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个茶人心中都藏着一款穿越“田园江湖”的美器

 走路once 2021-01-15

田园生活什么样?

每个茶人心中都藏着一款穿越“田园江湖”的美器

▲茶园的采茶人

春日清晨,天空微放初光,茶园开始热闹起来。戴着青箬笠的采茶人,三三两两,背着竹篮往屋后的茶山去了。

露珠被行人的脚步惊醒,从叶尖纷纷滚落。半山腰,远远传来采茶人的笑声。山脚下,农家苗圃里的花悄悄开放。

也许这便是宋诗《春日田园杂兴》里描绘的田园生活。

芳草东郊外,疏篱野老家。

平畴一尺水,小圃百般花。

青箬闲耕雨,红裙半采茶。

村村寒食近,插柳遍檐牙。

——春日田园杂兴【宋】仙村人

那侠客们跌宕起伏的江湖生活又什么样呢?

每个茶人心中都藏着一款穿越“田园江湖”的美器

▲电影《新龙门客栈》

竹叶被雨滴砸得噼啪作响。侠客身披蓑笠,在大雨中悠然徐行……

待到初晴的斜阳暖暖洒在山间。侠客摘下蓑笠,回望一眼途径风雨之地,微微一笑,继续前行。

如果用武侠片来展现苏轼颇具江湖气的这首《定风波》,大概便是上述场景。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定风波【宋】苏轼

如果仔细看诗文你就会发现,有一个物件在隐士的田园侠士的江湖,穿梭自如。

这个物件我们很熟悉,就是古人拿来遮阳避雨的——青箬笠

青箬笠,用箬(ruò)竹叶或篾编制的笠帽,即大家常说的斗笠

每个茶人心中都藏着一款穿越“田园江湖”的美器

这个斗笠不仅自由穿梭于田园江湖,其实也活跃于茶桌之上。

每个茶人心中都藏着一款穿越“田园江湖”的美器

一般来说,我们东方人给器物起名字,通常都跟它们的沾边。

而斗笠盏、斗笠杯或斗笠碗,皆因它们的斗笠相似而得名。

你看将斗笠盏倒转,是不是像极了一件青箬笠?

每个茶人心中都藏着一款穿越“田园江湖”的美器
每个茶人心中都藏着一款穿越“田园江湖”的美器

茶人爱茶,认为品茶的乐趣不仅在于入口清香甘苦的茶,还在于品的过程之美妙

不少茶人都将斗笠这一器型,奉为最佳级别的品杯,认为唯有此器型,才能品出草木间的天然茶韵。

用斗笠盏喝茶是一件很优雅的事情,盏壁较大的倾斜角度,使人无法对茶水狼吞虎咽,最好是细啜慢饮

盏的口径大底足小,在沿口与足部圆润过渡。拿斗笠盏时,用拇指圈握或托举,手握舒服且富有美感

每个茶人心中都藏着一款穿越“田园江湖”的美器

较大的口径,使得斗笠盏更加散香。在喝一些高香茶汤时,能很好的将香气散发。

千百年来,斗笠这一器型,或多或少也沾了生活里斗笠的光,被古人赋予了一种逸然世外、天高云淡的韵味。

每个茶人心中都藏着一款穿越“田园江湖”的美器

柳宗元在《江雪》中写:“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张志和在《渔歌子》说:“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苏轼在《定风波》里叹: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蓑笠,实际上早已成为隐士和侠士的某种意象。

而斗笠盏,则源于生活,后又归于生活。也因此,它成了茶人心中的珍爱之物。到了宋代,更成为文人茶席上的爆款。

古语云:美食不如美器。何为生活美学?大概就是全身心投入生活罢了。

小小斗笠穿梭于田园、江湖,又化身为茶盏,流转于茶席之间。其简雅线条勾勒的,不只是器物的形美,更是一种侠隐的生活美学。

待到与好友相聚,席间对饮阔谈,盏中香茗浮动。那时也许我们便会触及,这小小斗笠盏中蕴藏的辽阔天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