦不排除变例,即由几件模具在同一块泥上,经多次压制成型的一种特大型的擦擦。此种擦擦尺寸较大,存世量较少。

擦擦除了泥擦、布擦、骨擦、药擦及名擦之外还有一类擦擦往往被人们所忽视。那就是彩绘擦擦。彩绘擦擦的制作难度较大,所用颜料与唐卡相同,完全采用纯天然矿物原料,虽年代久远而颜色不退。普通擦擦只要求一个精美的模具和熟练的技巧,而彩绘擦擦还要有一道上彩的工序。擦擦的底子再精美一旦上彩出现偏差那出来的擦擦会让人大跌眼镜,好的彩绘擦擦如同唐卡一样的华丽庄严,给人以震撼。将彩绘擦擦比作立体的唐卡丝毫不为过。一些做工精美的彩绘擦擦绝对是擦擦收藏中不可忽视的部分。

这类擦擦之所以现在不被世人所追捧,很大的原因是因为其年份晚。实际上我们可以把擦擦比作瓷器来看看。明清瓷的价格现在要远远高于高古瓷。所以擦擦也是一样 最重要的不是年份而是工艺和宗教意义。一些高古的擦擦就像高古的瓷器甚至陶器一样,考古价值要大于艺术与经济价值,研究意义也大于其收藏意义。

擦擦是从古印度石板塔腹内置放圣物的风俗演变而来的藏传佛教艺术品,其题材大多为诸佛、菩萨等造像和佛塔、经咒。诸题材制作成的擦擦均符合最基本的藏传佛教仪轨。被藏传佛教僧俗视禳灾祈福的宗教圣物,不可亵渎。

每一件古老的擦擦都有其自身的宗教、艺术、文物和收藏价值。因材质的不同、年代的远近、制作者身份的尊卑、艺术水平的高下、出土和传世数量的多寡等诸多因素,构成了对擦擦品评鉴赏及珍稀程度界定的客观依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